第49章(1 / 2)
赵竹山听见这话, 立刻激动的想要说话,却被赵安抬手阻止了,“我走之后,窑炉那边的工匠我不会带走。你们可以向上面献上烧制水泥的配方。再加上法不责众, 咱们村子好歹也有将近五百口子人,他们不会对你们怎么样。”
所有跟来的人都沉默下来, 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赵安要跟皇权作对, 而且还在皇权让他死的时候, 他不仅不死, 还杀掉了这些来取他性命的人, 可谓罪加一等。
可是赵家村的人也并不是三年前那些老实巴交的种地农民了, 他们享受了整整三年的好生活, 而且在赵安的一再鼓励下, 几乎所有人都识了字, 他们还自己写了一些东西,发表在一本自印的月刊上。
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家庭矛盾,包括种地的心得,包括养鸡的妙招。这让他们逐渐开启了心智,懂得了很多的事情,包括自己辛苦得来的东西就应该属于自己,即便要交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随便抢走。
这一刻所有的人心里都在呐喊,觉得这很不公平。
虽然有人觉得皇帝可能没有错,有可能是赵安的功绩并没有传到皇帝耳朵里。可是他们还是非常认同赵安想要离开的决定,就算受了冤屈也不能站在原地挨打啊。月刊上最受人喜欢的武侠小说《金光刀谱》里面的主角在师门里受了冤枉,也是先逃出去,在一个洞穴中得到了《金光刀谱》,练成了神功,然后再想办法对师门长辈表明了治自己的冤屈。
想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可惜,如果赵安离开的话,那么《金光刀谱》是不是就要断更了。
在不知不觉中,赵家村很多的人,包括整个常溪县,已经有许多人已经受到了赵安的文化洗礼。他们希望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因为谁也不想像《金光刀谱》的主角一样受委屈,他们希望得到更纯粹的爱情,最好能够两情相悦,这也是金光刀谱的主角所持有的爱情观。
赵安看到大家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实,就对他们说,“大家都离开吧,当做什么也没发现,也不要靠近我家这座楼,也没有发现我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大部分人都抹着眼泪离开了,只剩下赵竹山和刘浣还有赵秀才三个人。赵竹山说,“公子,我一定要跟着你走。”
赵安感动的拍了拍这孩子的脑袋,然后踢了他一脚说,“当初求着我要成亲的时候怎么说来着,要把云娘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这么快就要抛弃父母跟我走了。”
他还想说什么,赵安冷下脸来道,“老人家经不起折腾了,你还是乖乖留下来吧。”
刘浣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年纪大了就走不动了,赵公子一路保重。”说完便红着眼睛转过头去,踉踉跄跄的离开了。
赵秀才却一直站在那里,眼睛里似乎带着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怒。赵安以为他会骂自己,已经想要赶他走了,没想到他开口却是,“我们赵家的祖坟风水是不是没有埋好啊。”
他看着赵安,看着赵安身后的房子说,“当初你爹年纪轻轻就考上探花,多么风光。虽然他那时已经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搬进了京城,可是我们全族都为他高兴。
后来他一路高升,运气那么好,竟然做到了部堂之位。可是赵通明他爹却四处敛财,还打压我们这些旁支,最后部堂大人大义灭亲,杀掉了自己亲哥哥,也把自己送上了宰相之位,同时也断送了我们赵家全族人的晋升之路,我当时就已经考上了秀才,即便不继续考下去,去国子监读书也有机会当官,可是我赵文举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
赵安还是第以次知道,赵秀才原来跟他们家还有这些渊源,难怪总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
然后就听到他继续说,“你姐姐当上了皇后,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她有可能会福泽乡里,给我们这些同族带来一些好处,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皇后娘娘的恩泽我竟然一件也没有等到。”
他最后嫌弃的看了赵安一眼,“我原本是看不上你那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没想到竟然带着整个赵家村全都赚了钱。作为皇后的弟弟,你只是自己做生意赚钱而已,又没有鱼肉乡里,竟然会得到如今的下场,只能说我们赵家的风水肯定有问题,就是不让我们发迹。”
赵安看到他最后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只能温言安慰道,“这事儿还是不能全怪到祖坟上面,我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就是抱着一些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下面小打小闹,上面的人应该看不到,但是他这种侥幸心理完全就是错误的。
然而赵秀才却摇头,“你们家亏欠了我,你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吧。”
赵安很想说这一切都是你的一面之词,万一就是你学问太差,考不上国子监呢。但是想一想,冯少平的父亲也只是一个秀才。他觉得赵秀才的确有点倒霉,所以没敢触他的霉头。
赵安乖乖地点头说,“那你想怎么着吧,我这房子里的东西,大件儿的都带不走,你想要的话就让人来拿吧。”
“小人之心。”赵秀才憋的脸红,最后还是说道,“我要你把我儿子一起带走,他是你堂弟,你可以随便使唤他,也教教他赚钱的法子,让他以后变成大商人风光的回来。”
这可真是大大的出乎了赵安的预料,他真的没想到赵秀才竟然愿意让他的儿子跟自己走。
赵秀才的儿子大号赵问才,字进学。从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赵秀才对他的期望,就是让他读书进学。而他今年二十四岁,虽然没能考中秀才,多少也是个童生。
赵安真的没有想到,赵秀才竟然会让他的儿子放弃功名跟着自己一起走。还拿他父亲以前因为大义灭亲的举动,妨害了赵秀才功名的事情作为情感要挟。
面对赵安疑惑的目光,赵秀才颇有些指点江山的说,“上不怀德,读书恐怕没有希望了。”
赵安有点尴尬的不敢接话,最终还是小声的问了一句,“可是,你问过进学的意见了吗。” ↑返回顶部↑
所有跟来的人都沉默下来, 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赵安要跟皇权作对, 而且还在皇权让他死的时候, 他不仅不死, 还杀掉了这些来取他性命的人, 可谓罪加一等。
可是赵家村的人也并不是三年前那些老实巴交的种地农民了, 他们享受了整整三年的好生活, 而且在赵安的一再鼓励下, 几乎所有人都识了字, 他们还自己写了一些东西,发表在一本自印的月刊上。
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家庭矛盾,包括种地的心得,包括养鸡的妙招。这让他们逐渐开启了心智,懂得了很多的事情,包括自己辛苦得来的东西就应该属于自己,即便要交税但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随便抢走。
这一刻所有的人心里都在呐喊,觉得这很不公平。
虽然有人觉得皇帝可能没有错,有可能是赵安的功绩并没有传到皇帝耳朵里。可是他们还是非常认同赵安想要离开的决定,就算受了冤屈也不能站在原地挨打啊。月刊上最受人喜欢的武侠小说《金光刀谱》里面的主角在师门里受了冤枉,也是先逃出去,在一个洞穴中得到了《金光刀谱》,练成了神功,然后再想办法对师门长辈表明了治自己的冤屈。
想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可惜,如果赵安离开的话,那么《金光刀谱》是不是就要断更了。
在不知不觉中,赵家村很多的人,包括整个常溪县,已经有许多人已经受到了赵安的文化洗礼。他们希望得到更公平的对待,因为谁也不想像《金光刀谱》的主角一样受委屈,他们希望得到更纯粹的爱情,最好能够两情相悦,这也是金光刀谱的主角所持有的爱情观。
赵安看到大家已经接受了这件事实,就对他们说,“大家都离开吧,当做什么也没发现,也不要靠近我家这座楼,也没有发现我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大部分人都抹着眼泪离开了,只剩下赵竹山和刘浣还有赵秀才三个人。赵竹山说,“公子,我一定要跟着你走。”
赵安感动的拍了拍这孩子的脑袋,然后踢了他一脚说,“当初求着我要成亲的时候怎么说来着,要把云娘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这么快就要抛弃父母跟我走了。”
他还想说什么,赵安冷下脸来道,“老人家经不起折腾了,你还是乖乖留下来吧。”
刘浣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年纪大了就走不动了,赵公子一路保重。”说完便红着眼睛转过头去,踉踉跄跄的离开了。
赵秀才却一直站在那里,眼睛里似乎带着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怒。赵安以为他会骂自己,已经想要赶他走了,没想到他开口却是,“我们赵家的祖坟风水是不是没有埋好啊。”
他看着赵安,看着赵安身后的房子说,“当初你爹年纪轻轻就考上探花,多么风光。虽然他那时已经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搬进了京城,可是我们全族都为他高兴。
后来他一路高升,运气那么好,竟然做到了部堂之位。可是赵通明他爹却四处敛财,还打压我们这些旁支,最后部堂大人大义灭亲,杀掉了自己亲哥哥,也把自己送上了宰相之位,同时也断送了我们赵家全族人的晋升之路,我当时就已经考上了秀才,即便不继续考下去,去国子监读书也有机会当官,可是我赵文举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
赵安还是第以次知道,赵秀才原来跟他们家还有这些渊源,难怪总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
然后就听到他继续说,“你姐姐当上了皇后,我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她有可能会福泽乡里,给我们这些同族带来一些好处,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皇后娘娘的恩泽我竟然一件也没有等到。”
他最后嫌弃的看了赵安一眼,“我原本是看不上你那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没想到竟然带着整个赵家村全都赚了钱。作为皇后的弟弟,你只是自己做生意赚钱而已,又没有鱼肉乡里,竟然会得到如今的下场,只能说我们赵家的风水肯定有问题,就是不让我们发迹。”
赵安看到他最后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只能温言安慰道,“这事儿还是不能全怪到祖坟上面,我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就是抱着一些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下面小打小闹,上面的人应该看不到,但是他这种侥幸心理完全就是错误的。
然而赵秀才却摇头,“你们家亏欠了我,你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吧。”
赵安很想说这一切都是你的一面之词,万一就是你学问太差,考不上国子监呢。但是想一想,冯少平的父亲也只是一个秀才。他觉得赵秀才的确有点倒霉,所以没敢触他的霉头。
赵安乖乖地点头说,“那你想怎么着吧,我这房子里的东西,大件儿的都带不走,你想要的话就让人来拿吧。”
“小人之心。”赵秀才憋的脸红,最后还是说道,“我要你把我儿子一起带走,他是你堂弟,你可以随便使唤他,也教教他赚钱的法子,让他以后变成大商人风光的回来。”
这可真是大大的出乎了赵安的预料,他真的没想到赵秀才竟然愿意让他的儿子跟自己走。
赵秀才的儿子大号赵问才,字进学。从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赵秀才对他的期望,就是让他读书进学。而他今年二十四岁,虽然没能考中秀才,多少也是个童生。
赵安真的没有想到,赵秀才竟然会让他的儿子放弃功名跟着自己一起走。还拿他父亲以前因为大义灭亲的举动,妨害了赵秀才功名的事情作为情感要挟。
面对赵安疑惑的目光,赵秀才颇有些指点江山的说,“上不怀德,读书恐怕没有希望了。”
赵安有点尴尬的不敢接话,最终还是小声的问了一句,“可是,你问过进学的意见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