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3)
唐皇点头,很是痛心,决定派兵护送这路途上的小国来大唐互通贸易。
唐皇提出想要看玄奘带回来的经书,这时悟真等人才被请着挑着经书的书箱进来。他初识看到一个雷公脸猴子,一个熊头黑武士,还有一个玉面白玉书生还诧异三人就能领着玄奘去取经回来。
“陛下忘了,贫僧十岁时就能来长安为父伸冤。”
唐皇这才想起来,玄奘别看现在白面佛子样,身上可是有力气得很,随手就能将一伙子强盗拿下。
“看来御弟在取经路上的遭遇很是精彩,以后有时间可来宫里、不,朕去光禄寺听你讲讲。”
他说着让太监把经书最上面一本拿上来,结果一看,白的?!他翻了又翻里面一个字都没有。
“再拿几本上来。”他吩咐着太监拿东西,又问:“御弟,这是经书?”
玄奘说:“阿弥陀佛,陛下,此经高深,只有有佛缘之人才能看之。”
“那这岂不是无字天书?但,菩萨不是说朕是有佛缘之人?朕怎么看不到?”
唐皇有些怀疑,玄奘到底是不是真的取经了?
此时镇元子适时的过来插嘴:“陛下,您如何是有佛缘之人?您分明身怀龙气,乃是天命之人,如何信佛?”
唐皇对镇元子好感度高,把经书放到桌上,“镇元大仙,朕这位子并非先皇传下,这……”他欲言又止,不想把自己现在心虚当初玄武门事变,对太子的愧疚说出来。
显然镇元子是知此事的,“观世音菩萨说您有佛缘,今世种下因,来世要偿还果。但今生的果何尝不是前世之因?陛下登基,带领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本就是极大的功德。”
这话虽然有些绕,但唐皇心思百转,心下虽然将信将疑,但却找到了心灵的安宁。
谁说他欠了太子的呢?自己当初带兵打仗,这大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想到打仗,他心下又有了另一层顾忌。
“但,朕年轻时带兵,造了杀孽。”
都不信佛了,何来杀孽,再说镇元子自己也杀了不少妖和人,这不太好劝,镇元子没开口。
玄奘:“陛下,人这一生,是非功过,到了地府自有所判,无愧于心便好。”他从不觉得杀恶人是错的,如果因为善良放过恶人,让他能够再次作恶,那对这些受害者,是多么不公。
唐皇想到那梦里见到地狱的种种,提着的心又起来了,还是得做一点功德吧?
玄奘见唐皇动摇,又说:“陛下,弟子至雷音寺面见佛祖,佛祖曾说,南瞻部洲大唐百姓多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瞒心昧己、害命杀牲……”
唐皇大怒:“大胆!这西方来的佛陀居然敢如此说大唐子民!”
下面的人顿时跪成一片:“请陛下息怒!”
玄奘顶着唐皇的怒火将如来的话一五一十说完。
唐皇能做到皇帝,自是知道玄奘所言之意。当时玄奘并不想剃度的事他知道,是观音带他来的京城,十岁之后陈江流就离开南瞻部洲前往东胜神洲,想来受到东胜神洲教导,和自己一样被观音忽悠取经要渡化众生。
大唐命众如若一点血性没有,那如何是大唐!
良久,
唐皇:“御弟,此番走一遭四载有余,辛苦了。但这经不应由你传下去。”
玄奘:“陛下,贫僧不觉辛苦,多走着一遭更是受益良多。”
唐皇下令:“来人,将此经留至光禄寺,建藏经阁,如有高僧借阅便与之。”
玄奘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唐皇留他们一行人在宫内用膳,次日清晨,镇元子告辞回五庄观。 ↑返回顶部↑
唐皇提出想要看玄奘带回来的经书,这时悟真等人才被请着挑着经书的书箱进来。他初识看到一个雷公脸猴子,一个熊头黑武士,还有一个玉面白玉书生还诧异三人就能领着玄奘去取经回来。
“陛下忘了,贫僧十岁时就能来长安为父伸冤。”
唐皇这才想起来,玄奘别看现在白面佛子样,身上可是有力气得很,随手就能将一伙子强盗拿下。
“看来御弟在取经路上的遭遇很是精彩,以后有时间可来宫里、不,朕去光禄寺听你讲讲。”
他说着让太监把经书最上面一本拿上来,结果一看,白的?!他翻了又翻里面一个字都没有。
“再拿几本上来。”他吩咐着太监拿东西,又问:“御弟,这是经书?”
玄奘说:“阿弥陀佛,陛下,此经高深,只有有佛缘之人才能看之。”
“那这岂不是无字天书?但,菩萨不是说朕是有佛缘之人?朕怎么看不到?”
唐皇有些怀疑,玄奘到底是不是真的取经了?
此时镇元子适时的过来插嘴:“陛下,您如何是有佛缘之人?您分明身怀龙气,乃是天命之人,如何信佛?”
唐皇对镇元子好感度高,把经书放到桌上,“镇元大仙,朕这位子并非先皇传下,这……”他欲言又止,不想把自己现在心虚当初玄武门事变,对太子的愧疚说出来。
显然镇元子是知此事的,“观世音菩萨说您有佛缘,今世种下因,来世要偿还果。但今生的果何尝不是前世之因?陛下登基,带领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本就是极大的功德。”
这话虽然有些绕,但唐皇心思百转,心下虽然将信将疑,但却找到了心灵的安宁。
谁说他欠了太子的呢?自己当初带兵打仗,这大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想到打仗,他心下又有了另一层顾忌。
“但,朕年轻时带兵,造了杀孽。”
都不信佛了,何来杀孽,再说镇元子自己也杀了不少妖和人,这不太好劝,镇元子没开口。
玄奘:“陛下,人这一生,是非功过,到了地府自有所判,无愧于心便好。”他从不觉得杀恶人是错的,如果因为善良放过恶人,让他能够再次作恶,那对这些受害者,是多么不公。
唐皇想到那梦里见到地狱的种种,提着的心又起来了,还是得做一点功德吧?
玄奘见唐皇动摇,又说:“陛下,弟子至雷音寺面见佛祖,佛祖曾说,南瞻部洲大唐百姓多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瞒心昧己、害命杀牲……”
唐皇大怒:“大胆!这西方来的佛陀居然敢如此说大唐子民!”
下面的人顿时跪成一片:“请陛下息怒!”
玄奘顶着唐皇的怒火将如来的话一五一十说完。
唐皇能做到皇帝,自是知道玄奘所言之意。当时玄奘并不想剃度的事他知道,是观音带他来的京城,十岁之后陈江流就离开南瞻部洲前往东胜神洲,想来受到东胜神洲教导,和自己一样被观音忽悠取经要渡化众生。
大唐命众如若一点血性没有,那如何是大唐!
良久,
唐皇:“御弟,此番走一遭四载有余,辛苦了。但这经不应由你传下去。”
玄奘:“陛下,贫僧不觉辛苦,多走着一遭更是受益良多。”
唐皇下令:“来人,将此经留至光禄寺,建藏经阁,如有高僧借阅便与之。”
玄奘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唐皇留他们一行人在宫内用膳,次日清晨,镇元子告辞回五庄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