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这些皇子,到底都还是汗阿玛掌心里的玩偶。
  只是,有这样感觉的人,可能只有他一个。
  看八皇子的情状,指不定心里还在质疑,他这些高产作物的数据肯定造了假。
  果然,第二天,东宫里的人没有高兴太久。
  因为外头就传出了,高产作物再花大力气精心伺候,上限就在亩产五百斤左右,再高便不可信了。
  何况是那些贫瘠、缺水的土地,敬告万民切不可盲目攀比,导致得不偿失的下场。
  这番话,站在百姓的立场,谆谆教诲,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康熙人在乾清宫,又笑了。
  魏珠认为万岁爷大概又要出别的招,只见康熙淡淡道:“把外头的声音亲自给太子送去。”
  这是叫胤禛不得不知道,或者是不得不假装不知道。
  甜甜听到消息,过来书房探了个头。
  果然看见阿玛玛埋头在案桌上,正在起草文书。
  想想后世的《大义觉迷录》,正是雍正亲自下场提供了自己“得位不正”的所有证明和说辞。
  叫这个疑案从未消亡。
  天生的政治家乾隆上位后,立刻下令将其定为禁书,全部回收。
  再加上可怕的“文字狱”,如此,才一时叫天下人真正闭嘴。
  雍正这样的“老实人”,遇到事情就想“自辩”的性格,确实不如他那老奸巨猾、心性难定的儿子更适合政治场。
  可也正是这样的老实人,才真正为康乾盛世,把一辆破车,缝缝补补修整好,继续行驶了上百年。
  虽然他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也不禁他那能把破车开成法拉利的儿子造。
  甜甜轻手轻脚,到书架前取下一本书,奈何身子太低,又不叫人帮忙,非要自己搬来一把圆凳,要踩上去。
  这般大动静,到底是叫胤禛抬起了头,微微叹气,起身过来:“想找什么书?让苏培盛拿就是了。”
  “道德经。”
  这是常放在胤禛案头的书,他随手就翻到一本另外的版本,抽了出来。
  “是张先生考你功课,又没答上来了?”
  “对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后面是啥……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胤禛自然接道,将女儿抱下危险的凳子,这才疑道,“这几句,前两年你不是还记得挺牢的,突然又忘了?”
  “噢,是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记住了记住了。”
  甜甜又嘟嘟哝哝了两遍,一副不想再被老父亲盘问的样子,哒哒往外走,只留了个俏皮的背影。
  胤禛笑着摇了摇头,又没忍住叹气,回到案桌前,打算继续写……
  苏培盛收起那本被父女俩都忘记的《道德经》,无意识说了句:“老子的书,不是其他的奇书,公主怎么特意要过来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