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3)
他停下脚步,见路旁一名鞋匠正埋头缝补,便问道:“劳驾,请问这里可有一处酱园铺?”
修鞋匠一手拿着鞋,一手拿着锥子正准备钻鞋底,听到有人询问,便抬起了头。眼前的男子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但是看那衣着,实在不像是个需要亲自买酱菜的人。不过,修鞋匠也是见过世面的,有些事不要多管,有些人也不能多看。于是他用拿着锥子的手,朝对面指了一指,便又埋头修鞋。
顾陵川顺着所指方向望去,对面有个小小门脸,往里一瞧,似有一排排的缸子靠墙摆放,可不就是酱菜缸子,他遂道了声谢,朝那门脸走去。
此时的酱园西施正在给一名老妇打酱菜,老妇的孙子是个顽皮的,在酱园铺子里跑了一圈又一圈,老妇喊了好几回,那孩童反倒跑得更起劲了。这不,顾陵川刚一迈入,孩童便撞到他的怀里。
老妇见状啊呀呀地上前,一把把孙子拽了回来,正要开口讲些什么,却见顾陵川摆手道:“无碍,日后管好他便是。”
谁知老妇却急眼道:“你自是无碍,看你一表人才,怎的走路如此不长眼睛?你姓甚名谁?家在何处?我孙儿要是被你撞出个好歹,有你好看?”
顾陵川哪有碰过这种市井老妇,竟能颠倒黑白,胡搅蛮缠到如此地步,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招架。
“哎哟,我当是什么天大的事呢!”
徐氏笑着将打包好的酱菜塞到老妇手里,又将孩童拉到身旁,往他手里放了一块糕点,笑道:“这孩子圆头大脸,机灵得很,哪里有什么事?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日后说不定还是个探花郎呢!”
说着,她又取了一小份新做的酱菜递给老妇:“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别计较了。这是刚学来的京城酱菜,不知合不合咱们本地的口味,您尝尝,合适的话下回再来。”
老妇嘴上还想抱怨,见有白拿的东西,顿时语气一转,笑道:“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呢?又吃又拿的。”
“拿着吧,拿着吧。”徐氏一边笑着,一边不着痕迹地将老妇送出了店门。
待那祖孙俩走远,徐氏松了口气,回头看向顾陵川,仍是笑意温和:“客官莫见怪,她年纪大了,儿子媳妇早些年没了,独自拉扯孙子,日子不易,嘴上便不饶人些,您别与她一般见识。”
她抬眼看着他,笑问道:“您是来买酱菜,还是要打点酱料?”
第81章 拜见姨妈
顾陵川听徐氏这么一问,只觉得心内一阵翻涌,他规规矩矩地朝徐氏拱手一拜,低首敛色道:“小侄陵川,见过姨妈。”
“不知姨妈,可曾见过韵竹归家?”
才刚报上家门,他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她的去处,他自知太过无理,只是心中早已没了主意,就像宇文涣所言,她要是存心躲他,她又怎会让他寻到?
小雪与福生在她走的第三日,便由开元商会出面送回。屈指大致一算,他同宇文涣在朝堂上扳倒晋王那日,二人便已回到开原。
他相信,祖母闻讯后,必已派人寻过韵竹。可想而知,徐氏多多少少已有所耳闻,而韵竹也并未被祖母寻见。
徐氏的笑脸,在顾陵川表明身份后,便坠了下来。只见她抄起柜上的抹布,走回方才取酱菜的酱缸旁,开始擦拭缸口。
“韵竹难道不是跟你在京城吗?”
徐氏连看都不想再看他,只背对着他,心里想到自己苦命的外甥女,胸口就难受地发酸。
“如今,应该是我问你,她在何处?怎么反倒是你问我了?”
不知在同一个酱缸口来回擦了多少遍,徐氏终是忍不住,转身把手中的抹布一扔,对着顾陵川说道:“我们家韵竹,虽然从小到大没吃过、穿过什么好的,可她的心却从来被我们捂得热热的!”
“前些日子,东家来寻她,我就发觉不对,我们家韵竹最是乖巧懂事,怎么可能一声不响就自个儿走了?定是你们做了什么,把她的心浇凉了!”
酱园西施始终没有往他身上看,只觉得多看一眼都对不起自己外甥女,她也不愿再多说下去,于是开口道:“她本就是给您冲喜去的,如今您也醒了,想必在京城也是官运亨通。我们家韵竹,自是与您不相称的。好在老天保佑,因了国丧不能成婚。咱们就当着没这回事,好聚好散吧!”
其实,在徐氏背对着他的时候,他的余光便瞥到了柜台上的小瓶子,他心中一跳,忙转睛细看,瓶口处系着一个他再熟悉也不过的小巧绳结。方才徐氏亲口说的,新做的京城口味酱菜,如果不是她回来了,那还能是谁?
顾陵川朝着徐氏深深一拜,从怀中掏出两人婚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