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写卷子便容易忘记时间,直到官差拿了蜡烛来,宋泊才发现眼前光线已然不佳,夕阳西下入了夜。
  在号房睡了两个晚上,宋泊是浑身酸痛,浑身骨头动起来都嘎吱嘎吱响,总算熬过第一场。
  第二场三月七日开始,考论、诏诰表,论为议论文,诏诰表是三类文种,考生则一类作答即可。
  诏需要模仿写出皇帝发出的政令,这种文体与皇帝沾边,大多考生都不愿意选此文体,若有自己发现不了又触及皇帝的错误,被刷下榜是一回事,被问罪可就是无妄之灾了。
  诰需要模仿朝廷封赠官员的文书,这个文体与第三个表,模仿臣子向皇帝呈递的奏章差不多,考生们便在这两种里头选。
  宋泊花了两天时间写下论,最后一日挑了表来写。
  江丞相作为恒国大官,每日都要向皇帝呈递奏章,宋泊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沾了江金熙的光,从江丞相那儿学到了正儿八经的奏章格式,诏诰表这题考的便是格式,格式出了错,里头内容写得再好也是白搭。
  又过三日,宋泊从贡院出来透气。
  就算是京城的贡院,也是闷得让人难受,还好考三日便会放出来一日,不然真得在里头闷死不可。
  江金熙每次都会在贡院放人的时候等在贡院门口,有了订婚书,他行事作风便开放许多,直接喊阿朝驾着丞相府的马车来贡院门口接人。
  有人问来便说他是来接他的未婚夫,如此合情合理也嚼不了舌根。
  期间江金熙从未问过宋泊有关科举的事儿,一来是不想给宋泊增添压力影响他的心态,二来考卷呈了上去已成定局,再问也无济于事。所以宋泊出来休息的两日,江金熙备着好餐好茶,让宋泊体验了两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第三场考试三月十一日开始,宋泊再回号房内莫名生出一股熟悉感,心态更平稳了。
  第三场考试策论,共五道题,都是与时政或者历史有关的问题。与先前所有考试相同,策论最是灵活,不仅需要考生了解时政和历史,还要考生结合现实、加上自身理解写出策论。
  恒国圣上爱才,所有才子之中他最喜实用型人才,故而第三场考试的分数占比很高,有不少一、二场写得好的考生到第三场拉胯了,只能遗憾落榜。
  宋泊凝声屏气,将一切注意力都锁定在考卷上头。
  这次会试的策论题不难,提到了前年水灾与昨年寒灾的事儿,两场天灾宋泊都经历过,自然比其他考生感悟多,写出来的策论也为受难者考虑许多,真正按实际作答。
  众多考生有个不好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写出来的策论视角多站在上位,乍一看没什么问题,细细深究起来便会发现那些决策都是假大空,根本无法实施。负责改卷的考官经历众多,瞧着这种实施不了的策论就会给低分。
  三场考试考下来,宋泊也是耗心耗力,走出贡院时不禁感叹外头的世界还是美好,不枉费他在里头关了九日,为他和江金熙以后的美好生活奋斗。
  江金熙在贡院门口接着宋泊,说道:“既考完了,我们晚上便放纵一下!”这也算是他们多场考试考下来的习惯,最后一日考完试就得到饭馆放纵一下,犒劳努力的自己,如此才有继续努力的动力。
  江金熙瞥着从贡院往外走的路砚知,将他也唤了来。
  “也有我的份?”路砚知本来因着作答的事儿心气不顺,一听江金熙要请吃饭,瞬间就把作答上的失利抛到了脑后。
  “当然,路兄可与宋泊同学两年,还卖了他珍贵的观山红,如此交情怎能不一起呢?”江金熙笑着说道。
  说起来路砚知可是帮了他们许多,商贾的人脉在开店的方面很是有用,前头百安馆就受他帮忙,年前定亲宋泊更是有不少贺礼是从路砚知那儿问过才买下来的,可以说他和宋泊能定下婚事,路砚知也占了三成的功劳。
  路砚知偷偷瞧着两人面色,见两人都面上含笑,没有一丝不自在,他才放着心,大胆道:“那我可不客气咯?”
  宋泊一拍路砚知的后背,“客气什么,今日不醉不归。”
  第143章
  三月十三至三月二十八对于会试考生来说十分难熬,会试出榜十五日,这个时间不会长不会短,就算出了问题卷,因着在京城,找各种官员核对都方便,故而十五日是不会出现任何偏差的,这十五日考生们等在家中简直度日如年,巴不得有人能给他们一棍子,直接跳过中间的十五日。
  这焦躁的典型代表便是路砚知,坐在凳上觉着刺挠,站在地上又跟个陀螺般转个不停,晃得人眼晕。
  江金熙瞧着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的路砚知,偏头询问宋泊,“路兄这般症状有几日了?”若非知道路砚知考了会试,他还真要以为路砚知犯了什么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