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3)
等会恒文帝便会赐与他们官位,进士及第的三人都会在京城做官,得官以后,他再和江金熙一道儿去牙行选些侍人回去。
虽说院子不大,但到底要些把门、驾车的侍人在。
马车行驶在京城街道,夜深人静之时一片寂静,宋泊掀开车窗帘往外一瞧,只有边上店铺灯笼亮着有些生气。
冷风忽的吹过,宋泊将车窗帘重新放下,在车厢内坐好。
其实今日江金熙也想来的,但这种授官的时候,最好不要与江丞相有关系,尽管宋泊是因着自己的实力得的状元,但被别人瞧着总是容易出问题。等授官文书下来,一切尘埃落定,那时候便就不怕别人参言几句了。
马车行到宫门口,这次停着的马车便没有上回看金榜时的多。
姜升比宋泊早些时候抵达宫门外,眼瞧着宋泊的马车来了,他几步迎了上去。
见宋泊下了车,他笑道:“宋同学,你这身进士服可真是惹人羡慕呐。”
“你也穿着进士服呢,何谈羡慕?”宋泊回道。
姜升身着深蓝色进士服,与宋泊的深绿色差不多,只是领口、衣袖处的金色滚边变成了黑色滚边。
“说来也是,我也得了身进士袍。”穿着这身深蓝色的进士袍,姜升心底也是美滋滋的,无论等级如何,到底是有了一身。
正与姜升说着话,宋泊便瞧着太常卿带着一众太常官员从远处走来,他与姜升提示一句,便站于进士之首的位置。
太常卿一来先点了进士们的名儿,然后检查了一番进士们的文书,又由他的下属官员一一比对过画像,确定没有人冒名顶替以后,才说着等会传胪大典的规矩。
传胪大典对太常来说十分重要,等会百官列位文和殿,若是谁出了错,除了让其他官员笑话以外,没准还会挨恒文帝的批,最后落个贬官的下场可是无处说理。
“宋状元,等会唱名之后,你可得找着御道中线,于那处跪拜圣上。”太常博士与宋泊交代着。
宋泊是进士之首,拥有独享御道中轴线拜位的权利,虽说进士及第有三人,但状元总是比榜眼和探花多些特权。
传胪大典之上,众官员定然会把视线锁定在进士及第之人的身上,故而前三名的行为、仪态可是重要,身边各有一太常博士跟着,手把手教着他们传胪大典该遵循的礼仪。
太常博士怕宋泊一下记不得这么多东西,还特意领着他走了三遍,有过实际动线以后,宋泊才算对那些该遵守的规律有了实质性的记忆。
古代就是这点儿麻烦,但凡与圣上沾上边的活动,不仅流程繁复,还得谨慎小心之。
天边出现一抹新阳,一个半时辰过去,到了传胪大典的时候。
太常卿和太常少卿先去了文和殿,由太常博士领着进士队列前往文和殿。
文武百官列位大殿两侧,中间空出一片,专为进士们而留。
鸣鞭三响,而后礼乐声起,恒文帝就在这般隆重的乐声当中走上上座,端坐。
恒文帝坐定,新科进士与两侧官员纷纷跪下,只等恒文帝说了“平身”,众人才起来。
太常卿从列队出列,高喊:“景和三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接着他拿出一个册子,喊名宣官:“一甲状元宋泊,赐天少阁郎君。”
闻名,宋泊从进士队列里出来,到御道中轴线跪下礼拜。
状元独一份的殊荣,只有宋泊享独自跪拜,恒文帝及文武百官的视线都落在宋泊身上。
宋泊落落大方起身,又退回进士队列中,恒文帝不着痕迹地微点了下头,对宋泊很是满意。
“一甲榜眼谢长,赐天少阁少郎君。” ↑返回顶部↑
虽说院子不大,但到底要些把门、驾车的侍人在。
马车行驶在京城街道,夜深人静之时一片寂静,宋泊掀开车窗帘往外一瞧,只有边上店铺灯笼亮着有些生气。
冷风忽的吹过,宋泊将车窗帘重新放下,在车厢内坐好。
其实今日江金熙也想来的,但这种授官的时候,最好不要与江丞相有关系,尽管宋泊是因着自己的实力得的状元,但被别人瞧着总是容易出问题。等授官文书下来,一切尘埃落定,那时候便就不怕别人参言几句了。
马车行到宫门口,这次停着的马车便没有上回看金榜时的多。
姜升比宋泊早些时候抵达宫门外,眼瞧着宋泊的马车来了,他几步迎了上去。
见宋泊下了车,他笑道:“宋同学,你这身进士服可真是惹人羡慕呐。”
“你也穿着进士服呢,何谈羡慕?”宋泊回道。
姜升身着深蓝色进士服,与宋泊的深绿色差不多,只是领口、衣袖处的金色滚边变成了黑色滚边。
“说来也是,我也得了身进士袍。”穿着这身深蓝色的进士袍,姜升心底也是美滋滋的,无论等级如何,到底是有了一身。
正与姜升说着话,宋泊便瞧着太常卿带着一众太常官员从远处走来,他与姜升提示一句,便站于进士之首的位置。
太常卿一来先点了进士们的名儿,然后检查了一番进士们的文书,又由他的下属官员一一比对过画像,确定没有人冒名顶替以后,才说着等会传胪大典的规矩。
传胪大典对太常来说十分重要,等会百官列位文和殿,若是谁出了错,除了让其他官员笑话以外,没准还会挨恒文帝的批,最后落个贬官的下场可是无处说理。
“宋状元,等会唱名之后,你可得找着御道中线,于那处跪拜圣上。”太常博士与宋泊交代着。
宋泊是进士之首,拥有独享御道中轴线拜位的权利,虽说进士及第有三人,但状元总是比榜眼和探花多些特权。
传胪大典之上,众官员定然会把视线锁定在进士及第之人的身上,故而前三名的行为、仪态可是重要,身边各有一太常博士跟着,手把手教着他们传胪大典该遵循的礼仪。
太常博士怕宋泊一下记不得这么多东西,还特意领着他走了三遍,有过实际动线以后,宋泊才算对那些该遵守的规律有了实质性的记忆。
古代就是这点儿麻烦,但凡与圣上沾上边的活动,不仅流程繁复,还得谨慎小心之。
天边出现一抹新阳,一个半时辰过去,到了传胪大典的时候。
太常卿和太常少卿先去了文和殿,由太常博士领着进士队列前往文和殿。
文武百官列位大殿两侧,中间空出一片,专为进士们而留。
鸣鞭三响,而后礼乐声起,恒文帝就在这般隆重的乐声当中走上上座,端坐。
恒文帝坐定,新科进士与两侧官员纷纷跪下,只等恒文帝说了“平身”,众人才起来。
太常卿从列队出列,高喊:“景和三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接着他拿出一个册子,喊名宣官:“一甲状元宋泊,赐天少阁郎君。”
闻名,宋泊从进士队列里出来,到御道中轴线跪下礼拜。
状元独一份的殊荣,只有宋泊享独自跪拜,恒文帝及文武百官的视线都落在宋泊身上。
宋泊落落大方起身,又退回进士队列中,恒文帝不着痕迹地微点了下头,对宋泊很是满意。
“一甲榜眼谢长,赐天少阁少郎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