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59节(3 / 4)
“杨家现在就是遭报应了。”
云松仿佛没听过人家家里各种离谱事情,小声问道:“怎么说他们家遭了报应?”
“这人啊,还是不能做太多的坏事了。”
云松便听到了这个老太太的一段往事。
这家人有五个儿子,过去在村子里一直都是觉得自己家了不起,别人都比不上他们。
很多人家其实也没有想过要比什么,而且人家的确儿子多,能不要招惹就不招惹。
老太太家就是这样,最开始还羡慕人家儿子多,她家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直到二十年前,她女儿也十七八岁了,杨家就托人来说亲,想要把她小女儿说给杨家二儿子。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几个儿子什么品行其实都心知肚明,当时老太太其实想说给杨老三,说是杨老三看上去要老实一些,但那家人完全不愿意,只给二儿子说,说是要按照年纪来。
杨家人那个时候说话倒是好听:“我生了这么多个儿子,就想要个女儿,你闺女要是嫁进来,我肯定当做自己女儿一样喜欢。”
当时她闺女去看亲,吃了个饭回来,觉得她们家也不错,嫁进去就是大嫂,兄弟们也得尊敬她。
于是,老太太家就同意了定亲,一般情况下都是十六七岁就定了亲,但真的出嫁要等到十八九岁,还有一些人家心疼女儿,会等到二十岁。
定亲的这段日子里,同林镇这边的风俗,婆家在平时也会给一些米肉蛋,不管未来怎么样,这段时间肯定都要捧着一点女方家。
杨家人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后面村子里弄了一个扫盲班,让之前没有读书的年轻人都去上课。
杨家二儿子自然也去上了这个扫盲班,他自己在班上喜欢了一个姑娘,跟人走得很近。
她们家那个时候不知道这件事,那个扫盲班在老麻村那边,离这儿比较远,她们在村子里,不知道那边发生的事情。
杨家人跑来要退婚,她们家一开始还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杨家人也不说到底怎么回事,毕竟这事说出去,村子里人肯定要踏削他们家,后面还有好几个儿子没结婚呢。
于是,他们家就开始到处说王家闺女的坏话。
跟人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王家闺女的嫌弃,但又不说为什么。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王家。
王家也觉得莫名其妙,便去要说法。
“当初是你们请人来说亲,两边也都是规规矩矩地来,怎么突然就开始在背后说那些杂七杂八的话?”
杨家人一点都不客气:“你们还好意思问我们,你们自己做了什么你们自己知道?我们给你们面子才不说出来。”
王家不知道啊,两家人就这事打了起来,婚是退了,可她们家也吃了一个大亏。
因为杨家没有说清楚到底为什么退亲,还一副女方有大问题的样子。
小女儿才十八岁,被这样踏削,后面不愿意嫁给同村和隔壁村,觉得丢脸,最后选择了嫁到雨兰镇。
这件事勉强算结束了,可是恨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会越来越深,尤其是老太太年纪大了,小女儿和外孙们都在雨兰镇那边,一年都看不到几次,每次说起来,自然不会怪自己女儿,那个时候那个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都是杨家的错,这个该砍脑壳的一家人!
现在杨家出事了,她心里头就觉得活该,年轻时不积德,现在遭报应了!老天有眼!
她其实没有觉得杨老三是被人杀的,就觉得是报应,她要告诉云松这些事情,更多的是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云松是警察,警察是官方的,象征着正义的一方,对的一方,她渴望在这个时候也能得到云松对杨家人的批判。 ↑返回顶部↑
云松仿佛没听过人家家里各种离谱事情,小声问道:“怎么说他们家遭了报应?”
“这人啊,还是不能做太多的坏事了。”
云松便听到了这个老太太的一段往事。
这家人有五个儿子,过去在村子里一直都是觉得自己家了不起,别人都比不上他们。
很多人家其实也没有想过要比什么,而且人家的确儿子多,能不要招惹就不招惹。
老太太家就是这样,最开始还羡慕人家儿子多,她家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直到二十年前,她女儿也十七八岁了,杨家就托人来说亲,想要把她小女儿说给杨家二儿子。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几个儿子什么品行其实都心知肚明,当时老太太其实想说给杨老三,说是杨老三看上去要老实一些,但那家人完全不愿意,只给二儿子说,说是要按照年纪来。
杨家人那个时候说话倒是好听:“我生了这么多个儿子,就想要个女儿,你闺女要是嫁进来,我肯定当做自己女儿一样喜欢。”
当时她闺女去看亲,吃了个饭回来,觉得她们家也不错,嫁进去就是大嫂,兄弟们也得尊敬她。
于是,老太太家就同意了定亲,一般情况下都是十六七岁就定了亲,但真的出嫁要等到十八九岁,还有一些人家心疼女儿,会等到二十岁。
定亲的这段日子里,同林镇这边的风俗,婆家在平时也会给一些米肉蛋,不管未来怎么样,这段时间肯定都要捧着一点女方家。
杨家人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后面村子里弄了一个扫盲班,让之前没有读书的年轻人都去上课。
杨家二儿子自然也去上了这个扫盲班,他自己在班上喜欢了一个姑娘,跟人走得很近。
她们家那个时候不知道这件事,那个扫盲班在老麻村那边,离这儿比较远,她们在村子里,不知道那边发生的事情。
杨家人跑来要退婚,她们家一开始还觉得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杨家人也不说到底怎么回事,毕竟这事说出去,村子里人肯定要踏削他们家,后面还有好几个儿子没结婚呢。
于是,他们家就开始到处说王家闺女的坏话。
跟人聊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王家闺女的嫌弃,但又不说为什么。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王家。
王家也觉得莫名其妙,便去要说法。
“当初是你们请人来说亲,两边也都是规规矩矩地来,怎么突然就开始在背后说那些杂七杂八的话?”
杨家人一点都不客气:“你们还好意思问我们,你们自己做了什么你们自己知道?我们给你们面子才不说出来。”
王家不知道啊,两家人就这事打了起来,婚是退了,可她们家也吃了一个大亏。
因为杨家没有说清楚到底为什么退亲,还一副女方有大问题的样子。
小女儿才十八岁,被这样踏削,后面不愿意嫁给同村和隔壁村,觉得丢脸,最后选择了嫁到雨兰镇。
这件事勉强算结束了,可是恨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会越来越深,尤其是老太太年纪大了,小女儿和外孙们都在雨兰镇那边,一年都看不到几次,每次说起来,自然不会怪自己女儿,那个时候那个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都是杨家的错,这个该砍脑壳的一家人!
现在杨家出事了,她心里头就觉得活该,年轻时不积德,现在遭报应了!老天有眼!
她其实没有觉得杨老三是被人杀的,就觉得是报应,她要告诉云松这些事情,更多的是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云松是警察,警察是官方的,象征着正义的一方,对的一方,她渴望在这个时候也能得到云松对杨家人的批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