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本来打扫隐楼龛的活儿是轮不到三贤的,不过负责清扫的二清师兄今日突然发了高热,临时让他代替几日。早上忙忙叨叨的,师兄仿佛给他交代了件什么事情,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进了龛里,他先将手中的布巾放在水里投了投,然后挨个擦拭起一楼的宝贝。等擦完一楼,到了上楼的楼梯前他就犯了难:
师兄是让我去擦二楼还是不让来着?
管他的,多干总比少干强。
想到这里三贤拿着布巾就上了二楼。二楼放的东西就更少了,他一眼就被正中的一只玉匏吸引了注意。
那只莹黄的玉匏不过巴掌大小,玉质上乘却也算不得顶级,尤其表面还有杂色,匏腹中间就着一块暗褐色俏雕了阴阳八卦图,雕工看上去也不算精细。
但是师父和师叔似乎对这件东西特别宝贝,用一个透明的琉璃盒子装着,开口处还用符咒封了起来。
他弯着腰凑近那个琉璃盒子看了半天,正抬起手准备擦拭,突然一阵天旋地动,手抵着面前的琉璃盒子一个前倾,那琉璃盒子顺着架子边缘“镗”一下落了下来。
索性架子下面还有一张案桌,三贤心中一惊,连忙伸手去捞,总算在盒子将要从案桌掉落的时候接住了。
他大喘一口气,抽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正暗自庆幸的时候那只刚抓了湿布巾的手一滑,眼睁睁看着失而复得的琉璃盒子砸在地上,还在柚木地板上滚了两圈。
刚坠到半空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三贤连忙跑过去,把琉璃盒子捡起来抱在怀中仔细查看。
虽有诗云“琉璃易碎彩云散,世间好物不坚牢。”但这琉璃盒子看起来却挺坚牢,经了这两下摔,居然并未破碎,甚至连一丝裂缝都没有。
但是三贤这回可不敢掉以轻心,他就着烛火又翻来覆去看了看,这一看便不好了。
里面那玉匏的匏嘴上竟有指尖大小的一处裂口!
他迅速在脑海中想了几个对策:去跟师父坦白?想到师父晓得之后的模样,三贤脊骨一抽,浑身打了个冷战。不行不行。去找师叔求情?别看师叔自己放荡不羁,对他们可不活泛,可谓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还是不行。
想来想去还是让二清师兄背锅这条路最是可行。他们这班徒弟里师父最喜欢师兄,若是知道东西是他碰坏的,应该也不会太过责难。
何况这么小的裂口,若是不仔细看很难看出。再加上这隐楼龛平时根本没有什么人来,所以真要发现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既是打定主意,三贤便把装玉匏的琉璃盒子掉了一个面放到架上,将那个裂口藏到了背面。
收拾停当,他便轻手轻脚出了隐楼龛。回到厢楼后他还专门到二清师兄床前试了试他的额头,感觉到热气已散,才躺回自己床上。
三贤头一沾枕就睡了过去,将摔坏玉匏之事抛在了脑后,却不知道这件在他看来不足挂怀的“小事”却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师兄,方才我在鸾巢阁里扶了乩。”
“你......”
李真钰不等对面的人开口训斥,便接着道:“自从师兄施那禁法之后,我便心生惶恐。今日更是惴惴不安,便想扶鸾看看吉凶祸福。你也知道真钰先天便会扶鸾降笔,但是今夜却是连着两回都请不来仙人。你说奇不奇怪?”
李真钰对面坐的正是紫阳宫主持静修先生陆之缘。他本是端坐桌前正在抄写《道德经》,听李真钰说到私自扶鸾之事时才停了笔。
“温家世代忠良,温大人是刚直清正的国之栋梁,两位兄长皆为保大凛疆土马革裹尸,温家如今只剩了他这一脉,我不能不救。”
“可是提魂续命有违天道,稍有不慎不仅温大人神魂破碎不入轮回,便是师兄也会修为散尽有损寿元啊。”
陆之缘捋了捋花白的长髯,微笑道:“师弟啊,三丰祖师曾曰修己利人。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穷则自修己身,达则兼济他人。为兄却觉得并非如此。修己和利人本是一体,若能帮助他人修为亦能精进,否则我们这修的是什么道呢?”
听了陆之缘的话李真钰眉头并未展开,仍是一脸郁郁。“师兄要救人我不反对,温大人我也十分敬重,我只是担心此事艰难重重啊。”
“你若是担心棺柩,梁大人说他会尽力在期限之内将灵柩运送过来。若温大人的棺柩能如期送来,我便是搭上性命也会为他施法。如果棺柩不能按时到,便是天意如此。在此之前,紫阳宫只需护好那只玉匏。对了,我想了想,虽然隐楼龛少有人去,但是玉匏放在那里还是不够稳妥。明日你叫两名可靠弟子将它移入地宫之中封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