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2)
金银细软能带走的全都裹着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砸得差不多了。吸干整个黔州供养起来的壮硕王府,一改往日的灯火通明,如今只剩下几个孤苦伶仃的老仆役。估计是卖身契不在自己身上, 又被着急逃亡的人抛弃,无处可去,只能留在这萧条的王府苟延残喘。
这倒是更加坐实了黔安王的图谋不轨,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易殊还是有些意外, 毕竟黔安王胆子不小, 又苦心孤诣经营了这些年,居然舍得下打下来的基业。除非他有把握东山再起,毕竟尝过人血的熊罴绝不会忘记那般令人垂涎的香味。
自有官府通缉, 李自安倒是不必为此耗费心神。
再说回汴京这边,就算郁苛如今招供了也于事无补,所有人都清楚等着他的只有一死。按理说这般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案根据立案取证定罪裁决执行,每一项都得数日到数月不等。但这次不到二十天,该杀的都杀得差不多了。
一方面是涉及到谋反大罪,可迅速裁决。另一方面岁末宫宴将至,拖到那时没法施刑,百姓过不了安稳年关。
说到底反贪是政治算计,而非司法公正。挑衅皇权,便要以速杀震慑。若是为扳倒势力,便细细审理,一个个揪出来杀。
郁苛一党连同着其他手脚不干净的蛀虫,罪行罄竹难书,同家中其他男丁全部推出午门斩首,一个不留。家中妻女刺青进宫,永世为奴,不得离宫,不得晋升。
往常李自安必要觉得可怜,下不去手。但这般处罚竟是他亲手拟定的,颇让易殊侧目。
手中的狼毫似有千斤重,李自安轻声叹了一口气,将其放在笔架上:“我原想过此般处罚是否太重,如今回过神来,还是太轻了。”
易殊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桌案上那一叠,是百姓递上来的状纸。沽堤清查,那些相护的官员被打下来,那些无处申冤的百姓终于可以沉冤得雪。
易殊还记得一开始告诉李自安沽堤之事,当时殿下只知那钱财来路不正,却不十分清楚下面到底淌了多少血才能筑起黄金塔。
他问道:“他们为何不到汴京申冤?”他并非对世事一无所知,只是彼时尚觉得,总会有出路。
“没有出路。”易殊毫不留情地回道,近乎残忍地打破眼前人的天真,“殿下以为申冤是件易事么,就算是京城中的百姓也不曾闻拦路申冤,莫非是因为汴京城很‘干净’么?”
李自安面色不变,只是偏头望向自家倾之。
“想进京申冤需逐级上报,从县衙到府衙,一直到总督,若未经地方审理直接进京,视为越诉,需先杖责五十。”易殊神色未变,早已熟背于心。
“五十?”李自安闻言便皱紧了眉头,这般重的处罚,只怕是还没审问就先要了百姓半条命。
易殊波澜不惊地点点头,继续道:“若是敢击登闻鼓或是拦轿喊冤,则是搅乱秩序惊扰贵人,轻则流放,重则当场打死。”
眉心皱纹愈重,但易殊仍没有停下:“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更别提进京的路费盘缠,在途中被盗匪截杀者不计其数,更别提地方官员会在要道杀尽‘持诉状者’。”
易殊目光如炬,望向李自安反问道:“哪里有出路?”
每听一句,李自安的脸色便要难看三分,有些不可置信地道:“百姓想要沉冤,竟需如此沉重的代价。”
易殊点头:“大圌自开国以来不过第二代,本朝律令多是延续旧朝。”既然沿用,固然是因为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纰漏也不少,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来问题。
“百姓这般敬我,我竟……眼盲心瞎。”李自安面上满是愧疚,他闭眼自责,“实在是有负期许。”心中知道汴京城暗地里也有不少问题,但毕竟天子脚下,总会规矩一些。
但没想到普通百姓如此举步维艰,京中尚且如此,更何谓那些土皇帝坐庄的地方。
易殊终是不忍心地起身,将殿下柔顺的发丝挽至耳后,又伸出细长的手指揉散他紧皱的眉头:“旧律纰漏甚多,殿下已经尽心尽力,好事多磨,总得一步一步来。”凡是李自安能做决策的境地,都绝无私心,一心向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尚未掌权的太子,实在是能力有限。
李自安垂下眸子,眼中的阴霾仍是未消散。
易殊轻叹了一口气:“道阻且长,跬步可至。”
李自安垂眸不语,但易殊知道自家殿下一定放不下。
果然翌日李自安便提议设立前所未有的机构,提名为‘天枢阁’,直属中央。面向平头百姓,无论身份地位,均可将状诉通过天枢阁越过地方直递中央。
机构初拟,仍需不断地完善,毕竟冤屈甚多,江水可比。什么样的案件可以上呈天枢阁,什么样的人可以担任这个史无前例的官职,零零总总许多问题,越改越多,好几日才提出最后的规划。
两人不知能不能施行,毕竟此举僭越,朝中的保守派又不在少数,但总得试试。 ↑返回顶部↑
这倒是更加坐实了黔安王的图谋不轨, 不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易殊还是有些意外, 毕竟黔安王胆子不小, 又苦心孤诣经营了这些年,居然舍得下打下来的基业。除非他有把握东山再起,毕竟尝过人血的熊罴绝不会忘记那般令人垂涎的香味。
自有官府通缉, 李自安倒是不必为此耗费心神。
再说回汴京这边,就算郁苛如今招供了也于事无补,所有人都清楚等着他的只有一死。按理说这般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案根据立案取证定罪裁决执行,每一项都得数日到数月不等。但这次不到二十天,该杀的都杀得差不多了。
一方面是涉及到谋反大罪,可迅速裁决。另一方面岁末宫宴将至,拖到那时没法施刑,百姓过不了安稳年关。
说到底反贪是政治算计,而非司法公正。挑衅皇权,便要以速杀震慑。若是为扳倒势力,便细细审理,一个个揪出来杀。
郁苛一党连同着其他手脚不干净的蛀虫,罪行罄竹难书,同家中其他男丁全部推出午门斩首,一个不留。家中妻女刺青进宫,永世为奴,不得离宫,不得晋升。
往常李自安必要觉得可怜,下不去手。但这般处罚竟是他亲手拟定的,颇让易殊侧目。
手中的狼毫似有千斤重,李自安轻声叹了一口气,将其放在笔架上:“我原想过此般处罚是否太重,如今回过神来,还是太轻了。”
易殊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桌案上那一叠,是百姓递上来的状纸。沽堤清查,那些相护的官员被打下来,那些无处申冤的百姓终于可以沉冤得雪。
易殊还记得一开始告诉李自安沽堤之事,当时殿下只知那钱财来路不正,却不十分清楚下面到底淌了多少血才能筑起黄金塔。
他问道:“他们为何不到汴京申冤?”他并非对世事一无所知,只是彼时尚觉得,总会有出路。
“没有出路。”易殊毫不留情地回道,近乎残忍地打破眼前人的天真,“殿下以为申冤是件易事么,就算是京城中的百姓也不曾闻拦路申冤,莫非是因为汴京城很‘干净’么?”
李自安面色不变,只是偏头望向自家倾之。
“想进京申冤需逐级上报,从县衙到府衙,一直到总督,若未经地方审理直接进京,视为越诉,需先杖责五十。”易殊神色未变,早已熟背于心。
“五十?”李自安闻言便皱紧了眉头,这般重的处罚,只怕是还没审问就先要了百姓半条命。
易殊波澜不惊地点点头,继续道:“若是敢击登闻鼓或是拦轿喊冤,则是搅乱秩序惊扰贵人,轻则流放,重则当场打死。”
眉心皱纹愈重,但易殊仍没有停下:“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更别提进京的路费盘缠,在途中被盗匪截杀者不计其数,更别提地方官员会在要道杀尽‘持诉状者’。”
易殊目光如炬,望向李自安反问道:“哪里有出路?”
每听一句,李自安的脸色便要难看三分,有些不可置信地道:“百姓想要沉冤,竟需如此沉重的代价。”
易殊点头:“大圌自开国以来不过第二代,本朝律令多是延续旧朝。”既然沿用,固然是因为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纰漏也不少,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来问题。
“百姓这般敬我,我竟……眼盲心瞎。”李自安面上满是愧疚,他闭眼自责,“实在是有负期许。”心中知道汴京城暗地里也有不少问题,但毕竟天子脚下,总会规矩一些。
但没想到普通百姓如此举步维艰,京中尚且如此,更何谓那些土皇帝坐庄的地方。
易殊终是不忍心地起身,将殿下柔顺的发丝挽至耳后,又伸出细长的手指揉散他紧皱的眉头:“旧律纰漏甚多,殿下已经尽心尽力,好事多磨,总得一步一步来。”凡是李自安能做决策的境地,都绝无私心,一心向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尚未掌权的太子,实在是能力有限。
李自安垂下眸子,眼中的阴霾仍是未消散。
易殊轻叹了一口气:“道阻且长,跬步可至。”
李自安垂眸不语,但易殊知道自家殿下一定放不下。
果然翌日李自安便提议设立前所未有的机构,提名为‘天枢阁’,直属中央。面向平头百姓,无论身份地位,均可将状诉通过天枢阁越过地方直递中央。
机构初拟,仍需不断地完善,毕竟冤屈甚多,江水可比。什么样的案件可以上呈天枢阁,什么样的人可以担任这个史无前例的官职,零零总总许多问题,越改越多,好几日才提出最后的规划。
两人不知能不能施行,毕竟此举僭越,朝中的保守派又不在少数,但总得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