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2)
这些都是历年的传统, 乏味无趣,易殊便带着春桃回溪园休憩两三个时辰,毕竟午时宫宴便要开始了, 时间很紧,能休息一会便休息一会。
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打个小盹的时间,便到开宴的时间了。
历年新岁的首宴总是最盛大的一场,今年除了往年朝拜的几个小国外,离国的人是首次前来,并且初次拜谒来的便是离国‘额吉可敦’,说是老王后,即王汗的母亲。此番就算是为了向外邦展示一下大圌泱泱大国的气派,宫宴更是隆重。
说起离国不过西北一个游牧小国,比西夏离大圌还要远,与大圌接壤的地方并不算大。若是将离国的版图比作葫芦,那边是一个脖颈细长的葫芦,且只有葫芦口部分与大圌相接。
且另一方面,西夏横亘与离国和大圌之间。因此大圌与离国素来没什么往来。
原本离国与西夏交好,近两年离国内乱不止,老王汗阿伦孛儿死了,离国贯来没有什么立长不立幼的风俗,斗乱到了最后,上位的年龄最小的阿伦乞王子。
纵使大圌的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倒也听说这个阿伦乞既不是最受宠的,又不是最受族人拥簇的。不过阿伦孛儿生了十几个儿子,家宴都要分两桌,什么受不受宠,他们自家人估计都说不清,更别说一路过来传得面目全非的故事了。
总之自从阿伦乞上位以来,与西夏便像产生了隔阂,也有人说西夏人支持的不是阿伦乞,而是二王子还是三王子。但不论真相究竟如何,总归离国既然来拜访大圌,来者是客,大圌当然也不会拒之门外。
宫宴盛大,前一段日子又刚刚清算政党,皇宫中上上下下心都吊在嗓子眼里,生怕出一点岔子。仆人都要跑断腿了,人都是从各宫调过来的,易殊和春桃便在李自安的安排下混入其中。
其实原是不用打扮成最普通的仆役,但易殊觉得隐没在人群中最安全,李自安便随他去了。
宴会开始总是一些规矩繁琐的致辞,易殊一贯是觉得无聊。打眼瞥向端坐的太子殿下,倒是神情镇定,举止得体。至少易殊他们还休息了几个时辰,李自安他们则是从昨夜子时一直忙到现在,竟是还坐得住。
趁着大太监宣读一些繁琐的开宴,易殊低眉转身打量着宫宴的场景,含元殿甚是宽敞,容纳群臣绰绰有余,殿前广场更是开阔,表演奏乐都很适宜。
李训独坐大殿正中高台,俯瞰群雄。他近来身体好转,气色也不错。
李自安坐在李训左侧,案前布有糕食酒盏。他神色淡然,温润有礼,一派端庄大气的仪表,让太子党很是满意,胡须都要翘起来。
石凌云则是位于李训右侧,端的是雍容华贵之态。
今日是大喜日子,她的神色也难得缓和了一些,侧身掩唇同旁边的昭宁低声说着什么。
李祐虽为亲王之女,但如今贵为公主,自然不会在坐到恭亲王附近,所以便在石凌云身边。
她本就容貌出众,如今重宴当头,穿着自然更考究一些,行事落落大方,越来越撑得起昭宁这个名号。
恭亲王坐得也不算太远,他们夫妻二人打扮得也颇为隆重,身侧还有李禛。李禛倒是兴致缺缺,似乎是对宴会提不起兴致,他如今也算是出人头地,传言不受恭亲王待见,也不知如今是怎样的光景。
如今黔安王畏罪潜逃,自然不会再来参加宫宴。先帝骁勇一生,一共诞下三子。如今长子李训虽身处地位,但龙体抱恙。幼子黔安王犯下如此滔天罪过,只怕回来也没有好下场。如今康健的倒也只剩下恭亲王,不过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皇家亲眷过后便是当朝权臣。就算前段时间朝廷来了个大换洗,座上还是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太子三公并不喜欢易殊,但他们在培养殿下这件事上倒是有功无过。总归不会成为挡路石,易殊也并不在意。
再一挑眼,便看见了天监司监正温逸。入仕四十余载,易殊从未关注过他,只听其人从不站队。唯一的坊间八卦便是温逸花甲之年仍是无儿无女,怕是不举。
但办事上有条无紊,挑不出错。易殊从始至终没和他打过交道,也不清楚他的为人。
随先帝开创盛世的世家有好几个,除去已经倒台的宁北侯易家,还有三家。长辈为中书令的林家处事低调,后辈大多远离官场下南洋去了,他们的立场倒是捉摸不透。原本风头正盛的卓家倒是被郁苛狠狠连累了一波,不过幸好只是卓家的远房亲戚牵连其中,卓老爷子老当益壮,尚有余力断尾自保,不过凡是牵扯到谋逆又哪是容易解开纠缠的,废了不少力气,元气大伤。
最后一家便是易殊比较熟悉的梁家。原梁老爷子不大爱出门,估计是受不成器的孙子影响,还是来撑撑场子。只怕他并不知道梁文谨已经弃暗投明,毕竟梁文谨这般要强,估计也不愿意让家中长辈知道他受制于人。梁文谨平日里就讲究,今日更甚,绛紫色的官袍穿得服服帖帖,他在官场贯来如鱼得水,今日更是见谁都称兄道弟。再看他身侧的梁文慎,空有一副皮囊,与他哥哥真是天壤之别。不过这样的大家族,有一个像梁文谨这般能当家的长子便已经能保家族万古长青了。
大圌武将在朝廷上的发言权不如文臣,王琼自身又极为避世,非必要几乎不抛头露面。这一点倒是像极了当初易家,不过由于宁北侯的地位终究比如今的王琼高上不少,所以即使当初如此低调,也还是树大招风,而王家目前还没有这般惹眼,至少可以安稳度日。王延邑驻守琼州四年,早已不复少年时喜欢穿着显目的红袍招摇过市,如今沉稳不少,规规矩矩地穿着锦袍,额前碎发也被一丝不苟地束在发冠里,身上那股混劲也没了。 ↑返回顶部↑
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打个小盹的时间,便到开宴的时间了。
历年新岁的首宴总是最盛大的一场,今年除了往年朝拜的几个小国外,离国的人是首次前来,并且初次拜谒来的便是离国‘额吉可敦’,说是老王后,即王汗的母亲。此番就算是为了向外邦展示一下大圌泱泱大国的气派,宫宴更是隆重。
说起离国不过西北一个游牧小国,比西夏离大圌还要远,与大圌接壤的地方并不算大。若是将离国的版图比作葫芦,那边是一个脖颈细长的葫芦,且只有葫芦口部分与大圌相接。
且另一方面,西夏横亘与离国和大圌之间。因此大圌与离国素来没什么往来。
原本离国与西夏交好,近两年离国内乱不止,老王汗阿伦孛儿死了,离国贯来没有什么立长不立幼的风俗,斗乱到了最后,上位的年龄最小的阿伦乞王子。
纵使大圌的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倒也听说这个阿伦乞既不是最受宠的,又不是最受族人拥簇的。不过阿伦孛儿生了十几个儿子,家宴都要分两桌,什么受不受宠,他们自家人估计都说不清,更别说一路过来传得面目全非的故事了。
总之自从阿伦乞上位以来,与西夏便像产生了隔阂,也有人说西夏人支持的不是阿伦乞,而是二王子还是三王子。但不论真相究竟如何,总归离国既然来拜访大圌,来者是客,大圌当然也不会拒之门外。
宫宴盛大,前一段日子又刚刚清算政党,皇宫中上上下下心都吊在嗓子眼里,生怕出一点岔子。仆人都要跑断腿了,人都是从各宫调过来的,易殊和春桃便在李自安的安排下混入其中。
其实原是不用打扮成最普通的仆役,但易殊觉得隐没在人群中最安全,李自安便随他去了。
宴会开始总是一些规矩繁琐的致辞,易殊一贯是觉得无聊。打眼瞥向端坐的太子殿下,倒是神情镇定,举止得体。至少易殊他们还休息了几个时辰,李自安他们则是从昨夜子时一直忙到现在,竟是还坐得住。
趁着大太监宣读一些繁琐的开宴,易殊低眉转身打量着宫宴的场景,含元殿甚是宽敞,容纳群臣绰绰有余,殿前广场更是开阔,表演奏乐都很适宜。
李训独坐大殿正中高台,俯瞰群雄。他近来身体好转,气色也不错。
李自安坐在李训左侧,案前布有糕食酒盏。他神色淡然,温润有礼,一派端庄大气的仪表,让太子党很是满意,胡须都要翘起来。
石凌云则是位于李训右侧,端的是雍容华贵之态。
今日是大喜日子,她的神色也难得缓和了一些,侧身掩唇同旁边的昭宁低声说着什么。
李祐虽为亲王之女,但如今贵为公主,自然不会在坐到恭亲王附近,所以便在石凌云身边。
她本就容貌出众,如今重宴当头,穿着自然更考究一些,行事落落大方,越来越撑得起昭宁这个名号。
恭亲王坐得也不算太远,他们夫妻二人打扮得也颇为隆重,身侧还有李禛。李禛倒是兴致缺缺,似乎是对宴会提不起兴致,他如今也算是出人头地,传言不受恭亲王待见,也不知如今是怎样的光景。
如今黔安王畏罪潜逃,自然不会再来参加宫宴。先帝骁勇一生,一共诞下三子。如今长子李训虽身处地位,但龙体抱恙。幼子黔安王犯下如此滔天罪过,只怕回来也没有好下场。如今康健的倒也只剩下恭亲王,不过还得夹着尾巴做人。
皇家亲眷过后便是当朝权臣。就算前段时间朝廷来了个大换洗,座上还是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太子三公并不喜欢易殊,但他们在培养殿下这件事上倒是有功无过。总归不会成为挡路石,易殊也并不在意。
再一挑眼,便看见了天监司监正温逸。入仕四十余载,易殊从未关注过他,只听其人从不站队。唯一的坊间八卦便是温逸花甲之年仍是无儿无女,怕是不举。
但办事上有条无紊,挑不出错。易殊从始至终没和他打过交道,也不清楚他的为人。
随先帝开创盛世的世家有好几个,除去已经倒台的宁北侯易家,还有三家。长辈为中书令的林家处事低调,后辈大多远离官场下南洋去了,他们的立场倒是捉摸不透。原本风头正盛的卓家倒是被郁苛狠狠连累了一波,不过幸好只是卓家的远房亲戚牵连其中,卓老爷子老当益壮,尚有余力断尾自保,不过凡是牵扯到谋逆又哪是容易解开纠缠的,废了不少力气,元气大伤。
最后一家便是易殊比较熟悉的梁家。原梁老爷子不大爱出门,估计是受不成器的孙子影响,还是来撑撑场子。只怕他并不知道梁文谨已经弃暗投明,毕竟梁文谨这般要强,估计也不愿意让家中长辈知道他受制于人。梁文谨平日里就讲究,今日更甚,绛紫色的官袍穿得服服帖帖,他在官场贯来如鱼得水,今日更是见谁都称兄道弟。再看他身侧的梁文慎,空有一副皮囊,与他哥哥真是天壤之别。不过这样的大家族,有一个像梁文谨这般能当家的长子便已经能保家族万古长青了。
大圌武将在朝廷上的发言权不如文臣,王琼自身又极为避世,非必要几乎不抛头露面。这一点倒是像极了当初易家,不过由于宁北侯的地位终究比如今的王琼高上不少,所以即使当初如此低调,也还是树大招风,而王家目前还没有这般惹眼,至少可以安稳度日。王延邑驻守琼州四年,早已不复少年时喜欢穿着显目的红袍招摇过市,如今沉稳不少,规规矩矩地穿着锦袍,额前碎发也被一丝不苟地束在发冠里,身上那股混劲也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