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912节(2 / 4)
前科犯的数据库里比中的指纹,再判必然是实刑了,大概率能判到三年以上。
朱焕光满意的抬起头来,顺势看向江远的屏幕。
他对江远做指纹鉴定一向是好奇的。事实上,好奇的人不止朱焕光一个人,许多人坐到江远后排,都是为了能全程窥屏。
江远似乎不受影响的样子,后背靠着椅子,一只手操纵鼠标,一只手操作键盘,动作不是很快,却是一刻不停的样子。
朱焕光了然,这就跟他刚刚标特征点一样,平洲的本地罪犯,留痕确实是多了点,指纹标的就没什么挑战性。
朱焕光调整了一下眼镜,让自己能看的清楚些。
然后,朱焕光就清楚的发现,江远标记的竟是一枚残指。
还是有点发糊的残指。
朱焕光瞬间回忆起了上一次的指纹会战,上一次,江远也标记了一枚残糊指纹,只是……即使是当日的江远,也远没有今日的得心应手。
“他也顿悟了?”朱焕光太熟悉这种提升了,曾经的江远,绝对没有这般的游刃有余,至少在比对残糊指纹上,达不到这种夸张的程度。
朱焕光不由起身,穿过旁边的办公桌,走近江远的电脑,想看的清楚些。
他这么一动,在场的好几个人都起身走了过来。
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是认识的指纹专家,于是都默契的站开,自己观察起来。
江远标记特征点,交给系统比对,再在候选指纹中重新核对……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一个名字就被吐了出来。
江远将之稍作整理,发邮件给了刘壮誓,接着又开一枚新指纹。
后方的人看了一会,默默散开了。
不一会儿,又有新专家被安排了进来,一番纠结后,也站到了江远身后,在默看30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新来的专家总是变得谦逊起来。
有点和谐又古怪的气氛,持续到了晚餐时间。
来自省厅的张立民,亲自端了个大盆子前来劳军,并特意向江远展示道:“我特意让人去买了你喜欢的牛眼睛,新鲜的牛眼睛还挺不好找的,你尝尝我做的菜!”
第1333章 新技术
眼睛是动物身上顶好吃的部位,但更适合当地人。
就好像在西北,很多人觉得鱼眼睛恶心,又觉得煮出来的羊眼鲜美无比一样,在东南地区,很多人都觉得鱼眼别有滋味,但完全无法接受羊眼。
类似的还有猪眼和牛眼,它们跟鱼眼和羊眼又不同,都有爆浆感,都是烤了更好吃。
尤其是牛眼,体积是猪眼的四倍,经常是煮熟了再烤。而且,比起猪眼,牛眼反而要更肥,烤熟了吃就很像中式的肥胼,或者西式的牛排西冷边上的一排肥肉。
如果要用商家常用的“这是牛身上活动最多的一块肉”的格式来评价,牛眼四周的肉才是牛身上活动最多的一块肉——没肉比我更懂活动!
不过,张立民烤的牛眼睛,或者说,他找来的平洲厨子烤的牛眼睛,在江远吃来,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江远也不用特意说明;只吃了几口就停下筷子,已经能说明了。
张立民是带着省厅旨意来支前的,见状不由问道:“味道不合您口味?”
江远实实在在的道:“是。我经常吃的是我老爹烤的牛眼,平洲风味可能不太习惯,没关系,不影响,平时我也就是吃肉吃菜的多。” ↑返回顶部↑
朱焕光满意的抬起头来,顺势看向江远的屏幕。
他对江远做指纹鉴定一向是好奇的。事实上,好奇的人不止朱焕光一个人,许多人坐到江远后排,都是为了能全程窥屏。
江远似乎不受影响的样子,后背靠着椅子,一只手操纵鼠标,一只手操作键盘,动作不是很快,却是一刻不停的样子。
朱焕光了然,这就跟他刚刚标特征点一样,平洲的本地罪犯,留痕确实是多了点,指纹标的就没什么挑战性。
朱焕光调整了一下眼镜,让自己能看的清楚些。
然后,朱焕光就清楚的发现,江远标记的竟是一枚残指。
还是有点发糊的残指。
朱焕光瞬间回忆起了上一次的指纹会战,上一次,江远也标记了一枚残糊指纹,只是……即使是当日的江远,也远没有今日的得心应手。
“他也顿悟了?”朱焕光太熟悉这种提升了,曾经的江远,绝对没有这般的游刃有余,至少在比对残糊指纹上,达不到这种夸张的程度。
朱焕光不由起身,穿过旁边的办公桌,走近江远的电脑,想看的清楚些。
他这么一动,在场的好几个人都起身走了过来。
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是认识的指纹专家,于是都默契的站开,自己观察起来。
江远标记特征点,交给系统比对,再在候选指纹中重新核对……
一系列的操作下来,一个名字就被吐了出来。
江远将之稍作整理,发邮件给了刘壮誓,接着又开一枚新指纹。
后方的人看了一会,默默散开了。
不一会儿,又有新专家被安排了进来,一番纠结后,也站到了江远身后,在默看30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新来的专家总是变得谦逊起来。
有点和谐又古怪的气氛,持续到了晚餐时间。
来自省厅的张立民,亲自端了个大盆子前来劳军,并特意向江远展示道:“我特意让人去买了你喜欢的牛眼睛,新鲜的牛眼睛还挺不好找的,你尝尝我做的菜!”
第1333章 新技术
眼睛是动物身上顶好吃的部位,但更适合当地人。
就好像在西北,很多人觉得鱼眼睛恶心,又觉得煮出来的羊眼鲜美无比一样,在东南地区,很多人都觉得鱼眼别有滋味,但完全无法接受羊眼。
类似的还有猪眼和牛眼,它们跟鱼眼和羊眼又不同,都有爆浆感,都是烤了更好吃。
尤其是牛眼,体积是猪眼的四倍,经常是煮熟了再烤。而且,比起猪眼,牛眼反而要更肥,烤熟了吃就很像中式的肥胼,或者西式的牛排西冷边上的一排肥肉。
如果要用商家常用的“这是牛身上活动最多的一块肉”的格式来评价,牛眼四周的肉才是牛身上活动最多的一块肉——没肉比我更懂活动!
不过,张立民烤的牛眼睛,或者说,他找来的平洲厨子烤的牛眼睛,在江远吃来,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江远也不用特意说明;只吃了几口就停下筷子,已经能说明了。
张立民是带着省厅旨意来支前的,见状不由问道:“味道不合您口味?”
江远实实在在的道:“是。我经常吃的是我老爹烤的牛眼,平洲风味可能不太习惯,没关系,不影响,平时我也就是吃肉吃菜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