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常莺的心忽地一颤:“南越那边不是有陈家的府兵压着吗?怎么会......”
图哈察冷笑一声:“他那点兵济什么事,陈翛怎么可能蠢到那个地步。”他的目光逐渐冷下来,“他远赴壁州是为李家人,更是为下一招险棋,他在引别的人动手。说到底,他也不是北齐人,这儿死了多少人他不在乎。上位者豪赌,可不会管下面流多少血。”
常莺紧紧蹙眉:“你之前为什么不说?”图哈察一把捞起剑:“我原以为,陈翛或许因为李家人有所改变。哪怕是顾忌着那小子的齐人身份,也不会下这样狠的心。如今看来,竟是我蠢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位十多年,怎么可能改了心性。”
他嗤笑一声:“这样的玄衣相,才当得起他的名号。也好,无论是谁赢了,我们都有利可图。”他瞧着往外窜的小民,空荡荡的右袖微晃。图哈察道:“趁着荀雀门未关,我们且去内城,估计过不了多久,那道门就不会打开了,我们先占了安全场子,再静观其变。”
常莺闻声而动,也不耽搁。
大理寺外的对峙尚未有定论之时,闯了民宅的狱丞搜了一遭,却是什么都没捞着。
为首那武侯眯眼,他冷了脸:“王公可要有话要说?要不,这便跟属下走一趟刑部?”瞧着他这番做派,便知刑部如今已是萧悯的囊中之物,又是一个见风使舵被策反的小人嘴脸。
周身武侯就要来押人,立在一旁的李棣缓缓站出来,声音已经沉地哑地不像话,“绑一个,试试?”
那武侯睨了他一眼,这会子也不做什么表面功夫了。李家或是靠着陈相,或是依着旧时天恩,如今这一切可都不济事了。他嗤笑了一声,挥手示意周身的武侯上去绑人,却不料,只是顷刻间,胸口便吃了踹。整个人狠狠跌了出去,砸在大理寺的外围护栏上。
李棣猛地将环首刀刺进地面,上面血渍未干,凝固成一道道斑驳的血泪,一万分的瘆人。他甚少因着自己的世家嫡子的身份轻贱什么人,可如今这带着蔑视意味的一踹,倒真有了几分不讲理的霸蛮。
满是不许还手、不容质疑的压迫之感。
就在他踹出那武侯的一瞬间,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锦衣人,并不在京城编录名单之内。越来越多的锦衣人将城西围了个遍,好事的城民们也不敢再看热闹了,纷纷抱着小孩儿往家奔。从另一方向赶来的李兴琛勒紧缰绳,心中大石滚落。
还好,他没有误事,来的还算是及时。
武侯被踹的心口气血翻涌,他囫囵吐了一口血,充血的一双眼里写满了愤怒:“李棣!你招领私兵!你是想要造反!!!”
锦衣人沉默地围着李棣,以他为中心圈住了散漫惯了的赭衣武侯。
李棣从怀中祭出了李家尘封百年的鱼符,那枚盘踞着家印的图腾鱼符,是百年的信仰。他青而紫的眼里满是混沌的风云。脏污的雪色里,只十九岁的儿郎、昔日驰骋沙场的金甲将终于找回了那颗孤胆。从前为不连累家人,畏首畏尾,一度想要成为大家眼里想要活成的样子。
或许他本不是个好儿郎,这样的反叛之举早在上苍的预料之中。否则,为什么此刻他心中热血翻涌,酣畅淋漓。
“若忠我,便跟我走。李家不死,我李棣不死,诸位便有生机。”
被皇权压了一辈子的人,为大族的附庸品,这些私兵家家都有,可没人敢拿出来用。这样一个小辈的狂言,有人服就有人不服、有人嗤笑就有人动摇。良久的沉默里,或是在掂量他这番话的分量,究竟值不值得去一赌。
李棣却只是冷冷瞧着周身这些面生的脸孔,这儿不是壁州,这些人不认他的好,大家权衡利弊的也只是利益。周身这些沉默的人,但凡有一个反口,都可能顷刻间逆了局势,说到底,他如今算是背水一战,横着一条命放在这儿了。
偏是这股狠劲,激得一个年轻的绣衣卫站了出来。
他脸色发红,像是涨怒,这么气势汹汹地站在李棣跟前,一度让人以为他要上去扭打,却不想,他竟屈膝下跪,是一个臣服的姿态,厉声道:“齐元氏害我合族,郦安蛀虫在此,此刻不诛,更待何时?!”
他那番话中气不足,带了点少年郎气血翻涌的嘶吼声,却震慑住了当场诸人。曾几何时,他们已经习惯于被盘剥。若今日算的上是谋反又能如何,左不过是拼了命去争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平盛世。
绣衣卫中有人应声而动,反手便勒住了那跌在地上的武侯,刀光划过,一腔腥血喷溅,却是活生生割下了一颗头颅。阵阵的尖叫声中,绣衣卫们纷纷瞧着李家子的方向,神色却是前所未有的坚毅。
他们的血还是滚烫的,他们的心还能跳动。
李棣旋即转身看向王晌,却是再冷静不过,他道:“王公,端看你如何了。”术业有专攻,查证案件赃物,须得让真正的能人上场。李棣这番话立在这里,便是给了个定论,如论后事如何,他都会保了他。
王晌心中暗暗震慑于这好儿郎的胆量,他接过身边主簿的册子,飞速的翻阅,相比较那些白纸黑字,他脑中的东西来的更为可靠。
狱丞带进了第二批细犬,这回李棣、王晌并谢曜三人都跟上了。
虽为户部尚书,张愈的宅邸却难得的清贫,几乎是家徒四壁了。他这个人生性古怪,也不与什么人往来,也就是这样泥鳅一般的性子,竟能装疯卖傻似的在郦安扎根这么多年。如今细想,竟不免暗暗心惊。
李棣瞧着翻了个底朝天的内室,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王公可知张愈是哪里人?” ↑返回顶部↑
图哈察冷笑一声:“他那点兵济什么事,陈翛怎么可能蠢到那个地步。”他的目光逐渐冷下来,“他远赴壁州是为李家人,更是为下一招险棋,他在引别的人动手。说到底,他也不是北齐人,这儿死了多少人他不在乎。上位者豪赌,可不会管下面流多少血。”
常莺紧紧蹙眉:“你之前为什么不说?”图哈察一把捞起剑:“我原以为,陈翛或许因为李家人有所改变。哪怕是顾忌着那小子的齐人身份,也不会下这样狠的心。如今看来,竟是我蠢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位十多年,怎么可能改了心性。”
他嗤笑一声:“这样的玄衣相,才当得起他的名号。也好,无论是谁赢了,我们都有利可图。”他瞧着往外窜的小民,空荡荡的右袖微晃。图哈察道:“趁着荀雀门未关,我们且去内城,估计过不了多久,那道门就不会打开了,我们先占了安全场子,再静观其变。”
常莺闻声而动,也不耽搁。
大理寺外的对峙尚未有定论之时,闯了民宅的狱丞搜了一遭,却是什么都没捞着。
为首那武侯眯眼,他冷了脸:“王公可要有话要说?要不,这便跟属下走一趟刑部?”瞧着他这番做派,便知刑部如今已是萧悯的囊中之物,又是一个见风使舵被策反的小人嘴脸。
周身武侯就要来押人,立在一旁的李棣缓缓站出来,声音已经沉地哑地不像话,“绑一个,试试?”
那武侯睨了他一眼,这会子也不做什么表面功夫了。李家或是靠着陈相,或是依着旧时天恩,如今这一切可都不济事了。他嗤笑了一声,挥手示意周身的武侯上去绑人,却不料,只是顷刻间,胸口便吃了踹。整个人狠狠跌了出去,砸在大理寺的外围护栏上。
李棣猛地将环首刀刺进地面,上面血渍未干,凝固成一道道斑驳的血泪,一万分的瘆人。他甚少因着自己的世家嫡子的身份轻贱什么人,可如今这带着蔑视意味的一踹,倒真有了几分不讲理的霸蛮。
满是不许还手、不容质疑的压迫之感。
就在他踹出那武侯的一瞬间,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锦衣人,并不在京城编录名单之内。越来越多的锦衣人将城西围了个遍,好事的城民们也不敢再看热闹了,纷纷抱着小孩儿往家奔。从另一方向赶来的李兴琛勒紧缰绳,心中大石滚落。
还好,他没有误事,来的还算是及时。
武侯被踹的心口气血翻涌,他囫囵吐了一口血,充血的一双眼里写满了愤怒:“李棣!你招领私兵!你是想要造反!!!”
锦衣人沉默地围着李棣,以他为中心圈住了散漫惯了的赭衣武侯。
李棣从怀中祭出了李家尘封百年的鱼符,那枚盘踞着家印的图腾鱼符,是百年的信仰。他青而紫的眼里满是混沌的风云。脏污的雪色里,只十九岁的儿郎、昔日驰骋沙场的金甲将终于找回了那颗孤胆。从前为不连累家人,畏首畏尾,一度想要成为大家眼里想要活成的样子。
或许他本不是个好儿郎,这样的反叛之举早在上苍的预料之中。否则,为什么此刻他心中热血翻涌,酣畅淋漓。
“若忠我,便跟我走。李家不死,我李棣不死,诸位便有生机。”
被皇权压了一辈子的人,为大族的附庸品,这些私兵家家都有,可没人敢拿出来用。这样一个小辈的狂言,有人服就有人不服、有人嗤笑就有人动摇。良久的沉默里,或是在掂量他这番话的分量,究竟值不值得去一赌。
李棣却只是冷冷瞧着周身这些面生的脸孔,这儿不是壁州,这些人不认他的好,大家权衡利弊的也只是利益。周身这些沉默的人,但凡有一个反口,都可能顷刻间逆了局势,说到底,他如今算是背水一战,横着一条命放在这儿了。
偏是这股狠劲,激得一个年轻的绣衣卫站了出来。
他脸色发红,像是涨怒,这么气势汹汹地站在李棣跟前,一度让人以为他要上去扭打,却不想,他竟屈膝下跪,是一个臣服的姿态,厉声道:“齐元氏害我合族,郦安蛀虫在此,此刻不诛,更待何时?!”
他那番话中气不足,带了点少年郎气血翻涌的嘶吼声,却震慑住了当场诸人。曾几何时,他们已经习惯于被盘剥。若今日算的上是谋反又能如何,左不过是拼了命去争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平盛世。
绣衣卫中有人应声而动,反手便勒住了那跌在地上的武侯,刀光划过,一腔腥血喷溅,却是活生生割下了一颗头颅。阵阵的尖叫声中,绣衣卫们纷纷瞧着李家子的方向,神色却是前所未有的坚毅。
他们的血还是滚烫的,他们的心还能跳动。
李棣旋即转身看向王晌,却是再冷静不过,他道:“王公,端看你如何了。”术业有专攻,查证案件赃物,须得让真正的能人上场。李棣这番话立在这里,便是给了个定论,如论后事如何,他都会保了他。
王晌心中暗暗震慑于这好儿郎的胆量,他接过身边主簿的册子,飞速的翻阅,相比较那些白纸黑字,他脑中的东西来的更为可靠。
狱丞带进了第二批细犬,这回李棣、王晌并谢曜三人都跟上了。
虽为户部尚书,张愈的宅邸却难得的清贫,几乎是家徒四壁了。他这个人生性古怪,也不与什么人往来,也就是这样泥鳅一般的性子,竟能装疯卖傻似的在郦安扎根这么多年。如今细想,竟不免暗暗心惊。
李棣瞧着翻了个底朝天的内室,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王公可知张愈是哪里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