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2 / 3)
李承乾偏过头去没有说话,父子二人静静坐了半晌,他才又道:“我不会刻意为难他,以后日子长了,我们都……都长大了,再没有这么幼稚的时候,或许的确能做到阿耶你期望的兄友弟恭,但现在,只能这样。”
李世民慢慢点头:“好,阿耶知道了。”
“阿娘那里,我就不去了,免得她看着我再伤心。”李承乾道,“劳烦阿耶多劝劝她。”
李世民拍拍他的肩膀,道:“别多想,承乾,你阿娘那里你还是照常过去。”
“嗯。”李承乾答应一声。
……
自这日后,立政殿却并没有陷入如何尴尬的氛围,实在是即便之前看着还好时,李承乾和李泰单独相处的时刻也几乎没有,李世民、长孙氏、李丽质、李毓秀或者是其他姊妹弟兄,总是有其他人在场。
因此除了在李承乾那里,李泰不再享受和李丽质、李毓秀一样的待遇,其他时候他们的相处模式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空间。
概因他们从来不是多么亲密无间的兄弟。
身处其中的李泰心里仍有气,也有惶恐,但好在除了长兄,他在父亲那里仍然能得到高于其他兄弟的偏爱,将来如何,他只能慢慢筹谋了。
长孙氏看着,也只能将那些话翻来覆去的安慰自己,日久天长,她想着,会习惯的。
天家兄弟,只求平安二字就好。
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李世民更加没有太多精力用来伤春悲秋,他要关心各地的民生,临近夏日,他要关切旱灾洪灾,多少大事小情,他忙起来,便没功夫多愁善感。
临近夏日时,除了冬日存储的冰块,李世民还令人用硝石制冰,赐给朝臣们,好缓解即将到来的酷热。
李承乾却在这时候将跟棉花有关的事提上了日程,李世民收到了他的一个册子,其上除了棉花种植的全过程,还有纺车等图纸。
李世民道:“如今人口多,土地多,除了种粮食,的确能有多余的土地种棉花,但这只怕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呐。”
“老百姓不怕负担。”李承乾道,“他们怕饿怕冻怕赋税怕地主,但不怕累。”
封建社会的底层老百姓从生下来就吃苦受累,只要能让他们不被饿死,再累都不算什么。
但如果统治者连这点需求都做不到,就不要怪老百姓造反,因为不反,他们真的就要死了。
底层老百姓一辈子只求一件事,那就是活着。
李世民立即反思道:“是我何不食肉糜了。”
李承乾忙道:“倒也不必这么苛责自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却道,“我苛责自己,尚且有许多做不到想不到的,若是不苛责,老百姓岂能容我?”
天可汗就是天可汗,比不上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李承乾觉得自己倒也不必羞愧。
安慰好了自己,李承乾又道:“四五月份北方就能种棉花,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种子,肯定不能大范围种植,我是想,可以先在籍田中试验一番,包括后边纺织等事,若是成功了,明年就能逐渐开始推广。”
李世民点头赞同:“我使人悄悄收购些棉花种子,将来大范围种植,如今倒不好先大肆声张。”
李承乾挠了挠下巴,道:“棉花种子的话,突厥这两年不是衰弱了吗?这会儿不该趁他病要他命吗?”
李世民:“……”
“无缘无故怎么出兵?岂不是显得我大唐不义?”李世民道,“况且先时我放颉利回突厥时已与他定下盟约,大唐不能先违背盟约。”
李承乾点头:“懂了,你也想打,但没理由。” ↑返回顶部↑
李世民慢慢点头:“好,阿耶知道了。”
“阿娘那里,我就不去了,免得她看着我再伤心。”李承乾道,“劳烦阿耶多劝劝她。”
李世民拍拍他的肩膀,道:“别多想,承乾,你阿娘那里你还是照常过去。”
“嗯。”李承乾答应一声。
……
自这日后,立政殿却并没有陷入如何尴尬的氛围,实在是即便之前看着还好时,李承乾和李泰单独相处的时刻也几乎没有,李世民、长孙氏、李丽质、李毓秀或者是其他姊妹弟兄,总是有其他人在场。
因此除了在李承乾那里,李泰不再享受和李丽质、李毓秀一样的待遇,其他时候他们的相处模式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空间。
概因他们从来不是多么亲密无间的兄弟。
身处其中的李泰心里仍有气,也有惶恐,但好在除了长兄,他在父亲那里仍然能得到高于其他兄弟的偏爱,将来如何,他只能慢慢筹谋了。
长孙氏看着,也只能将那些话翻来覆去的安慰自己,日久天长,她想着,会习惯的。
天家兄弟,只求平安二字就好。
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李世民更加没有太多精力用来伤春悲秋,他要关心各地的民生,临近夏日,他要关切旱灾洪灾,多少大事小情,他忙起来,便没功夫多愁善感。
临近夏日时,除了冬日存储的冰块,李世民还令人用硝石制冰,赐给朝臣们,好缓解即将到来的酷热。
李承乾却在这时候将跟棉花有关的事提上了日程,李世民收到了他的一个册子,其上除了棉花种植的全过程,还有纺车等图纸。
李世民道:“如今人口多,土地多,除了种粮食,的确能有多余的土地种棉花,但这只怕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呐。”
“老百姓不怕负担。”李承乾道,“他们怕饿怕冻怕赋税怕地主,但不怕累。”
封建社会的底层老百姓从生下来就吃苦受累,只要能让他们不被饿死,再累都不算什么。
但如果统治者连这点需求都做不到,就不要怪老百姓造反,因为不反,他们真的就要死了。
底层老百姓一辈子只求一件事,那就是活着。
李世民立即反思道:“是我何不食肉糜了。”
李承乾忙道:“倒也不必这么苛责自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却道,“我苛责自己,尚且有许多做不到想不到的,若是不苛责,老百姓岂能容我?”
天可汗就是天可汗,比不上不是理所当然的么,李承乾觉得自己倒也不必羞愧。
安慰好了自己,李承乾又道:“四五月份北方就能种棉花,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种子,肯定不能大范围种植,我是想,可以先在籍田中试验一番,包括后边纺织等事,若是成功了,明年就能逐渐开始推广。”
李世民点头赞同:“我使人悄悄收购些棉花种子,将来大范围种植,如今倒不好先大肆声张。”
李承乾挠了挠下巴,道:“棉花种子的话,突厥这两年不是衰弱了吗?这会儿不该趁他病要他命吗?”
李世民:“……”
“无缘无故怎么出兵?岂不是显得我大唐不义?”李世民道,“况且先时我放颉利回突厥时已与他定下盟约,大唐不能先违背盟约。”
李承乾点头:“懂了,你也想打,但没理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