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承乾:“……”
  ……
  贞观五年正月开朝后,朝臣们发现太子跟随圣人的时间更久了,除了大朝会时,其余的时间里,只要圣人在,太子就在。
  贞观朝的大臣们显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实践课,他们只认为既之前的破突厥后,圣人让太子接触到的朝政更加多了。
  有人认为太子这个年纪应该先读书,搞懂了圣人道理,再来参与朝政,圣人就将太子所写的每日总结拿给他们看。
  ——这是李世民给李承乾布置的作业,每天他都得写这么一份。
  ——麻烦归麻烦,累归累,但很有用处,因此李承乾写得非常心甘情愿。
  众人看过后便不再有意见,太子有许多真知灼见,看着的确不像少年人的见识,只是有一点……
  圣人写了一手好字,朝中的臣子们就算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字都让人说不出一个差字,可太子这手字……实在太差了!
  李世民听到朝臣们委婉的劝告,太子该练一练字后,他顿时就是痛苦面具,有苦说不出。
  起初,李世民也以为长子的字的确不好,他也想着得教他练练字,毕竟以李承乾的身份,很需要一手好字,然而……
  在立政殿李承乾的很多手稿中,李世民曾经意外发现了一张十分漂亮的字,凭借对书法多年的研究,通过笔触以及握笔的力道和习惯,李世民可以确定这张纸绝对是李承乾写的。
  因此,李世民总算是知道了长子有时候为何会烧掉自己写完字的纸,这是在故意遮掩自己真正的字迹呢!
  只不过,李承乾为何如此做,李世民还不明白。
  但让太子练字,显然是非常之没有必要了,因为不论私底下练到多好,拿到人前的字,永远是让人看了眼睛就疼的。
  看圣人面有难色,朝臣们以为这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也就不劝了,总之……太子能写字就成嘛,只要以后他不给人赐他的墨宝,也不让他的墨宝传于后世,字难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想去年秋天的粮食产量和逐渐普及开来的棉花,以及新优化的灌钢法,还有等等等等,朝臣们看太子时便十分宽容大度了。
  不过这一切跟李承乾关系都不大,他虽然日日跟在天可汗身边,但与朝臣们的交流还是零。
  李映怀疑他想效仿明朝的万历和嘉靖,将来也当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道:“那也得我先当了皇帝,没影的事别提。”
  “那提个有影的,还挺要紧的这事,听说大臣们上奏你爹,请他封禅了?”李映好奇道,“你爹答应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