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3)
听到这句话,他先是一愣,继而犹豫开还是不开。
于情,他不愿让她在春寒料峭时在外吹风,万一生病了怎么办?于理,他又不该纵容她破坏原定的规则,在没有完成一百只目标的前提下见面。
他在门内踌躇,门外的人似有所感,连忙解释道:“我蒙住了眼睛!杜大夫,这不算‘见’面吧?”
强词夺理。
但最终应见画只是叹息一声,没有让她继续站着吹风。
打开门,先看到一株半人高的树苗,树叶形状和柳叶相似,但更宽些。
他问:“这是......”
“这是桃树的树苗!我问过商贩,说是今年栽下明年就能看到花儿。”淮舟从树苗后冒出脑袋,双眼被一条白布遮住,当真“蒙住了眼睛”。可她却丝毫没受影响,扛着树苗直奔花园。应见画到底放心不下,扯了扯她的手臂,叮嘱慢些。
树苗刚栽下,此时还是一副绿油油光秃秃的模样,她却已经开始畅想日后如何如何。
而他看着眼前自己一字未言便得来的桃树,眉梢眼角漫出点湿润的柔意。
突然*,淮舟扭头问:“开花之后是不是会结果?桃花的果子......是桃子?”
应见画轻轻点头,然后便看到她脸上的表情蓦地一空。
她用力摇了摇头,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开。
奇怪......为什么自己会联想到一群猴子来偷桃?花都没开呢。
盛夏,他们在东海见面。虽然暑气旺盛,但淮舟坚定地认为,夏天就该在海边度过。而应见画对住在哪都无所谓,所以最终毫无悬念地选择了东海。
值得一提的是,六月,淮舟没有等到最后一天或两天才来见他,而是提早了半个月,拎来了一百颗妖丹。
他心下微微一沉。
这半年以来,淮舟每次都要耗费一整个月攒齐妖丹,这个月为何提前了那么多?他一直默默关注着她的境界,因此清楚地知道短时间内她的修为没有提升很多,所以,她是怎么做到的?又为什么要怎么做?
谜底很快揭晓。
六月十四的这天晚上,淮舟带他去了东海海边。
无数淡蓝色的萤火从海面蔓延到岸上,巨大的圆月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天上,水面浮动的月光碎成万点银星,似传说中洁白柔美的鲛绡。
远处传来渔舟的橹声,惊得水面的月影颤了颤,却没搅散岸畔的萤火。它们忽而聚成淡蓝的云,忽而散作星雨,落在他衣襟上、雪发上,最终落进眼底。
他们浸在朦胧的光里,一时之间无人言语,任由萤火与月光流淌。淮舟微微侧头,望着他怔愣之下不由自主牵起的笑意,心情忽地一松。
还好,还好杜大夫笑了,不枉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用半个月的时间攒够一百颗妖丹。
他总是垂着眼抿着唇,她想让他开心一点。
不知过去多久,直到水里的半轮皎洁与天上的半轮清辉渐渐合在一起,清光漫过贝壳与沙砾,漫过他们久久伫立的身影。最后一抹萤火停在应见画的鬓发上,悄然没了声息。
“走吧,我们该回家了。”经过她提醒,他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很轻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沙滩过分松软并不好走,又是在夜里视物不清。杜大夫本就腿脚不好,淮舟担心他会摔跤,想提出让他牵着自己走,却苦于无法开口。半晌,她灵机一动,快步走上前与他并肩,难得地摆出一副害怕的姿态:“杜大夫......这天太黑了,我...怕。”
害怕?
应见画怀疑地看她一眼,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不信。 ↑返回顶部↑
于情,他不愿让她在春寒料峭时在外吹风,万一生病了怎么办?于理,他又不该纵容她破坏原定的规则,在没有完成一百只目标的前提下见面。
他在门内踌躇,门外的人似有所感,连忙解释道:“我蒙住了眼睛!杜大夫,这不算‘见’面吧?”
强词夺理。
但最终应见画只是叹息一声,没有让她继续站着吹风。
打开门,先看到一株半人高的树苗,树叶形状和柳叶相似,但更宽些。
他问:“这是......”
“这是桃树的树苗!我问过商贩,说是今年栽下明年就能看到花儿。”淮舟从树苗后冒出脑袋,双眼被一条白布遮住,当真“蒙住了眼睛”。可她却丝毫没受影响,扛着树苗直奔花园。应见画到底放心不下,扯了扯她的手臂,叮嘱慢些。
树苗刚栽下,此时还是一副绿油油光秃秃的模样,她却已经开始畅想日后如何如何。
而他看着眼前自己一字未言便得来的桃树,眉梢眼角漫出点湿润的柔意。
突然*,淮舟扭头问:“开花之后是不是会结果?桃花的果子......是桃子?”
应见画轻轻点头,然后便看到她脸上的表情蓦地一空。
她用力摇了摇头,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开。
奇怪......为什么自己会联想到一群猴子来偷桃?花都没开呢。
盛夏,他们在东海见面。虽然暑气旺盛,但淮舟坚定地认为,夏天就该在海边度过。而应见画对住在哪都无所谓,所以最终毫无悬念地选择了东海。
值得一提的是,六月,淮舟没有等到最后一天或两天才来见他,而是提早了半个月,拎来了一百颗妖丹。
他心下微微一沉。
这半年以来,淮舟每次都要耗费一整个月攒齐妖丹,这个月为何提前了那么多?他一直默默关注着她的境界,因此清楚地知道短时间内她的修为没有提升很多,所以,她是怎么做到的?又为什么要怎么做?
谜底很快揭晓。
六月十四的这天晚上,淮舟带他去了东海海边。
无数淡蓝色的萤火从海面蔓延到岸上,巨大的圆月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天上,水面浮动的月光碎成万点银星,似传说中洁白柔美的鲛绡。
远处传来渔舟的橹声,惊得水面的月影颤了颤,却没搅散岸畔的萤火。它们忽而聚成淡蓝的云,忽而散作星雨,落在他衣襟上、雪发上,最终落进眼底。
他们浸在朦胧的光里,一时之间无人言语,任由萤火与月光流淌。淮舟微微侧头,望着他怔愣之下不由自主牵起的笑意,心情忽地一松。
还好,还好杜大夫笑了,不枉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用半个月的时间攒够一百颗妖丹。
他总是垂着眼抿着唇,她想让他开心一点。
不知过去多久,直到水里的半轮皎洁与天上的半轮清辉渐渐合在一起,清光漫过贝壳与沙砾,漫过他们久久伫立的身影。最后一抹萤火停在应见画的鬓发上,悄然没了声息。
“走吧,我们该回家了。”经过她提醒,他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很轻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沙滩过分松软并不好走,又是在夜里视物不清。杜大夫本就腿脚不好,淮舟担心他会摔跤,想提出让他牵着自己走,却苦于无法开口。半晌,她灵机一动,快步走上前与他并肩,难得地摆出一副害怕的姿态:“杜大夫......这天太黑了,我...怕。”
害怕?
应见画怀疑地看她一眼,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不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