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3)
李光宗组织了下语言,嘴还是有点笨,“不是纠缠,是疼。”
璟昭一咧嘴,想吐,他还真不习惯李光宗说油腻的话,“恶心死了,谁要你疼。”
之后的几天,璟昭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我的你随便取”,他搬空了李光宗金库三分之二的金条,李光宗一个字也没敢说,还鞍前马后地帮夫人兑成了美元。
有了这泼天的财富,璟昭大手笔,一下子还了百万洋日本人的债,彻底和日本人划清了界限。
森田属实有些诧异,在银行交割完,试探地问:“这么一大笔资金,不知金先生是从何周转而来?”
璟昭借用他八叔的话,笑道:“刨了富户的祖坟。”
“…………”森田就,很无语。
走出银行的门,璟昭看着手中赎回的地契,忽然想起慕尚远当年说过的屁话,什么复制李光宗的模式债务一年就能还上,底子不一样,复制个屁。慕尚远就是来坑他的,狗东西,真想挖他出来鞭尸。
璟昭去了报社,登了个亿安堂与日本公司债务清零声明,赢得了很多好评,不过还是有人说他拍卖京立港的事,这些操作不过是在做戏。
他也不急,早晚会拿回来。
当下急的是,用钱把奥利弗拐回来,进口西药供外省分号。
李光宗听说了这事,立刻装成瞧病的人蒙着面来了亿安堂。
他霸道地拉璟昭到后堂,摘下面罩,一本正经地说教:“唯利是图的墙头草为何还用?曹杜之战在即,局势瞬息万变,此时急功近利,只怕事半功倍。应先沉住气,休养生息,静观其变。”
璟昭反驳:“休养生息?说得轻巧,那些分号里的人张着嘴等着吃饭呢,白养不成?”
李光宗:“自然不是白养,你别忘了你在各省还有大片的药园。”他认真地给璟昭分析起来,“让各地掌柜巡查当地百姓易感的病症记录下来,上报到亿安堂总号,而后,将所有员工投入到药园中去种植对应症药材。”
“待成熟后收割,晾晒……,以最低的价格出手中药材,本地种出的药材,在本地最有信誉保障,价格低必会遭到大小药铺哄抢。薄利多销,以量取胜。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你,赚得,不仅能弥补种植期的人工开销,还能有不少盈余,足以保证亿安堂正常运转。”
“待政局稳定后,你再大举进口西药也不迟。到那时,注入新的西药到各省分铺,大量囤积中药的药铺会受到西药市场冲击,叫苦不迭的是那帮贪便宜的奸商罢了。而且,他们不会怪低价售药的亿安堂,只会怪自己贪,囤多了。”
“…………”这回换璟昭沉默了。当初买下李家产业时,那些铺子所在地的确有对应的大片种植园,但人工耗费相当大,璟昭当时财力有限,也觉得费劲,没选择种植药材,主要精力放在了来钱更快的西药上。那些园子他低价租给了当地农民。
现在李光宗倒是点醒了他。
药园曾是万安堂的中药根基,那么现在就是他亿安堂东山再起的关键,他得拿回来。
可那些农民怎么办?
他犹犹豫豫地问李光宗,“你说,假如你曾好心低价租给农民一块地让他糊口,现在不想租了,想拿回来自己用,你会怎么做?前提是不能伤农民的心。”
李光宗一听这话,明白怎么回事了,“招安。”
“招安?你的意思是……”
“是。要快!趁他们还没把种子撒进地里。”
璟昭不得不承认,李光宗在生意经上,确实比自己老辣的多。他甚至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经商的料,明明和李光宗没差几岁,怎么脑子就没他好使呢。
璟昭是个性子急的,李光宗出完主意,他就轰他走。
李光宗掀开门帘,忽地想起件重要的事,他回头,“今日报纸你可看了?曹联合八省反杜,这场仗是不可避免了,兵凶战危,城里比不上寨子安全些,夫……”
“别叫我夫人!”璟昭打断他。报纸他看了,权衡片刻后,觉得李光宗的担忧是对的,他道:“孩子暂时在你那也行,不过,你每周必须接我上山去看他们一次。”
“好。” ↑返回顶部↑
璟昭一咧嘴,想吐,他还真不习惯李光宗说油腻的话,“恶心死了,谁要你疼。”
之后的几天,璟昭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我的你随便取”,他搬空了李光宗金库三分之二的金条,李光宗一个字也没敢说,还鞍前马后地帮夫人兑成了美元。
有了这泼天的财富,璟昭大手笔,一下子还了百万洋日本人的债,彻底和日本人划清了界限。
森田属实有些诧异,在银行交割完,试探地问:“这么一大笔资金,不知金先生是从何周转而来?”
璟昭借用他八叔的话,笑道:“刨了富户的祖坟。”
“…………”森田就,很无语。
走出银行的门,璟昭看着手中赎回的地契,忽然想起慕尚远当年说过的屁话,什么复制李光宗的模式债务一年就能还上,底子不一样,复制个屁。慕尚远就是来坑他的,狗东西,真想挖他出来鞭尸。
璟昭去了报社,登了个亿安堂与日本公司债务清零声明,赢得了很多好评,不过还是有人说他拍卖京立港的事,这些操作不过是在做戏。
他也不急,早晚会拿回来。
当下急的是,用钱把奥利弗拐回来,进口西药供外省分号。
李光宗听说了这事,立刻装成瞧病的人蒙着面来了亿安堂。
他霸道地拉璟昭到后堂,摘下面罩,一本正经地说教:“唯利是图的墙头草为何还用?曹杜之战在即,局势瞬息万变,此时急功近利,只怕事半功倍。应先沉住气,休养生息,静观其变。”
璟昭反驳:“休养生息?说得轻巧,那些分号里的人张着嘴等着吃饭呢,白养不成?”
李光宗:“自然不是白养,你别忘了你在各省还有大片的药园。”他认真地给璟昭分析起来,“让各地掌柜巡查当地百姓易感的病症记录下来,上报到亿安堂总号,而后,将所有员工投入到药园中去种植对应症药材。”
“待成熟后收割,晾晒……,以最低的价格出手中药材,本地种出的药材,在本地最有信誉保障,价格低必会遭到大小药铺哄抢。薄利多销,以量取胜。我用我的经验告诉你,赚得,不仅能弥补种植期的人工开销,还能有不少盈余,足以保证亿安堂正常运转。”
“待政局稳定后,你再大举进口西药也不迟。到那时,注入新的西药到各省分铺,大量囤积中药的药铺会受到西药市场冲击,叫苦不迭的是那帮贪便宜的奸商罢了。而且,他们不会怪低价售药的亿安堂,只会怪自己贪,囤多了。”
“…………”这回换璟昭沉默了。当初买下李家产业时,那些铺子所在地的确有对应的大片种植园,但人工耗费相当大,璟昭当时财力有限,也觉得费劲,没选择种植药材,主要精力放在了来钱更快的西药上。那些园子他低价租给了当地农民。
现在李光宗倒是点醒了他。
药园曾是万安堂的中药根基,那么现在就是他亿安堂东山再起的关键,他得拿回来。
可那些农民怎么办?
他犹犹豫豫地问李光宗,“你说,假如你曾好心低价租给农民一块地让他糊口,现在不想租了,想拿回来自己用,你会怎么做?前提是不能伤农民的心。”
李光宗一听这话,明白怎么回事了,“招安。”
“招安?你的意思是……”
“是。要快!趁他们还没把种子撒进地里。”
璟昭不得不承认,李光宗在生意经上,确实比自己老辣的多。他甚至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经商的料,明明和李光宗没差几岁,怎么脑子就没他好使呢。
璟昭是个性子急的,李光宗出完主意,他就轰他走。
李光宗掀开门帘,忽地想起件重要的事,他回头,“今日报纸你可看了?曹联合八省反杜,这场仗是不可避免了,兵凶战危,城里比不上寨子安全些,夫……”
“别叫我夫人!”璟昭打断他。报纸他看了,权衡片刻后,觉得李光宗的担忧是对的,他道:“孩子暂时在你那也行,不过,你每周必须接我上山去看他们一次。”
“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