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2)
其中渊源便是,镇北侯功高劳苦,奈何文官党以祖制压皇上,不愿让其被封异姓王,镇北侯便借此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正当百姓久久等不到书生开口,感到失望之时,另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先帝曾立下遗诏,默许了皇上与镇北侯此举,若是当真两情相悦,倒也十分般配,既满足了镇北侯,无需另行封赏,又让没受到利益损害的文官党闭了嘴,实属两全之举。
百姓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声音的来源,只见那人身长七尺,身穿绯袍,袍上绣着飞鹤补子,似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从身上散发出来。
众人倒也不认识这一品官服的模样,只知道一定是个大官,连忙手忙脚乱的想要喊大人,未曾想此人摆了摆手,开口说道:吾与诸位一样,都是皇上的臣子百姓,无需在意那些复杂的礼数。
不过你。那人将目光投向书生,此事乃朝廷机密,你一介书生,又是如何得知?
百姓们不知道此人,可那书生知道啊,眼前这人虽说谦逊有礼,毫无大官架子,可他却有一个外号活阎王。
书生颤抖着开了口:草民见过谢尚书!
百姓没见过谢尚书,却也知道活阎王刑部尚书谢景成的名号,听了这书生的话,纷纷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谢景成。
听闻朝中大官那官服上都有八吉祥,这位大人身上的便是吧。一个百姓同身旁的人窃窃私语道,被他问的那人一激灵,生怕谢景成因为这一句话找上自己,连忙远离了这人:我不知道,你可别问我。
谢景成耳朵动了动,很显然是听到了这番话,却也没多管,他虽然有个活阎王的称呼,却也还没到那种百姓随意说说自己的衣着就抓人的地步,而是看着那汗流浃背的书生,厉声警告:罢了,看在你也是无心之举的份上,此次便不予你追究,祸从口出,今后绝不可随意当街议论皇上与朝臣,你可明白?
见谢景成没有和自己过多追究,那书生连忙感恩戴德的疯狂点头:是是是,大人说的是,是草民过言了,今后定不会再犯。
谢景成又四处巡视了一眼,而后才转身离开。
皇上,臣已清查了一遍,京城并无异样。镇北侯府内的正厅,方才还在街上的谢景成出现在了沈念的身边,低声和她说道,除却一偷听了书院老学究和朝中官员的书生将此事说给了百姓之外,倒是并无有心人借机作乱不过臣未经皇上准许便将此事的真相说于百姓了,还请皇上责罚。
沈念听了,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谢景成是坚定的皇党,要做什么肯定都是优先从她的利益角度出发的,未经深思熟虑,不会乱说话,便也没追究,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便让谢景成退下了,而后面带歉意地抬头看向对面的人:下人不懂事,扰了朕与夫人的聊天,回去朕定会好好管教一番,还请夫人不要过多怪罪。
而她的对面,正是面若冰霜的林润芝,自身的教养令她虽抵触沈念,却也没有给出多恶劣的态度,只是神色平静地开口回答:草民不过一亡夫之人,何德何能能让陛下如此对待?无功不受禄,还请陛下将这些东西收走。
这些东西指的自然便是沈念派人拿来的字画,可沈念虽将话听进去了,却不为所动,反倒是反过来问林润芝:镇北侯在战场上为大普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才收复失地,此等功劳,夫人不嫌这字画赏的少了,反倒想让朕收回去,夫人倒也是淡泊名利,就是不知夫人可否问过镇北侯?
提到自己的女儿,林润芝对沈念的态度更加差了,再开口,嘴里尽是阴阳怪气:皇上若是要赏愿赏,即便赏个异姓王草民也不敢不收,可皇上若是不愿意赏,送些字画来给草民,即便草民再喜欢,又如何敢收?
这态度,明摆着便是对沈念的封赏的不满了,可好在这几年镇北侯府从未有什么朝臣走动,林润芝自己也喜清净,鲜少出府或去打听那些事,否则她若是得知李晏不仅没有封王,反而还要入后宫的话,能直接把沈念打出去。
这封赏封的,沈念自己也理亏,只能尴尬笑笑,心里却期盼着李晏快点过来,林润芝对自己实在是抵触,连一些寻常的交流都不愿,况且身边的侍卫美其名曰为了自己的安全才一直守在她身边,实际上,谁不知道这是李晏怕沈念乱聊和林润芝聊崩,直接被打出去了才安排的?
娘。正当气氛变得越来越尴尬,沈念几乎要等的抓耳挠腮时,她心心念念的李晏终于出现在了镇北侯府前,一步一步的向着她和林润芝坐的地方走来。
第九十五章
沈念眼前一亮,立马就蠢蠢欲动了起来,若不是林润芝在,怕是下一秒就会向李晏冲过去。
林润看到女儿,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连原本面若冰霜的面容都多了些许笑意,但她的变化,明显没有沈念那么明显。
此时林润芝才感到奇怪,李晏功高震主,足以威胁对面这年轻的皇帝的帝位,可沈念非但不对李晏提防,反倒是每每见到李晏便异常的开心,这反应,根本不像一个皇帝遇到权臣会有的表现。
是能力太强,所以不怕李晏,还是另有隐情?
微臣,参见皇上。李晏的声音传到耳边,林润芝回过神,隐藏了些许笑意,望向跪在地上的李晏。
不对劲,十分不对劲。
虽说李晏将自己的感情克制的很好了,可身为母亲的林润芝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晏眼中不是敬意,而是爱意。
林润芝就这样怔怔的看着李晏,眼中慢慢染上了些许震惊与失望,与其说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倒不如说是心中对大普皇帝的恨意太深。
皇上,恕我失陪一下。盛怒之下,林润芝话语中最后的一丝尊重也褪去了,转变为了无尽的怒气,李晏,你过来。
察觉到林润芝情绪的转变,李晏也不敢不从,而沈念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但也不由得心中一阵紧张。 ↑返回顶部↑
百姓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声音的来源,只见那人身长七尺,身穿绯袍,袍上绣着飞鹤补子,似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从身上散发出来。
众人倒也不认识这一品官服的模样,只知道一定是个大官,连忙手忙脚乱的想要喊大人,未曾想此人摆了摆手,开口说道:吾与诸位一样,都是皇上的臣子百姓,无需在意那些复杂的礼数。
不过你。那人将目光投向书生,此事乃朝廷机密,你一介书生,又是如何得知?
百姓们不知道此人,可那书生知道啊,眼前这人虽说谦逊有礼,毫无大官架子,可他却有一个外号活阎王。
书生颤抖着开了口:草民见过谢尚书!
百姓没见过谢尚书,却也知道活阎王刑部尚书谢景成的名号,听了这书生的话,纷纷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谢景成。
听闻朝中大官那官服上都有八吉祥,这位大人身上的便是吧。一个百姓同身旁的人窃窃私语道,被他问的那人一激灵,生怕谢景成因为这一句话找上自己,连忙远离了这人:我不知道,你可别问我。
谢景成耳朵动了动,很显然是听到了这番话,却也没多管,他虽然有个活阎王的称呼,却也还没到那种百姓随意说说自己的衣着就抓人的地步,而是看着那汗流浃背的书生,厉声警告:罢了,看在你也是无心之举的份上,此次便不予你追究,祸从口出,今后绝不可随意当街议论皇上与朝臣,你可明白?
见谢景成没有和自己过多追究,那书生连忙感恩戴德的疯狂点头:是是是,大人说的是,是草民过言了,今后定不会再犯。
谢景成又四处巡视了一眼,而后才转身离开。
皇上,臣已清查了一遍,京城并无异样。镇北侯府内的正厅,方才还在街上的谢景成出现在了沈念的身边,低声和她说道,除却一偷听了书院老学究和朝中官员的书生将此事说给了百姓之外,倒是并无有心人借机作乱不过臣未经皇上准许便将此事的真相说于百姓了,还请皇上责罚。
沈念听了,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谢景成是坚定的皇党,要做什么肯定都是优先从她的利益角度出发的,未经深思熟虑,不会乱说话,便也没追究,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便让谢景成退下了,而后面带歉意地抬头看向对面的人:下人不懂事,扰了朕与夫人的聊天,回去朕定会好好管教一番,还请夫人不要过多怪罪。
而她的对面,正是面若冰霜的林润芝,自身的教养令她虽抵触沈念,却也没有给出多恶劣的态度,只是神色平静地开口回答:草民不过一亡夫之人,何德何能能让陛下如此对待?无功不受禄,还请陛下将这些东西收走。
这些东西指的自然便是沈念派人拿来的字画,可沈念虽将话听进去了,却不为所动,反倒是反过来问林润芝:镇北侯在战场上为大普出生入死,九死一生才收复失地,此等功劳,夫人不嫌这字画赏的少了,反倒想让朕收回去,夫人倒也是淡泊名利,就是不知夫人可否问过镇北侯?
提到自己的女儿,林润芝对沈念的态度更加差了,再开口,嘴里尽是阴阳怪气:皇上若是要赏愿赏,即便赏个异姓王草民也不敢不收,可皇上若是不愿意赏,送些字画来给草民,即便草民再喜欢,又如何敢收?
这态度,明摆着便是对沈念的封赏的不满了,可好在这几年镇北侯府从未有什么朝臣走动,林润芝自己也喜清净,鲜少出府或去打听那些事,否则她若是得知李晏不仅没有封王,反而还要入后宫的话,能直接把沈念打出去。
这封赏封的,沈念自己也理亏,只能尴尬笑笑,心里却期盼着李晏快点过来,林润芝对自己实在是抵触,连一些寻常的交流都不愿,况且身边的侍卫美其名曰为了自己的安全才一直守在她身边,实际上,谁不知道这是李晏怕沈念乱聊和林润芝聊崩,直接被打出去了才安排的?
娘。正当气氛变得越来越尴尬,沈念几乎要等的抓耳挠腮时,她心心念念的李晏终于出现在了镇北侯府前,一步一步的向着她和林润芝坐的地方走来。
第九十五章
沈念眼前一亮,立马就蠢蠢欲动了起来,若不是林润芝在,怕是下一秒就会向李晏冲过去。
林润看到女儿,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连原本面若冰霜的面容都多了些许笑意,但她的变化,明显没有沈念那么明显。
此时林润芝才感到奇怪,李晏功高震主,足以威胁对面这年轻的皇帝的帝位,可沈念非但不对李晏提防,反倒是每每见到李晏便异常的开心,这反应,根本不像一个皇帝遇到权臣会有的表现。
是能力太强,所以不怕李晏,还是另有隐情?
微臣,参见皇上。李晏的声音传到耳边,林润芝回过神,隐藏了些许笑意,望向跪在地上的李晏。
不对劲,十分不对劲。
虽说李晏将自己的感情克制的很好了,可身为母亲的林润芝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晏眼中不是敬意,而是爱意。
林润芝就这样怔怔的看着李晏,眼中慢慢染上了些许震惊与失望,与其说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倒不如说是心中对大普皇帝的恨意太深。
皇上,恕我失陪一下。盛怒之下,林润芝话语中最后的一丝尊重也褪去了,转变为了无尽的怒气,李晏,你过来。
察觉到林润芝情绪的转变,李晏也不敢不从,而沈念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但也不由得心中一阵紧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