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鹰猎(出书版)+天坑追匪(出书版) 第14节(4 / 4)
军官并不理会他如何发作,淡定地对翻译耳语了几句。翻译站起身拿出一张纸,“现在正式判处你有期徒刑三十年。”说完就让大腮帮子按手印。
军官发怒倒好,这么若无其事地对他宣判,让大腮帮子一下泄了气,他心里当然不服,但是没办法,按也得按,不按也得按,按完手印又被扔进牢房,一想到要在俄国大鼻子的地界关上三十年,那还怎么报仇?当天夜里,大腮帮子心里头憋气,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做了一堆乱梦:一会儿是塔什哈出世之前,他拿朱砂笔遮住了门神的双目;一会儿是他头一次带塔什哈上山打猎,塔什哈拿着小弓小箭跟在他后头一跑一颠;一会儿又是塔什哈带着金蝎子的飞行队杀入密营,朝他开了一枪,子弹正中他的眉心。他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的冷汗,心里打定了主意——还是得逃!
几天之内,齐二虎、老周等人全被判了三十年徒刑,众人心灰意冷,以为要在大狱里蹲一辈子,到死也回不去了,一个个一言不发、垂头丧气。随后他们一行十几个人被押上一趟往西去的火车,看守他们的是两个军官,以及手下的八名士兵,个个全副武装,在车厢两侧轮流值岗,另外还有一条军犬,守在车厢门口。这两个军官,一个比较年轻,二十四五岁,金发碧眼,眼窝深陷,鼻梁高挺,身材颀长,比大腮帮子高了一头;另一个三十七八岁,个子不高,大脑门,大鼻头,大嘴岔,满脸浓密卷曲的大胡子。两个人腰间挂着手枪,脚下是锃光瓦亮的皮靴,岁数比较大的军官用一口生硬的中国话说“要把大腮帮子等人发配到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服刑”。大腮帮子并不知道西伯利亚在哪儿,不过一听就感觉不是什么好地方。老周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知道西伯利亚如何苦寒如何恶劣,长久以来都是用来流放犯人的去处。众人听他说了这个情况,无不深感绝望。
火车路北上,驶进不见人迹的荒原。随着气温越来越低,众人身上越来越冷,好在给他们分配了御寒的衣物,吃饭的时候,还给他们每人发一小杯伏特加,一口闷下去,胸口且能暖和一阵子。这地方纬度高,长年累月天气寒冷,人们多以酒精御寒。可是很多士兵贪杯误事,上了战场连枪都拿不稳,常常贻误战机,所以苏联红军严格控制了酒的供应。后来战况愈来愈激烈,在严冬中和德军僵持不下,苏军高层不得不下令命后勤部门多备伏特加送上前线,让士兵们在酒精中抵御冬装不足带来的寒冷,并以此缓解内心的恐惧,伏特加由此成为苏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属于常备物资。有时候带队那个苏联军官喝多了就要打盹,倒也不怕他们逃跑,还笑着跟大腮帮子等人打哈哈:“你们不要企图逃跑,因为一且跳车下去,就等于已经死了,周围全是风雪肆虐的旷野,纵然我们的士兵不去追你们,你们也绝不可能徒步走出西伯利亚荒原!”
5
十二月份的西伯利亚,常常是一夜寒风吹散积雪,紧接着一场更大的雪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路上透过结着冰碴的车窗向外望去,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点缀着荒原的白天和黑夜,高大的西伯利亚云杉、冷杉、红松和落叶松,低矮的灌木丛,全变成了银装素裹。因为长年积雪,荒原上的长夜几乎是白色的,甚至不需要照明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对大腮帮子来说,那是他这辈子经历过最寒冷,也是最漫长的一个冬季。
列车上的犯人大多死了心,抱着听天由命的念头,即使冻死在西伯利亚荒原上,那也是命中注定。大腮帮子却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在关东军劳动营已经是度日如年,不敢想象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关上三十年会怎样,与其做了异乡之鬼,倒不如舍命一搏,况且他心里还深深埋着一个念头——干掉飞行队的金蝎子和塔什哈,报仇。趁士兵放松了戒备,他和齐二虎、老周聚在一起商量此事。最早在同一间屋子里谋划暴动的四十几个劳工,逃到这里的就没剩下多少,最后被带上了火车的人只有他们三个彼此熟悉,能信得过的也就是他们二人了。齐二虎和老周也是早就铁了心想跑,老周说:“西伯利亚是刑徒流放之地,送去那里的人,有几个活得下来?咱们中国人最讲究认祖归宗,死也得死在自己家里!”
↑返回顶部↑
军官发怒倒好,这么若无其事地对他宣判,让大腮帮子一下泄了气,他心里当然不服,但是没办法,按也得按,不按也得按,按完手印又被扔进牢房,一想到要在俄国大鼻子的地界关上三十年,那还怎么报仇?当天夜里,大腮帮子心里头憋气,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做了一堆乱梦:一会儿是塔什哈出世之前,他拿朱砂笔遮住了门神的双目;一会儿是他头一次带塔什哈上山打猎,塔什哈拿着小弓小箭跟在他后头一跑一颠;一会儿又是塔什哈带着金蝎子的飞行队杀入密营,朝他开了一枪,子弹正中他的眉心。他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的冷汗,心里打定了主意——还是得逃!
几天之内,齐二虎、老周等人全被判了三十年徒刑,众人心灰意冷,以为要在大狱里蹲一辈子,到死也回不去了,一个个一言不发、垂头丧气。随后他们一行十几个人被押上一趟往西去的火车,看守他们的是两个军官,以及手下的八名士兵,个个全副武装,在车厢两侧轮流值岗,另外还有一条军犬,守在车厢门口。这两个军官,一个比较年轻,二十四五岁,金发碧眼,眼窝深陷,鼻梁高挺,身材颀长,比大腮帮子高了一头;另一个三十七八岁,个子不高,大脑门,大鼻头,大嘴岔,满脸浓密卷曲的大胡子。两个人腰间挂着手枪,脚下是锃光瓦亮的皮靴,岁数比较大的军官用一口生硬的中国话说“要把大腮帮子等人发配到西伯利亚的荒原上服刑”。大腮帮子并不知道西伯利亚在哪儿,不过一听就感觉不是什么好地方。老周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知道西伯利亚如何苦寒如何恶劣,长久以来都是用来流放犯人的去处。众人听他说了这个情况,无不深感绝望。
火车路北上,驶进不见人迹的荒原。随着气温越来越低,众人身上越来越冷,好在给他们分配了御寒的衣物,吃饭的时候,还给他们每人发一小杯伏特加,一口闷下去,胸口且能暖和一阵子。这地方纬度高,长年累月天气寒冷,人们多以酒精御寒。可是很多士兵贪杯误事,上了战场连枪都拿不稳,常常贻误战机,所以苏联红军严格控制了酒的供应。后来战况愈来愈激烈,在严冬中和德军僵持不下,苏军高层不得不下令命后勤部门多备伏特加送上前线,让士兵们在酒精中抵御冬装不足带来的寒冷,并以此缓解内心的恐惧,伏特加由此成为苏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属于常备物资。有时候带队那个苏联军官喝多了就要打盹,倒也不怕他们逃跑,还笑着跟大腮帮子等人打哈哈:“你们不要企图逃跑,因为一且跳车下去,就等于已经死了,周围全是风雪肆虐的旷野,纵然我们的士兵不去追你们,你们也绝不可能徒步走出西伯利亚荒原!”
5
十二月份的西伯利亚,常常是一夜寒风吹散积雪,紧接着一场更大的雪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路上透过结着冰碴的车窗向外望去,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点缀着荒原的白天和黑夜,高大的西伯利亚云杉、冷杉、红松和落叶松,低矮的灌木丛,全变成了银装素裹。因为长年积雪,荒原上的长夜几乎是白色的,甚至不需要照明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对大腮帮子来说,那是他这辈子经历过最寒冷,也是最漫长的一个冬季。
列车上的犯人大多死了心,抱着听天由命的念头,即使冻死在西伯利亚荒原上,那也是命中注定。大腮帮子却下定了出逃的决心,在关东军劳动营已经是度日如年,不敢想象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关上三十年会怎样,与其做了异乡之鬼,倒不如舍命一搏,况且他心里还深深埋着一个念头——干掉飞行队的金蝎子和塔什哈,报仇。趁士兵放松了戒备,他和齐二虎、老周聚在一起商量此事。最早在同一间屋子里谋划暴动的四十几个劳工,逃到这里的就没剩下多少,最后被带上了火车的人只有他们三个彼此熟悉,能信得过的也就是他们二人了。齐二虎和老周也是早就铁了心想跑,老周说:“西伯利亚是刑徒流放之地,送去那里的人,有几个活得下来?咱们中国人最讲究认祖归宗,死也得死在自己家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