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没告诉任何人,太后根本未曾露面。也没说迎春给的那个荷包里,除金银外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几个字:"景王府,探春危,速救"。
  慈宁宫前,命妇们按品级站好,准备入宫贺寿。史氏站在前列,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心里却翻江倒海。迎春的请求,探春的处境,荣国公府的前程...这一切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越缠越紧。
  "荣国公夫人到。
  史氏深吸一口气,挺如何,荣国公府的体面不能丢。至于有各人的命数,她一个老太婆,又能如何?
  太后寿宴的喧嚣渐渐散去,金碧辉煌的宫墙内,只剩下几飘散。襄宁大长公主的仪仗缓缓驶出宫门,道,八名宫女手持宫灯随侍两侧,朱轮华盖的马车内,襄宁公主正闭目养神,着马车轻轻晃动,在暮色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母亲,今日太后赏赐的云锦和南海珍珠,声询问。
  襄宁大长公主缓缓睁开眼,那双历经三朝风云的眼睛依然锐利如刀:"不急,先清点清楚,别出了差错。"她的声音不高,却让马车内的女眷们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
  与此同时,东宫偏殿的窗棂前,太子承徽贾迎春正死死攥着一方绣帕,指尖因用力而发白。她望着宫墙外渐行渐远的宁国公府车驾,眼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姑娘,喝口茶吧,您从寿宴回来就一直站着。"贴身丫鬟绣橘小心翼翼地奉上一盏热茶。
  迎春恍若未闻,只是喃喃自语:"纸条老祖宗应该已经看到了吧?探春她...现在如何了?"
  三日前,太后六十大寿的宴席上,迎春冒险求了太后恩典,得以与前来贺寿的老祖宗短暂相见。就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她将事先写好的纸条塞进了荷包里。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景王府,探春危,速救。"
  "姑娘别太忧心了,三姑娘吉人自有天相。"绣橘宽慰道,却见迎春猛地转身,眼中含泪。
  "吉人?"迎春苦笑,"景王谋逆,阖府被圈禁,探春不过是个庶妃,能有什么好下场?我听说...听说景王府现在连太医都不让进..."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迎春神色一凛,迅速擦去眼角泪痕,恢复了那副温婉端庄的太子承徽模样。
  进来的是小宫女,她福了福身:"承徽娘娘,太子殿下命人送来新得的蜀锦,说是赏给娘娘做秋衣的。"
  迎春勉强扯出一丝笑意:"替我谢过殿下。"待小宫女退下,她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筋骨,软软地坐在了绣墩上。
  "姑娘..."绣橘心疼地看着自家主子。
  "绣橘,你明日再出去打听打听,看荣国公府可有动静。"迎春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老祖宗回府后,总该...总该有所行动才是。"
  绣橘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应了声"是"。
  接下来的几日,对迎春而言简直是度日如年。太子忙于朝务,无暇顾及后院,这倒给了她辗转反侧的空间。每日晨起,她第一句话必是问绣橘:"可有消息?"
  直到第五日黄昏,绣橘匆匆从外面回来,脸色煞白。迎春一见她神色,心就沉到了谷底。
  "姑娘..."绣橘声音发颤,"奴婢打听到...三姑娘她...病重了..."
  "什么?"迎春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在地上,碎瓷片和茶水溅了一地,"怎么会?老祖宗没派人去救她吗?"
  绣橘摇头,低声道:"荣国公府...荣国公府大门紧闭,无人出入景王府。"
  迎春如遭雷击,踉跄后退几步,扶住了案几才没跌倒。她早该想到的,景王谋逆是大罪,荣国公府避之唯恐不及,怎会为了一个庶出的姑娘冒险?
  "那...那宁国公府呢?"迎春突然抓住一线希望,"襄宁大长公主最是疼惜小辈,她..."
  绣橘的头垂得更低了:"宁国公府这几日除了上朝,女眷们都闭门不出,怕是不知道三姑娘的处境。"
  迎春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耳边嗡嗡作响。她想起离开荣国公府那日,姐妹俩执手相看泪眼,探春强颜欢笑地说:"二姐姐别难过,我好歹是个庶妃,比在家强。"谁能想到,短短两年,竟落得如此境地?
  "姑娘保重身子啊!"绣橘见迎春面色惨白,慌忙扶她坐下。
  这时,一直沉默的另一位大丫鬟司琪突然开口:"姑娘,奴婢有个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