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入侯府后 第104节(1 / 4)
年关嘛,底下人总要回家置办年货,季松免不得狠狠出血,他原先从他爹那里敲来的五千两银子……也就自然而然地花光了。
刚来这里的时候,季松给了张总兵两千两银子的孝敬,外加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美人和银子倒是季侯爷出的,可这边又常年缺饷,将士的粮饷都欠了半年了,季松总得让人家过个年吧?
季松倒是给穆飏打过招呼,让他想办法解决粮饷的问题;穆飏态度也挺好,让他自己想办法。
用穆飏的话说,平定西南民变用不用花钱?招抚流民肯定要免税三年,国库哪里来的进项?这边那边又有个水旱灾害,皇帝又要给新宠的妃嫔打首饰,所以军饷这事,还得季松自己想法子去解决。
季松听到这话当时就冷笑起来。他倒是不意外能听到这话,也清楚穆飏肯定努力想过办法,各种争取过了;退一万步讲,当初俩人一起把那人赌场给吃了的时候,穆飏就直白的说那三万两是给他用的。
但就是被朝廷这见天儿从将士身上精打细算的劲头给气笑了。
比如他孝敬给张总兵的那两千两银子,他前头给了人钱,后天人家就给手下人发了两个月的粮饷,一看就知道等着他孝敬救急呢。
穆飏话都说到这里了,季松也只得自掏腰包发上些银米,至于亏欠的粮饷……那就先欠着呗,季松又不是财神爷,哪来的那么多钱?
总之又是给孝敬、又是和同僚交际、还要给底下人发饷——大过年的,多少得给人发点不*是?总不能过年都吃不上肉。
再加上日常给底下人加餐什么的,总之季松一见夫人就脸红,一再坚持让夫人把自己嫁妆收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花夫人的嫁妆。
对此沈禾只是笑,又是说夫妻间分什么彼此,又是说她小时候看别人沽钗换酒,自己还挺羡慕的,想着自己也做一做。
但季松打定主意不花,沈禾就把钱分成两份,说先放着嫁妆,好在以后应急。
这个年,就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到了十五,季松早早把事情做完了,打算和夫人一起去看花灯——
沈禾打小体弱,基本上没怎么出过门,别说日常了,逢年过节也出不了门啊,整天跟笼子里的小鸟似的,一听要去外头玩就双眼晶亮。
这回她来大同,一路上舟车劳顿不假,可刚刚到了这里,就闹着和李斌一起置办年货。说是心疼季松、怕他日常生活受委屈,可在季松眼里,他夫人就是打小憋坏了,想着出去玩一玩。
譬如她哪回回来,身上都带着食物的香味,回家就不吃饭了……徒留季松一人吃饭,她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
年关事务繁杂,季松也没抽出来空闲,只能让李斌陪着沈禾一起去;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他当然要好好地陪夫人逛一逛。
想着季松进了屋子,却瞧见他夫人正拿着张信纸看着,满脸都是笑。
“看什么呢?给我也看看,”季松当即凑到了沈禾身边,一双眼立刻盯着落款——
没落款。
季松又看向了字迹。字迹很遒劲,但很有章法,想来这人性格沉稳。
季松直接问:“苗苗,这是谁写的?”
沈禾没说话,直接把信封递给了季松,季松才明白那是他岳父大人亲手所写的信件。
季松面上有点挂不住了,也绕到沈禾身后看信的内容,一看便乐了:“我家苗苗前段时间忙着,居然不是为了闲逛,而是为了做生意?”
“都有,”沈禾放下了信纸,眉眼间有几分沉思:“先前在集市上,看到有异族人,觉得奇怪,就问了问李斌。”
“李斌说,私底下常有鞑子过来,用高价换些茶叶丝绸一类的东西,可惜近些年边境不稳,好多商人都不敢过去。”
“我就和爹说了说,但还早的很呢,未必能做成。”
说话间沈禾收了信,又望着他问:“不是要去看花灯吗?怎么,知道能赚钱,就不出去玩啦?”
季松说当然不是,两人早早地吃了晚饭,收拾得利利索索地看花灯去了。 ↑返回顶部↑
刚来这里的时候,季松给了张总兵两千两银子的孝敬,外加两个如花似玉的美人;美人和银子倒是季侯爷出的,可这边又常年缺饷,将士的粮饷都欠了半年了,季松总得让人家过个年吧?
季松倒是给穆飏打过招呼,让他想办法解决粮饷的问题;穆飏态度也挺好,让他自己想办法。
用穆飏的话说,平定西南民变用不用花钱?招抚流民肯定要免税三年,国库哪里来的进项?这边那边又有个水旱灾害,皇帝又要给新宠的妃嫔打首饰,所以军饷这事,还得季松自己想法子去解决。
季松听到这话当时就冷笑起来。他倒是不意外能听到这话,也清楚穆飏肯定努力想过办法,各种争取过了;退一万步讲,当初俩人一起把那人赌场给吃了的时候,穆飏就直白的说那三万两是给他用的。
但就是被朝廷这见天儿从将士身上精打细算的劲头给气笑了。
比如他孝敬给张总兵的那两千两银子,他前头给了人钱,后天人家就给手下人发了两个月的粮饷,一看就知道等着他孝敬救急呢。
穆飏话都说到这里了,季松也只得自掏腰包发上些银米,至于亏欠的粮饷……那就先欠着呗,季松又不是财神爷,哪来的那么多钱?
总之又是给孝敬、又是和同僚交际、还要给底下人发饷——大过年的,多少得给人发点不*是?总不能过年都吃不上肉。
再加上日常给底下人加餐什么的,总之季松一见夫人就脸红,一再坚持让夫人把自己嫁妆收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花夫人的嫁妆。
对此沈禾只是笑,又是说夫妻间分什么彼此,又是说她小时候看别人沽钗换酒,自己还挺羡慕的,想着自己也做一做。
但季松打定主意不花,沈禾就把钱分成两份,说先放着嫁妆,好在以后应急。
这个年,就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到了十五,季松早早把事情做完了,打算和夫人一起去看花灯——
沈禾打小体弱,基本上没怎么出过门,别说日常了,逢年过节也出不了门啊,整天跟笼子里的小鸟似的,一听要去外头玩就双眼晶亮。
这回她来大同,一路上舟车劳顿不假,可刚刚到了这里,就闹着和李斌一起置办年货。说是心疼季松、怕他日常生活受委屈,可在季松眼里,他夫人就是打小憋坏了,想着出去玩一玩。
譬如她哪回回来,身上都带着食物的香味,回家就不吃饭了……徒留季松一人吃饭,她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
年关事务繁杂,季松也没抽出来空闲,只能让李斌陪着沈禾一起去;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他当然要好好地陪夫人逛一逛。
想着季松进了屋子,却瞧见他夫人正拿着张信纸看着,满脸都是笑。
“看什么呢?给我也看看,”季松当即凑到了沈禾身边,一双眼立刻盯着落款——
没落款。
季松又看向了字迹。字迹很遒劲,但很有章法,想来这人性格沉稳。
季松直接问:“苗苗,这是谁写的?”
沈禾没说话,直接把信封递给了季松,季松才明白那是他岳父大人亲手所写的信件。
季松面上有点挂不住了,也绕到沈禾身后看信的内容,一看便乐了:“我家苗苗前段时间忙着,居然不是为了闲逛,而是为了做生意?”
“都有,”沈禾放下了信纸,眉眼间有几分沉思:“先前在集市上,看到有异族人,觉得奇怪,就问了问李斌。”
“李斌说,私底下常有鞑子过来,用高价换些茶叶丝绸一类的东西,可惜近些年边境不稳,好多商人都不敢过去。”
“我就和爹说了说,但还早的很呢,未必能做成。”
说话间沈禾收了信,又望着他问:“不是要去看花灯吗?怎么,知道能赚钱,就不出去玩啦?”
季松说当然不是,两人早早地吃了晚饭,收拾得利利索索地看花灯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