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3)
宋怀晏抱着衣物,有些局促。
不知为什么,他每次见到沈谕,总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对沈谕的认知,和每个宗门弟子基本一致。
执剑长老如明月般孤冷,却也如清风般柔和。虽然独居无尽峰,却将满院子的花草都种的很好;虽不问事务,但宗门有事,他便一人负剑,千里追魔。虽除了月华外再不收其他弟子,但对每个求教的弟子都不吝指点。
然而,每次沈谕见到他,温和对他行礼,喊他一声“师兄”,宋怀晏都觉得心像被捏了一下,有些难受。让他连“师弟”这个两个字,都常常无法喊出口。所以在外,他干脆和其他弟子一样,称他长老。
水中的人背对着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两个字:“师兄。”
宋怀晏觉得心中那种沉闷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他站在那,觉得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艰难张口:“那个,我不知道你在这……”
“抱歉。”沈谕的声音隔着水雾传来,低而沉。
“我不是这个意思……”宋怀晏无措道,“师弟若是不介意,我去那块山石后面,不会打扰到你。”
他绕外围走,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温泉被天然巨石隔开,只留一人宽的缺口,水汽氤氲,像隔了一层纱。
宋怀晏褪衣下水,背脊贴石,不敢发出更大动静。他听见对面水声轻晃,心里也跟着晃。
刚刚那一眼,他看到沈谕手臂上缠着纱布,背上似乎也有伤口,不知是不是这次除魔受了伤。
他这边神思恍惚,那边沈谕却是先开了口。
“师兄这一年,游历如何?”
宋怀晏怔了怔,顺着答:“挺好。云州广阔,各地山川风物不同,这次到了比宛南更远的地方,天气炎热,有很多不一样的花草。本想带些种子给你,又怕气候差太多养不活……”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觉得啰嗦,想来师弟只是礼貌性问候一下,自己却熟稔地攀谈起来,仿佛两人关系如何亲近似的。
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和沈谕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这样,但他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竹梢压了雪,风一过,簌簌落下几点碎玉。
此刻寂静,见沈谕不回话,更是有些尴尬,宋怀晏便只能自顾自说下去:“世界之大,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我从前胸中郁结,这几年游历在外,见了天地,方觉从前狭隘。南边有烟雨行舟,北边有塞外孤烟,东边有海上明月,最西边……”
“西边碧野无垠,在那里,更觉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纵马驰骋的时候,比御剑而行更加快意。”沈谕忽然接话。
宋怀晏愣了一下,只听沈谕继续道:“外面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我也喜欢。可终归,不如这里。”
沈谕顿了顿,又说:“无尽峰的雪永远不会融化。”
宋怀晏有些恍惚,却是愣愣点头。
两人又聊了许多山河风物相关的事,说起北地冻湖,说起南疆夜雨,说起东海潮生。宋怀晏惊讶的发现,沈谕居然去过云州大部分地方。
仿佛他走过的每个角落,曾经都有过他的足迹。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醒来的那两年经常去藏书楼,曾看到过十几册关于山河风物的册子,看纸张新旧,像是由远及近,花了数十年写成。
行文并不像一般的风物志那样严谨,也不像是散佚的游记,反而像是一封封,写给某位友人的信。
他当时被书里的描述和作者的情怀所吸引,才有了后来下山游历的决定。
而此刻,他忽然怀疑,那写册子的人,会不会就是沈谕?他从前六十多年常常闭关,其实是去游山玩水了?还偷偷写了书?
他又觉得有些可笑,觉得沈谕不该是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
不知为什么,他每次见到沈谕,总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对沈谕的认知,和每个宗门弟子基本一致。
执剑长老如明月般孤冷,却也如清风般柔和。虽然独居无尽峰,却将满院子的花草都种的很好;虽不问事务,但宗门有事,他便一人负剑,千里追魔。虽除了月华外再不收其他弟子,但对每个求教的弟子都不吝指点。
然而,每次沈谕见到他,温和对他行礼,喊他一声“师兄”,宋怀晏都觉得心像被捏了一下,有些难受。让他连“师弟”这个两个字,都常常无法喊出口。所以在外,他干脆和其他弟子一样,称他长老。
水中的人背对着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两个字:“师兄。”
宋怀晏觉得心中那种沉闷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他站在那,觉得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艰难张口:“那个,我不知道你在这……”
“抱歉。”沈谕的声音隔着水雾传来,低而沉。
“我不是这个意思……”宋怀晏无措道,“师弟若是不介意,我去那块山石后面,不会打扰到你。”
他绕外围走,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温泉被天然巨石隔开,只留一人宽的缺口,水汽氤氲,像隔了一层纱。
宋怀晏褪衣下水,背脊贴石,不敢发出更大动静。他听见对面水声轻晃,心里也跟着晃。
刚刚那一眼,他看到沈谕手臂上缠着纱布,背上似乎也有伤口,不知是不是这次除魔受了伤。
他这边神思恍惚,那边沈谕却是先开了口。
“师兄这一年,游历如何?”
宋怀晏怔了怔,顺着答:“挺好。云州广阔,各地山川风物不同,这次到了比宛南更远的地方,天气炎热,有很多不一样的花草。本想带些种子给你,又怕气候差太多养不活……”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觉得啰嗦,想来师弟只是礼貌性问候一下,自己却熟稔地攀谈起来,仿佛两人关系如何亲近似的。
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和沈谕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这样,但他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竹梢压了雪,风一过,簌簌落下几点碎玉。
此刻寂静,见沈谕不回话,更是有些尴尬,宋怀晏便只能自顾自说下去:“世界之大,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我从前胸中郁结,这几年游历在外,见了天地,方觉从前狭隘。南边有烟雨行舟,北边有塞外孤烟,东边有海上明月,最西边……”
“西边碧野无垠,在那里,更觉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纵马驰骋的时候,比御剑而行更加快意。”沈谕忽然接话。
宋怀晏愣了一下,只听沈谕继续道:“外面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我也喜欢。可终归,不如这里。”
沈谕顿了顿,又说:“无尽峰的雪永远不会融化。”
宋怀晏有些恍惚,却是愣愣点头。
两人又聊了许多山河风物相关的事,说起北地冻湖,说起南疆夜雨,说起东海潮生。宋怀晏惊讶的发现,沈谕居然去过云州大部分地方。
仿佛他走过的每个角落,曾经都有过他的足迹。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醒来的那两年经常去藏书楼,曾看到过十几册关于山河风物的册子,看纸张新旧,像是由远及近,花了数十年写成。
行文并不像一般的风物志那样严谨,也不像是散佚的游记,反而像是一封封,写给某位友人的信。
他当时被书里的描述和作者的情怀所吸引,才有了后来下山游历的决定。
而此刻,他忽然怀疑,那写册子的人,会不会就是沈谕?他从前六十多年常常闭关,其实是去游山玩水了?还偷偷写了书?
他又觉得有些可笑,觉得沈谕不该是这样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