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是打算过要竞一下的,但这不是一步到位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他跟陈郡王他们根本没有直接政敌的仇怨。
  至于说,昭武帝为了他,削亲王爵位,感叹圣宠之浓厚的……的确有这一部分的原因,当初昭武帝一直想把赵郡王同工部尚书一同为储位地位稳固的基石,但工部尚书精明,直接自请边疆将功赎罪,所以剩下了赵郡王,他被削爵以立储君之威仪。
  但也有其他原因好吧,昭武帝真的不是那种宠他就失了智的人,他也不是什么引人歧途的魅魔好吧。
  首先,赵郡王的确犯错了,殷硫这些时候可没少以副考官,师长之名资助家境贫寒但才学兼优的学子,好,这的确可以说是为了大周,为了大周的未来栋梁,但,那些学子最后大部分同赵郡王手下的一部分小世族联姻又怎么说?只此一样,殷硫的资助就不会那么无私。
  其次,这个错同雍郡王楚郡王他们一样,怎么,他们可以被削爵,赵郡王不可以?
  而且,心有不臣……顾丛嘉都无语了,心有不臣不一定对储君啊,他收买学子,结党营私,最直接针对的是昭武帝啊!
  还有,他越受宠,到时候世族清扫的时候就越好唱红脸。
  综上,昭武帝是有为了他的原因,但也有其他的缘由,所以,不要再用这种看蓝颜祸水的目光看他了!!!
  好消息,刚成为太子,储君威仪已经有了,且后续的计划好像很容易的样子。
  坏消息,他们都拿看蓝颜祸水的目光看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憋屈感,让顾丛嘉成为太子的欢喜都没那么强了……
  怎么,这是古代版本的宠他,就为他削亲王爵吗?……鸡皮疙瘩起来了。
  昭武帝多了解顾丛嘉啊,看着他这样,笑意就有些控制不住,他好久没见过这样吃瘪的顾丛嘉了,一时之间,真的忍不住。
  只不过,在顾丛嘉幽怨的目光投来时,昭武帝还是稍稍解救了他一下,而这,又被后世看作是帝爱子至深的表现之一。
  感谢昭武帝,不,看着被群体怒视的工部尚书,他应该感谢工部尚书,顾丛嘉心想,是的,昭武帝解救顾丛嘉的方法是,宣布最后一道圣旨——工部尚书因工部左侍郎贪墨一事,自觉失责,自请带家中小辈前往边疆修筑维护卫城,将功补过,而他已经同意了。
  这是工部尚书被人怒视的来源,大家都好端端的,以前投效在其他殿下麾下,现在都大祸临头,是要被清扫的世族之一,结果你个老小子不讲武德,不仅没事了,而且还搭上了太子的线?!
  凭什么?!
  其中以户部左侍郎和礼部尚书最为吹胡子瞪眼,同样的皇子母族,在即将来的世族清扫中,你就这么跳出去了?而且,还抢先一步,去往卫城以求搭上太子?!
  不行,他们怎么可以让工部尚书专美于前……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却在同样的时间里说了相同的话:“将家族中聪颖的女儿送来,近些日子,我来教她璃国的形势。”
  仔细想想,目前太子最重视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卫城互市盈利,从中按比例取银两给大周的将士们,这件事重要,但他们插不上手,从互市建立到现在,都是太子手底下的人再搞,没看工部尚书想插入这件事都是自己出钱出力去维修卫城的角度吗?
  另一个,瑞方公主迎娶璃国王子,这件事嘛……他们都知道太子的想法,以嫁娶之事让瑞方公主拿到璃国的权力,这个,想想办法,还是能够插进手的。
  只是,他们这样,反倒让族人不明白了,“大人现在不考虑世族清扫之事吗?还有,太子虽然已立,但,太子年岁小,且圣心难测,就这样下注吗?”
  第133章 第133章立储(20)
  那不然呢?
  礼部尚书和户部左侍郎很想反问,但,还是不约而同的将这句很可能损害自己形象的话给咽了下去。
  而后又细细的掰碎了给族人讲,没办法,他们年纪也大了,这家族的以后还是需要族人们自己去拼搏,尤其,在陛下已经明确对世族动手的当下。
  “陛下说清扫世族,看似大祸临头,实则不必那么忧心,陛下非暴君,端看覃氏与萧氏的结果……同是世族,他们怎么活下来的,我们有样学样,也能继续传承下去。”
  眼见他这么说的时候,族人脸上并没有对陛下的不满与愤恨,只有庆幸与劫后余生,礼部尚书想,还算脑子可以,并非那等蠢货,舍不得世族百年的田地与势力,而愤恨于陛下……形势不由人,当今掌兵,威势赫赫,世族又因为争储之争,彼此较劲,早非往年能世族一体逼让皇权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