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妻惑主 第11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一直记得站在太和殿里弥漫着一股悠长而又清苦的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闻,虽然长大以后他才知道那是博山炉的烟气和殿中檀木香混在一起的味道。
  宫人没人敢忤逆太后的决定,所以当太后决定要让他们兄弟几个学汉学的时候,也没人敢置喙。
  可是小孩怎么会对那些佶屈聱牙的古书感兴趣呢?
  老师在台上讲,他们几个在台下佯作认真,实则神游天外或是昏昏欲睡。
  等到课业一结束,二兄就立刻飞奔屋外,叫起一群仆下浩浩荡荡地去玩儿。其他几个兄长也蠢蠢欲动跟着要走,他见状也撂下手中的书向门外走去。
  说实话,老师教的这些不仅他们这些小孩没听过,周围的大人们也不曾听过。
  叔伯们都说那是汉人的东西,学得那么仔细做什么,他们鲜卑人靠马上得来的天下,应当着眼于骑射才对。
  元思不知道谁说的对,他只知道老师教的字、说的话和他们都不一样,这在他平静的生活中难得的不一样让他觉得其实有点意思,不过也就只有一点点而已。
  走到门口时,元思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空荡的屋子里只有大兄一个人坐在桌前,他挺直腰,稚嫩的手间长长的笔杆上下摆动,在纸上落下横竖撇捺,远远看过去已经初具模样。
  这一刻,他有点迈不开步了。
  一气呵成写完一张,元恒正要取下一张纸,却发现五弟站在门口呆呆地望着他。
  “彦平,你怎么了?”他问。
  元思莫名有些心虚,手背在身后搓啊搓,小声问道:“……大兄不出去玩儿吗?”
  已经下学了,出去玩儿也没关系吧……
  元恒笑笑,“你去吧,我还有这些都没写完呢。”他用笔头指着桌上的一沓纸道。
  “大兄喜欢学这些汉人的东西吗?”元思困惑地问。
  元恒手中的笔顿住,他没想过喜不喜欢,他只知道这是有用的东西,那些在弟弟们看来枯燥无味的经籍于他而言却是格外玄妙。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元恒就被迷住了,怎么会有人早在数百年前就精妙地说出这句圣言,无比准确地总结出世间英雄人物的来路,这说的不就是他吗?
  元恒坚定地认为,他注定是要做成大事业的。他是受命天子,纵然如今身陷囹圄,上有太后掣肘,但这不过是磨炼他意志的门槛而已,天予我命,先降我难,终有一天他会成长为号令天下的实权天子。
  小小的少年许下伟愿,在空旷无人的殿堂中仿佛暗自生光。
  元思为他一瞬间的气势所震慑,竟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如何形容心中的感受,只是突然觉得原来大兄真的是不一样的。
  自那以后,元思一改往日散漫贪玩的习性,跟在大兄身后认真听课练字,有时还能获得先生的夸奖,更甚至有一回还被太后夸过。
  来自卫国最至高无上的人的夸赞让他受宠若惊,他欣喜地意识到,自己在学问上是有些天赋的。
  长到十来岁时,元思少而敏学、博览经史的贤名已经传遍京都,但他却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比起几位花天酒地的兄长他自然赞誉颇多,但有高居庙堂的大兄在,他这点儿名声实在不足挂齿。
  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追随在大兄身后做一个孝悌的阿弟、一个忠诚的臣子。
  所以当元思站在历城城墙上,眺望远处云阳时,他心里忽然涌起一个念头,打下云阳,算不算他的功绩?他的这一步有没有可能成为大卫天下霸业的一块薪料?
  将来史书青笔,除却二圣之外,也记下他紧紧跟在身后的步伐吧。
  趁着民乱,卫军势如破竹攻下了云阳,元思进城时里面如麋沸蚁动,小民四散奔逃,见到卫国大军更是惊愕骇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