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因为和太子交往过近,身上有着太子党的标签,生怕与谋逆扯上关系,下一个睁眼,金吾卫会叩响他们的府门。
  亦有一帮老臣平时看着萧承玉长大,听到宫宴传来的消息,把传话人狠狠训斥一顿,认为是人云亦云的谣言。
  “我不信,太子殿下会参与谋逆?真是荒谬至极!”说话者是一位大儒,信奉嫡庶有序,太子德才兼备,是他心目中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曾经在崇明帝扶持另外几位皇子和太子成犄角之势时,他也是最不赞同崇明帝做法的一个,甚至连上了十来封折子劝谏。
  他言语用词丝毫不委婉,直言不讳,就差指着鼻子对崇明帝骂了,但因为他是三朝老臣,桃李不说满天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官员接受过他的教导,平时爱才惜才,是一位名声极好的清流大儒,门生无数,崇明帝顾念着他的年纪和贡献,没有发作,只让人反省几天,当作是老臣子的固执之语。
  “父亲,是真的,您没去宫宴,太子是真的谋反了。”中年男人垂着头,无奈地拦下气势汹汹眼看就要冲去皇宫的老人,“禁卫军的副统领和太子沆瀣一气,私下勾结,放了刺客进宫,意图逼宫,如今副统领已经伏诛,刺客俱被擒获,太子也被陛下关押。”
  他说得又快又急,到最后,见劝不住人,急道,“父亲教给儿的是为臣之道,陛下是太子的君父,太子妄图弑杀君父,罔顾人伦,难道父亲您还要在心里为他开脱吗?”
  大儒停了脚步,怔愣了一下。
  若是,太子真的有了谋反之意,哪怕他德才兼备,哪怕他有明君之相,也是不忠不孝。
  中年男子见父亲被说动,当即软了声音,耐心劝阻,透着感慨,“我知道您看好太子,可太子的路走偏了,他犯了谋反重罪,无力回天了。”
  许大儒的年纪不小,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发丝银白,脊背因为年龄老了不可避免地弓起,像他这样的年纪,要不早就被埋入了棺材,要不就早已致仕,可他即使弓着背,年轻不再,也苦苦支撑在朝堂上,想为大周江山出一份力,不肯退下来。
  许大儒的儿子见过父亲很多种模样,精神矍铄,人虽老却凭借着见识和阅历将一众官员说得哑口无言,在陛下做了错误决定后,毅然直谏,据理力争,甚至能在当堂驳斥。
  可今日,他看到的是这位经历风吹雨打,依然屹立在朝堂,像是一棵不老松一样屹立不倒的老者,从内而外,轰然崩塌。
  仿佛抽去了支撑他的精气神,原本便弯的背,不但背更弯了,身上也没了那股支撑他走下去的气力。
  “糊涂!糊涂啊!”他的声音年迈苍老。
  隔着阻碍,像是要说给某个人听。
  ......
  “皇后娘娘,您受惊了。”
  皇后娘娘无子嗣傍身,是崇明帝后娶的继后,大崇明帝对她没有多少感情,纯粹是不想让前朝势力过大,前朝和后妃勾结,这才让她成为了皇后。
  皇后侧过脸,由宫女取下头上戴着的华丽头饰。
  她的容貌并没有多惊艳,年纪也不小了,可眉眼却自有一份雍容大气。
  宫宴时,身为国母,自然要坐于离崇明帝最近的位置,她可以说是直面刺杀,血腥的一幕幕场景被她收入眼中。
  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手脚发软。
  回到熟悉的宫里,经过御医诊脉,皇后惊惧的心绪渐渐平稳下来。
  空出心思开始思考起这场宫宴。
  宫宴草草结束,带来的影响却不会那么快结束。
  太子,行刺,造反,失败了。
  无论是对太子的处理,还是对和此事参与官员的处置,朝堂上大概又要有动荡了,不止是朝堂,后宫的人也会越发不安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