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祈安没再言语,眼睫垂下。
  顿了片刻,他又从一沓摞得高高的奏疏中拿了一本,问道:“栀儿书读了两年,如今字识得如何了?”
  周惠栀道:“我字识得可多了!我识字、背书都很快的。”
  周祈安又过问道:“书背下来了,那书中的道理都懂了没有?”
  周祈安每问一句话,周惠栀都会琢磨一下才回答,慢条斯理,很认真的模样。
  她不清楚懂到什么程度才算懂,要像先生一样深刻吗?但先生提问的问题,她全都能答得上来,先生似乎也很满意。
  她说道:“正是因为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所以背得才快呀。”
  “那你好棒棒哦。”周祈安说着,把奏疏递给她道,“下午若是没什么事,那留下来读奏疏给二叔叔听,好不好?”
  “可以!”周惠栀说着,接过奏疏,开始信手拈来地读了起来。
  她想,二叔叔叫她帮忙读,大概也是因为二叔叔和爷爷一样识字不多,且不太能理解“书语”。
  于是一字一句读完后,她又合上了奏疏,开始用大白话复述了起来,像之前帮爷爷读奏疏一样。
  “这折子上就是说,他在楚南之地恭喜二叔叔入主长安。”
  “他最近闲来无事,在常德剿匪,原本只是想打打附近几个小匪帮,免得他们偷鸡摸狗,闹得衙门鸡犬不宁,结果一不小心,却惊动了在长沙自立为王的‘义王’……”
  这奏疏是公孙昌发来的,刚刚栀儿在读时,内容周祈安便已经知道个七七八八了。如今这文言文,叫他撰写有点困难,读懂倒没太大难度,但仍听栀儿说下去。
  他发现这小姑娘还挺聪明,长长的奏疏过目不忘,复述得也很有条理。
  “义王就……”栀儿说着,像是有些忘记了,又翻开折子看了眼,说道,“义王就先向常德发兵了?”
  她想了想,问道:“义王为什么要向常德发兵?他和这些土匪是一伙儿的吗?”
  “原本不是一伙儿的。”周祈安解释道,“但因为二叔叔在楚南太强了,等二叔叔有空了,也势必要收拾这些伪王、匪帮。所以他们要么降于我,要么,就只能团结起来对付我。这义王,大概是想趁北边政变之际,联合这些匪帮,给我一击,但总归是螳臂当车罢了。”
  栀儿“哦”了声,看了眼奏疏,继续复述下去道:“果然这义王失败了!这公孙大人亲自领兵,生擒了义王四千多人,已经全部抓去垦军田了。公孙大人又问,二叔叔准备何时来收复楚南?他这荣誉大都督,又要当到什么时候?”
  周祈安道:“二叔叔手不方便,你帮二叔叔答复他,好不好?”
  周惠栀点了一下头。
  周祈安道:“你就说,这些事他办得不错,但他手中兵力毕竟有限,还是量力而行。长安局势未稳,等来年,秦王会领兵收复楚南,叫他再辛苦这几个月。”
  周惠栀从笔架上拿了支笔,沾了沾墨水,开始写了起来。
  周祈安在一旁看着,待她落笔,说道:“写得不错!”
  不仅意思传达得精准,一手小楷也写得秀气漂亮。
  周惠栀放下笔,又问道:“对了,我爹爹去哪里了?”
  兴许是心里还有一丝对老爷子的背叛感在,周权行军到蓝田,却并未进入长安。
  王家在太原反了,他们之前在启州军马场安插了不少世家子弟,如今眼看情况不妙,便试图引发兵变,掌控军马场,再联合其他反对周祈安的势力,拥兵自立。
  好在周祈安早有预料,他清楚此次政变,一个长安、一个启州军马场乃是重中之重,掌控住了这两个地方,政变也就算成功了大半,因此早有部署,世家兵变自然也就未能成功。
  长安得到消息后,周权也立即带兵前去平叛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