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2 / 2)
周惠栀“哦”了声。
第261章 番外(五)
“总之,目前来讲,李青、李茂这两个人,二叔叔能够控制得住。我控制他们,他们再去控制自己底下的将领和士兵,那么这'人'的空子便不会太大。”周祈安道,“但若哪一天,大权旁落,他们不肯听二叔叔的话了呢?这边境势必就要四面透风,偷渡国境线跟进出自己家家门一样容易。”
这“两局一窑”是盛国的摇钱树,于盛国财政而言相当重要,他见栀儿听得认真,便也想借此机会,好好给她说道说道。
“还有他们每月呈上来的这些账簿。”他说着,拍了拍案上摞得高高的这几摞册子,“这上面就不能做文章了吗?他们说茶叶收购价是多少便就是多少,出售价是多少便就是多少了吗?那十几处名茶茶园,直接由中央控制,那为何黑市上还是会有这些名茶在流通呢?”
周惠栀眉头微蹙,觉得这问题很严重,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周祈安道:“叔叔派了八百营,伪装成买家潜入黑市调查过此事。目前黑市上流通的名茶基本上都是些茶叶碎,说明是底层小吏在靠这些茶叶碎赚外快,还没敢大批量侵吞国有资产。”
“叔叔便又借着此事敲打了一番茶业局督办,叫他自己去查--当然,我没告诉他我已经派人暗访过的事儿。”
“这刘督办诚惶诚恐,回去调查了一番,便上了道奏疏告诉我说--按照茶厂规定,这些茶叶碎还有品相不好的茶叶都应在茶厂统一焚毁,但茶厂官吏们却发现,这些残次品也能在黑市上卖出不错的价格,毕竟有着皇家御贡的噱头,他们便把本应焚毁的残次品拿到了黑市上去卖。涉案人员、涉案金额,刘督办自己都查清楚了,问我该如何处理。”
周惠栀忽然道:“哦对,我想起来了!我记得这奏疏,我记得二叔叔是叫他自己看着办。”
可这世上最难办的,恐怕便是“自己看着办”了。二叔叔叫刘督办自己看着办,其实也就是要他严办的意思。
但刘督办后来是如何处理的,她便不清楚了。
她如今还是以上课为主,只有在课业之余,才会陪二叔叔处理一些奏疏,这件事的后续她还没问过叔叔。
“对,就是这件事!”周祈安道,“这刘督办收到答复,恐怕也很为难,过了几日,又上了一道奏疏,说将两名主犯判处死刑,其余从犯判处流放如何,询问我的意见”
“叔叔自登基以来,一直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刑罚,轻易不会判处死刑,但这件事,叔叔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一来,这两个主犯通过倒卖茶叶碎所获取的利润,若按贪腐来判,已经足够判处死刑;二来,叔叔的确也想严办此事。”周祈安说着,看向了周惠栀,问道,“可哪怕不倒卖,这些茶叶也要被焚毁,他们偷偷拿去卖掉,似乎也并未损害到茶业局的利润。这样判,栀儿会不会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或是有些不近人情了些呢?”
“我也不是很清楚.....”
周惠栀毕竟还小,砍头于她而言,的确是一种相当残酷的刑罚,光是想想那画面,便让她感到后背发紧。
她却还是道:“但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碎茶叶虽然无法给朝廷带来收入,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这些人,的确是借职务之便谋取了私立,钻了空子。若是不惩处,将来这空子就会越来越大,今天倒卖碎茶叶,明天便有可能倒卖些别的。”
“正是这个意思。”周祈安道,“单就茶业局来讲,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下去,有朝一日,他们会不会把好的茶叶也当做残次品挑出去,私自进行售卖,从而导致茶叶产量越来越低呢?甚至,会不会把品相最佳的都拿去私卖,品相一般的呈上来,从而导致茶叶质量越来越差呢?”
这些茶叶,少部分会用来供应皇室,大部分则都要销售到周边列国,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国库收入。
不过经此一事,周祈安倒是了解到这碎茶叶也能创造出不少利润了。
于是他又规定,碎茶叶不再焚毁,而是统一销售给特许商人。
周祈安道:“二叔叔坐的这位置太高了,高到看不清底下的样子,听不清底下的声音。若不想被人愚弄,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返回顶部↑
第261章 番外(五)
“总之,目前来讲,李青、李茂这两个人,二叔叔能够控制得住。我控制他们,他们再去控制自己底下的将领和士兵,那么这'人'的空子便不会太大。”周祈安道,“但若哪一天,大权旁落,他们不肯听二叔叔的话了呢?这边境势必就要四面透风,偷渡国境线跟进出自己家家门一样容易。”
这“两局一窑”是盛国的摇钱树,于盛国财政而言相当重要,他见栀儿听得认真,便也想借此机会,好好给她说道说道。
“还有他们每月呈上来的这些账簿。”他说着,拍了拍案上摞得高高的这几摞册子,“这上面就不能做文章了吗?他们说茶叶收购价是多少便就是多少,出售价是多少便就是多少了吗?那十几处名茶茶园,直接由中央控制,那为何黑市上还是会有这些名茶在流通呢?”
周惠栀眉头微蹙,觉得这问题很严重,问道:“为什么会这样?”
周祈安道:“叔叔派了八百营,伪装成买家潜入黑市调查过此事。目前黑市上流通的名茶基本上都是些茶叶碎,说明是底层小吏在靠这些茶叶碎赚外快,还没敢大批量侵吞国有资产。”
“叔叔便又借着此事敲打了一番茶业局督办,叫他自己去查--当然,我没告诉他我已经派人暗访过的事儿。”
“这刘督办诚惶诚恐,回去调查了一番,便上了道奏疏告诉我说--按照茶厂规定,这些茶叶碎还有品相不好的茶叶都应在茶厂统一焚毁,但茶厂官吏们却发现,这些残次品也能在黑市上卖出不错的价格,毕竟有着皇家御贡的噱头,他们便把本应焚毁的残次品拿到了黑市上去卖。涉案人员、涉案金额,刘督办自己都查清楚了,问我该如何处理。”
周惠栀忽然道:“哦对,我想起来了!我记得这奏疏,我记得二叔叔是叫他自己看着办。”
可这世上最难办的,恐怕便是“自己看着办”了。二叔叔叫刘督办自己看着办,其实也就是要他严办的意思。
但刘督办后来是如何处理的,她便不清楚了。
她如今还是以上课为主,只有在课业之余,才会陪二叔叔处理一些奏疏,这件事的后续她还没问过叔叔。
“对,就是这件事!”周祈安道,“这刘督办收到答复,恐怕也很为难,过了几日,又上了一道奏疏,说将两名主犯判处死刑,其余从犯判处流放如何,询问我的意见”
“叔叔自登基以来,一直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刑罚,轻易不会判处死刑,但这件事,叔叔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一来,这两个主犯通过倒卖茶叶碎所获取的利润,若按贪腐来判,已经足够判处死刑;二来,叔叔的确也想严办此事。”周祈安说着,看向了周惠栀,问道,“可哪怕不倒卖,这些茶叶也要被焚毁,他们偷偷拿去卖掉,似乎也并未损害到茶业局的利润。这样判,栀儿会不会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或是有些不近人情了些呢?”
“我也不是很清楚.....”
周惠栀毕竟还小,砍头于她而言,的确是一种相当残酷的刑罚,光是想想那画面,便让她感到后背发紧。
她却还是道:“但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碎茶叶虽然无法给朝廷带来收入,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这些人,的确是借职务之便谋取了私立,钻了空子。若是不惩处,将来这空子就会越来越大,今天倒卖碎茶叶,明天便有可能倒卖些别的。”
“正是这个意思。”周祈安道,“单就茶业局来讲,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下去,有朝一日,他们会不会把好的茶叶也当做残次品挑出去,私自进行售卖,从而导致茶叶产量越来越低呢?甚至,会不会把品相最佳的都拿去私卖,品相一般的呈上来,从而导致茶叶质量越来越差呢?”
这些茶叶,少部分会用来供应皇室,大部分则都要销售到周边列国,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国库收入。
不过经此一事,周祈安倒是了解到这碎茶叶也能创造出不少利润了。
于是他又规定,碎茶叶不再焚毁,而是统一销售给特许商人。
周祈安道:“二叔叔坐的这位置太高了,高到看不清底下的样子,听不清底下的声音。若不想被人愚弄,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