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3)
许连城立刻就笑了,扑上去抱住她的腰,把脸埋在她的怀里蹭了蹭:“我就知道你最好了。”
那一个月,许连城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黏着卫锦绣。
她推了大半的宴请,把不重要的奏折都堆在御书房,每日天不亮就跑到卫锦绣的院子里,要么坐在廊下看她练剑,要么就拉着她去御花园散步。
御膳房的厨子换着花样做点心,许连城总把刚出炉的芙蓉糕先递到卫锦绣嘴边。
看着她吃下去,自己才肯咬一口,还得皱着眉比一比:“好像没你做的好吃,等你回来了,你做给我吃好不好?”
卫锦绣练剑时,她就搬个小凳坐在旁边,手里捧着帕子,等她练完了就赶紧递上去,还得仔细检查她的手有没有受伤。
若是发现一点红痕,就非得拉着她回屋涂药膏,边涂边念叨:“跟你说过慢点儿,你总不听。”
晚上,许连城就赖在卫锦绣的屋里不走,说是要“秉烛夜谈”,却往往是卫锦绣在灯下看军报。
她就趴在旁边,头枕着她的腿,絮絮叨叨地说些宫里的琐事——哪个宫的花开了,哪个小太监笨手笨脚打碎了她的茶杯,御花园里的锦鲤又胖了些。
卫锦绣听着,偶尔应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她的发梢,灯光落在她的发上,泛着柔和的光。
许连城说着说着就困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靠在她的腿上睡着了,呼吸匀匀的,像只安稳的猫。
卫锦绣就轻轻把她抱到床上,给她盖好被子,坐在床边看她的睡颜,看她蹙着的眉头,看她嘴角浅浅的笑意,心里又软又涩——这一个月,甜得像蜜,却也让她更舍不得离开。
一个月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日子。
城门口,许连城站在高台上,看着卫锦绣翻身上马,银甲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她没哭,只是紧紧攥着手里的玉佩——那是她连夜让人刻的,上面刻着“锦绣”二字,背面是一只小小的凤凰。
“锦绣。”她开口,声音很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我在宫里等你。你要好好的,一定要回来。”
卫锦绣勒住马缰,回头望着她,目光穿过人群,牢牢锁在她的身上:“好。”
她顿了顿,声音传遍了城门内外:“等我肃清敌人,带着军功回来,求娶女帝陛下。”
许连城笑了,眼角却滑下一滴泪:“好,我等你,我会把凉国治理得好好的,等你光荣归来。”
卫锦绣也笑了,朝她挥了挥手,调转马头,扬鞭而去。
马蹄声渐远,尘土飞扬,许连城站在高台上,望着那远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紧紧握住了手里的玉佩。
日子一天天过,许连城把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治理国家的动力。
她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办女子学堂,凉国渐渐变得欣欣向荣,百姓们提起女帝,都是赞不绝口。
而卫锦绣的捷报,也一封封从边关传来。
她率军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甚至逼得匈奴单于遣使求和,每一封捷报里,都夹着一封她写的信。
信上的字不算好看,甚至有些笨拙,却写得密密麻麻——说边关的风沙很大,吹得人眼睛疼。
说军营的伙食不好,想念御膳房的芙蓉糕。
说夜里站岗时,看见月亮很圆,就想起她在宫里时,两人一起在月下散步的样子。
许连城把这些信都小心翼翼地收在锦盒里,每天睡前都要拿出来读一遍,指尖抚过那些笨拙的字迹,仿佛能摸到她的温度。
这些信,是她的慰藉,是她的财富,是支撑她等下去的念想。 ↑返回顶部↑
那一个月,许连城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黏着卫锦绣。
她推了大半的宴请,把不重要的奏折都堆在御书房,每日天不亮就跑到卫锦绣的院子里,要么坐在廊下看她练剑,要么就拉着她去御花园散步。
御膳房的厨子换着花样做点心,许连城总把刚出炉的芙蓉糕先递到卫锦绣嘴边。
看着她吃下去,自己才肯咬一口,还得皱着眉比一比:“好像没你做的好吃,等你回来了,你做给我吃好不好?”
卫锦绣练剑时,她就搬个小凳坐在旁边,手里捧着帕子,等她练完了就赶紧递上去,还得仔细检查她的手有没有受伤。
若是发现一点红痕,就非得拉着她回屋涂药膏,边涂边念叨:“跟你说过慢点儿,你总不听。”
晚上,许连城就赖在卫锦绣的屋里不走,说是要“秉烛夜谈”,却往往是卫锦绣在灯下看军报。
她就趴在旁边,头枕着她的腿,絮絮叨叨地说些宫里的琐事——哪个宫的花开了,哪个小太监笨手笨脚打碎了她的茶杯,御花园里的锦鲤又胖了些。
卫锦绣听着,偶尔应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她的发梢,灯光落在她的发上,泛着柔和的光。
许连城说着说着就困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靠在她的腿上睡着了,呼吸匀匀的,像只安稳的猫。
卫锦绣就轻轻把她抱到床上,给她盖好被子,坐在床边看她的睡颜,看她蹙着的眉头,看她嘴角浅浅的笑意,心里又软又涩——这一个月,甜得像蜜,却也让她更舍不得离开。
一个月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日子。
城门口,许连城站在高台上,看着卫锦绣翻身上马,银甲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她没哭,只是紧紧攥着手里的玉佩——那是她连夜让人刻的,上面刻着“锦绣”二字,背面是一只小小的凤凰。
“锦绣。”她开口,声音很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我在宫里等你。你要好好的,一定要回来。”
卫锦绣勒住马缰,回头望着她,目光穿过人群,牢牢锁在她的身上:“好。”
她顿了顿,声音传遍了城门内外:“等我肃清敌人,带着军功回来,求娶女帝陛下。”
许连城笑了,眼角却滑下一滴泪:“好,我等你,我会把凉国治理得好好的,等你光荣归来。”
卫锦绣也笑了,朝她挥了挥手,调转马头,扬鞭而去。
马蹄声渐远,尘土飞扬,许连城站在高台上,望着那远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紧紧握住了手里的玉佩。
日子一天天过,许连城把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治理国家的动力。
她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开办女子学堂,凉国渐渐变得欣欣向荣,百姓们提起女帝,都是赞不绝口。
而卫锦绣的捷报,也一封封从边关传来。
她率军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甚至逼得匈奴单于遣使求和,每一封捷报里,都夹着一封她写的信。
信上的字不算好看,甚至有些笨拙,却写得密密麻麻——说边关的风沙很大,吹得人眼睛疼。
说军营的伙食不好,想念御膳房的芙蓉糕。
说夜里站岗时,看见月亮很圆,就想起她在宫里时,两人一起在月下散步的样子。
许连城把这些信都小心翼翼地收在锦盒里,每天睡前都要拿出来读一遍,指尖抚过那些笨拙的字迹,仿佛能摸到她的温度。
这些信,是她的慰藉,是她的财富,是支撑她等下去的念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