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当跳跃的火焰终于舔舐上冰冷的锅底,暖意丝丝缕缕扩散开来时,她微微蜷缩的身体似乎不易察觉地舒展了一些。
又过了几日,晏清从镇上抄书回来,照例是披着暮色。她解下肩上的旧布包袱,里面是刚领到的、微薄的抄书钱和墨铺老板作为谢礼包的一小包劣质粗茶。
她像往常一样,将包袱放在堂屋角落的破木箱上。但这一次,她的动作似乎比平时更匆忙一些,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兰音正在里屋哄楠儿入睡。等她出来时,一眼就看见灶台最干净的一角,静静地躺着一个用粗糙草纸仔细包成的小方包。纸包没有系绳,只是对角叠着,仿佛随时等待被打开。
她走过去,指尖触碰到纸包,里面是几粒饱满、暗红的干枣,和一小撮颜色鲜艳、如同凝固血滴般的枸杞。是镇上新到的山货,价格对于她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绝非可以随意“顺便”带回来的零嘴。
晏清已经坐在那张瘸腿桌前,借着窗外最后一点天光,翻开了账本。她低着头,额发垂落遮住了眼睛,握笔的手指似乎格外用力,指节都微微泛白。
仿佛灶台上那个小小的纸包与她毫无关系,又仿佛全部的注意力都钉在了眼前的数字上,只有微微发红的耳根泄露了一丝不自然。
兰音拿起那包珍贵的红枣枸杞。草纸很薄,几乎能感受到里面果实圆润的形状。红枣特有的、带着阳光气息的甜香和枸杞微酸微苦的药气,丝丝缕缕地钻入鼻端。
她没有回头去看那个在蜡烛尚未点亮的光线里,显得有些僵硬的身影。只是默默地将纸包收进了灶台深处一个干燥的小陶罐里。罐子里原本空空如也,如今多了这点温暖的红色,竟显得不那么凄凉了。
第 21 章
第二天清晨熬粥时,兰音舀起一勺糙米,动作顿了顿。她打开小陶罐,捻出几颗红枣,用清水洗净,又仔细地剔去枣核,将它们切成细碎的小块。犹豫了一下,又添了几粒枸杞。
当滚烫的粥水翻滚起来,那些暗红和艳红的碎粒在米汤中沉沉浮浮,渐渐将粥水也晕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暖的琥珀色。枣香和米香混合在一起,在清冷的晨间弥漫开一种令人心安的甜暖气息。
晏清坐在桌边,正低头整理着去书院的书袋。当那碗颜色明显与往日不同的粥被放在她面前时,她的动作停住了。
热气蒸腾中,她看到了那些漂浮的红色碎屑,闻到了那股独特的、温暖的甜香。她抬起头,目光飞快地掠过兰音的脸。
兰音正垂着眼,将另一碗粥放在楠儿面前,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只是煮了一锅再平常不过的粥。只是在她转身去拿咸菜时,晏清敏锐地捕捉到她唇角一丝极其细微、如同被风吹皱的水面般稍纵即逝的弧度。
晏清低下头,拿起勺子。她舀起一勺温热的粥,小心地吹了吹。
红枣的软糯香甜和枸杞微妙的甘苦在口中化开,混着糙米的朴实味道。那甜味并不浓烈,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长久以来笼罩在这个破败小屋里的苦涩与冰冷,一路熨帖到心底。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一碗粥喝得干干净净。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火光映照着兰音安静侧坐的身影。晏清收拾好碗筷,背上书袋准备出门。经过灶台时,她的脚步似乎微微一顿,目光落在那只装着红枣枸杞的小陶罐上,罐口被一块干净的布仔细地盖着。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拉开门,走进了深秋清冷的晨风里。
门扉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寒意。兰音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小陶罐温润的陶壁。
灶火的暖意包裹着她,空气里还残留着粥的甜香。她低头看着自己冻得微红、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冰冷刺骨的手指,一种极其陌生的、如同初春冻土下悄然萌动的暖意,正沿着血脉,极其缓慢地流向四肢百骸。
那捆悄悄多出来的干柴,那几颗在粥里沉浮的红色果实,它们本身微不足道,却像是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正一圈圈地,温柔地,融化着坚冰。
兰音蜷缩在晏清的怀里,身体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带着防御性的僵硬。
数月来晏清笨拙却持续的关怀,那些清晨的药汁、灶膛里多出的干柴、混着红枣枸杞的暖粥、还有那方紧贴心口的水青色手帕…… ↑返回顶部↑
又过了几日,晏清从镇上抄书回来,照例是披着暮色。她解下肩上的旧布包袱,里面是刚领到的、微薄的抄书钱和墨铺老板作为谢礼包的一小包劣质粗茶。
她像往常一样,将包袱放在堂屋角落的破木箱上。但这一次,她的动作似乎比平时更匆忙一些,甚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兰音正在里屋哄楠儿入睡。等她出来时,一眼就看见灶台最干净的一角,静静地躺着一个用粗糙草纸仔细包成的小方包。纸包没有系绳,只是对角叠着,仿佛随时等待被打开。
她走过去,指尖触碰到纸包,里面是几粒饱满、暗红的干枣,和一小撮颜色鲜艳、如同凝固血滴般的枸杞。是镇上新到的山货,价格对于她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绝非可以随意“顺便”带回来的零嘴。
晏清已经坐在那张瘸腿桌前,借着窗外最后一点天光,翻开了账本。她低着头,额发垂落遮住了眼睛,握笔的手指似乎格外用力,指节都微微泛白。
仿佛灶台上那个小小的纸包与她毫无关系,又仿佛全部的注意力都钉在了眼前的数字上,只有微微发红的耳根泄露了一丝不自然。
兰音拿起那包珍贵的红枣枸杞。草纸很薄,几乎能感受到里面果实圆润的形状。红枣特有的、带着阳光气息的甜香和枸杞微酸微苦的药气,丝丝缕缕地钻入鼻端。
她没有回头去看那个在蜡烛尚未点亮的光线里,显得有些僵硬的身影。只是默默地将纸包收进了灶台深处一个干燥的小陶罐里。罐子里原本空空如也,如今多了这点温暖的红色,竟显得不那么凄凉了。
第 21 章
第二天清晨熬粥时,兰音舀起一勺糙米,动作顿了顿。她打开小陶罐,捻出几颗红枣,用清水洗净,又仔细地剔去枣核,将它们切成细碎的小块。犹豫了一下,又添了几粒枸杞。
当滚烫的粥水翻滚起来,那些暗红和艳红的碎粒在米汤中沉沉浮浮,渐渐将粥水也晕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暖的琥珀色。枣香和米香混合在一起,在清冷的晨间弥漫开一种令人心安的甜暖气息。
晏清坐在桌边,正低头整理着去书院的书袋。当那碗颜色明显与往日不同的粥被放在她面前时,她的动作停住了。
热气蒸腾中,她看到了那些漂浮的红色碎屑,闻到了那股独特的、温暖的甜香。她抬起头,目光飞快地掠过兰音的脸。
兰音正垂着眼,将另一碗粥放在楠儿面前,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只是煮了一锅再平常不过的粥。只是在她转身去拿咸菜时,晏清敏锐地捕捉到她唇角一丝极其细微、如同被风吹皱的水面般稍纵即逝的弧度。
晏清低下头,拿起勺子。她舀起一勺温热的粥,小心地吹了吹。
红枣的软糯香甜和枸杞微妙的甘苦在口中化开,混着糙米的朴实味道。那甜味并不浓烈,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长久以来笼罩在这个破败小屋里的苦涩与冰冷,一路熨帖到心底。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一碗粥喝得干干净净。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火光映照着兰音安静侧坐的身影。晏清收拾好碗筷,背上书袋准备出门。经过灶台时,她的脚步似乎微微一顿,目光落在那只装着红枣枸杞的小陶罐上,罐口被一块干净的布仔细地盖着。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拉开门,走进了深秋清冷的晨风里。
门扉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寒意。兰音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小陶罐温润的陶壁。
灶火的暖意包裹着她,空气里还残留着粥的甜香。她低头看着自己冻得微红、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冰冷刺骨的手指,一种极其陌生的、如同初春冻土下悄然萌动的暖意,正沿着血脉,极其缓慢地流向四肢百骸。
那捆悄悄多出来的干柴,那几颗在粥里沉浮的红色果实,它们本身微不足道,却像是一颗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正一圈圈地,温柔地,融化着坚冰。
兰音蜷缩在晏清的怀里,身体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带着防御性的僵硬。
数月来晏清笨拙却持续的关怀,那些清晨的药汁、灶膛里多出的干柴、混着红枣枸杞的暖粥、还有那方紧贴心口的水青色手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