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来也怪,沈侨菲出生后,她爸信了大师的话,像是被开了天灵盖,在连续三次创业的挫败面前,终于看向炒股赛道,开始和股友们谈经论道。
  沈侨菲含着奶嘴,坐在她爸的电脑桌边,看着她爸没日没夜蹲坐屏幕前,分析红绿曲线走势。她爸说,炒股就是创业。从收集资讯,分析产品前景,到和股友们互换信息,她爸坚持不挪动半分沈侨菲房间的床头,并硬生生顶住妻子谩骂的压力,将家里所有余钱投入股票市场中。没想到多次操作之下,咸鱼翻了身,本金在股票中翻了一百倍,还把前三次创业的损失拉回正值,甚至还绰绰有余。
  创业也好,投资也罢,能赚到钱的,靠努力的同时也靠运。
  沈侨菲她爸认为,女儿是家里的招财星,更加笃定大师多年前预言的现世真理。于是,初中将沈侨菲送出国留学后,沈父将目光投向岭南省城老街区的商铺,开始买入并对外出租。在中国房地产腾飞的十来年间,商铺租金水涨船高,老街区更是因为客流量大,出现一铺难求的情况。沈家借势成立地产公司,跻身富起来的创一代。
  花五百元请来的大师,铺垫了沈家二十来年的财富,沈侨菲她爸对女儿的命数更是深信不疑。考入纽约服装设计学院后,老父亲对女儿收到的录取通知提不起劲,反说书读完了就马上回家,家里的房车都为你准备好了,相亲对象也帮你看好了,你找个看顺眼的,台阶以上的嫁了,背靠两家大树,再好好相夫教子,这样强强联合,才能培育出优质后代。
  挂了越洋电话的沈侨菲,坐在哈德逊河畔的高级公寓里想了又想,终是恍然大悟,原来她的命数早就被大师和她爸给设计好了,照做就行。
  打包行囊,留学归国后的沈侨菲见了三任相亲对象,无一不是形状各异,但富得流油。
  有做鞋厂的小儿子,手上的品牌价值过亿,开口要送沈侨菲一个公司打理;有做牛肉丸起家的文艺男,说生产丸子的机器二十四小时运作,钱无需操心,只需陪着他风花雪月;也有同样留学归国的互联网创一代,比沈侨菲大十来岁,认为家里正妻必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五花八门的相亲条件只有一个共通点:钱,沈侨菲无需挣,但孩子必须生。
  沈侨菲看着男人们发来的信息,抬起头对父亲说,她想去北京上海找工作。父亲皱着眉头,说她肯定受不了朝九晚五那份苦,还不如回自己家公司打份工。沈侨菲又说她想创业,父亲更是冷笑不已,说她不知天高地厚,整日异想天开。
  “我当年创业三次,连输三次,你以为你有这种连续爬起的骨气吗?”
  “要不是你爸我的眼光足够好,投股票,买商铺,入局房地产,你以为能有钱送你出国留学啊?”
  “女人家要学会安分点。爸妈都为你把基础打好了,你不想上班就在婆家呆着也没关系。那些做事业的女性,到头来还不是得找人结婚?”
  “女儿,时间不等人啊,年轻才是本钱,你别等年纪大了,选择少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手机信息催促在响,像即将交卷的考试铃,逼迫沈侨菲交出她的下半生。在父亲喋喋不休的唇齿之间,沈侨菲叛逆地意识到,她从未拥有过钱。她所拥有是父亲的给予,父亲的期望和父亲希望她从一而终服从的指令。
  谈不拢的第二天,沈侨菲从家里搬了出去,不作声响跑到骅城。父亲气得把她的银行卡断了,笃定她在外头挨不过三个月。沈侨菲一心急,入职了司空婧做前台时的婚纱公司,当起了拿着最低时薪的设计实习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