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细思极恐(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科举!”
  韩阁老猛地睁开眼睛,他想到了症结。
  陛下为什么对文官不满,症结就在于科举。
  “阁老,你刚说科举?这事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你不懂。”
  韩阁老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内走来走去,表情显得很凝重,气氛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韩夫子则是一脸懵逼,完全不明白这里面的联系。报纸和科举又有什么关系。
  好长时间过去,韩阁老才发出一声叹息。
  “天下四大书院,看样子是时候做出一点改变了。”
  陛下为何对科举不满。
  放眼朝堂,内阁九人,都出自四大书院。朝堂上下,三分之一还多的人出自四大书院。
  三年一次大比,排名前一百的进士,四大书院就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名额。
  从地方到朝堂,处处都是四大书院的影子。
  与其说是朝臣帮着皇帝治理天下,不如说是四大书院在治理天下。四大书院隐于背后,通过科举,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操控着整个天下。
  这就是皇后娘娘说读书人试图以教导皇子读书,从而操控皇子的思想和言行,进而操控朝堂。
  这句话很严重,但是陛下从始至终都没有反驳过这句话,私下里似乎还是赞成的。
  历代教导太子的夫子,也都出自四大书院。
  比如韩夫子,比如他韩阁老都是四大书院出来的学生。
  细思极恐啊!
  本朝历代太子,少有下场好的。最后顺利继承皇位的几个太子,政治才干也是平平。只有成宗皇帝,完成了西击戎狄,北驱辽人,南平民乱。同时民生经济齐齐发展,文化璀璨。那个年代,诞生了很多后世称颂的文臣武将。
  可谓是将星云集,文坛盛世。
  武宗皇帝的功勋,都是站在成总皇帝打下的基础上面。却没有实现成宗皇帝时期的文化灿烂和民生经济发展。
  所以武宗只能是“武”,成宗才是“成”。成,成就,集大成者也!
  可见在百官心目中,成宗帝的地位那是极高的。
  成宗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接受过传统太子教育,却以太子身份登基继承皇位的人。
  韩阁老心中可谓是忧心忡忡。
  元士修只是个小人。
  可是从这个小人身上却折射出陛下和皇后娘娘对四大书院的不满,对朝堂格局的不满。
  元士修在报纸上大骂读书人私心重,其实内核是在骂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都在标榜天下为公,可是干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为公。就连教导皇子这样的头等大事,都是满满的私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