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63节(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斗蓬喃喃道:“怪不得,商朝可以接受和允许一些战败的鬼方部落投降,连带着接受他们的守护神也可以成为商朝的神明与祖先,原来,是这位邪天帝本身就算是王亥融合了那些鬼方神灵与蛮王魂魄后,形成的一个混合体,新神明啊,那在我看来,这个新神邪天帝虽然力量强大,但已经不完全是站在商朝的立场之上了,甚至,是王亥的成份更多一些,还是那些鬼方神和蛮族的战神居多,都不好说了啊。”
  老祖点了点头:“是的,王亥在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宽容温和的人,一生行商游走天下,广交朋友,为人也豪爽,几乎从不得罪人,除了最后那次被美色所诱,酒后失德铸成大错外,从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可是,在他惨死之后,又被绵臣作法,把他的魂魄禁锢在被大卸八块的身体之上,尤其是两根大腿骨之上,承载了他大部分的怨气与痛苦,所以,死后的王亥,就成为了一个怨念深重的邪神了,只不过,这个邪神无法上天,而是给禁锢在这尸骨之中。”
  黑袍突然眉头一皱:“不对啊,王亥的魂魄没有给得到解救,商人为何不去想办法放他出来呢?作为子孙这可是大大的不孝啊。”
  老祖叹了口气:“那是因为有易氏部落的巫师用了极为恶毒的诅咒,以王亥之弟的血肉作为魂引,把王亥的魂魄封印在了自己的骨头里,让他永世不得超生,除非是有王亥之弟亲自来解咒,不然无法将其释放。”
  “可是王亥的那个弟弟,在上甲微前来为王亥复仇之前就死了,所以这个咒成了死咒,无法化解,王亥的怨魂就这样给束缚在体内,无法释放,但时不时地会托梦给历代商王,要他们按自己的意志行事,那面蛮皮战鼓,就是王亥要求制作的,大概他在死后接触到的一些神秘而黑暗的神迹,让他知道,只有靠某些血腥残酷的仪式,汇合了一些异族神灵的力量,才能将之解脱,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历经了千年之后,居然是鬼方邪神加上这蛮皮战鼓的合力,将之从自己的残骨中解脱了出来,从此,邪天帝现世了。”
  斗蓬长叹一声:“原来如此,这还是要靠外力,异族神灵的力量,大概也要靠战场上大量战死者的魂魄被吸引,以其灵力菁华相助,才能让王亥挣脱束缚,与同样挣脱束缚的蛮王与鬼方邪神的魂灵融合在一起,成为强大的邪天帝,经历了这千年痛苦与折磨的王亥,恐怕也早已不把商人视为自己的族人和子孙后代,而只是自己可以驱使的奴隶与仆从而已,或者说,他的身上有着想要征服全天下的鬼方诸神,想把鬼王没有做到的事情,通过商人来做到。”
  老祖点了点头:“也可以这么理解吧,邪天帝出现之后,一方面要求商朝后面的诸王,不断地增加人祭人殉的数量,在霍州峡谷之战中尝到了足够好处的商朝统治者们,对此要求是毫不保留地接受了,而另一方面,这邪天帝也以商朝祭祀主神的名义,要求商朝开始向着四方扩张,尤其是对于东方的淮夷,他将之称之为商朝的死敌,是必须征服和消灭的,淮夷之地,也是必须要夺取的,这让商朝从武丁死后,就撕毁了与淮夷的盟约,转而再次向他们发起大规模的战争。”
  黑袍的眉头一皱:“这种背信弃义的事,在那个时代会惹怒天下人吧,也会遭遇反噬的,我不相信商朝当时无人阻止,傅说就不可能视而不见。”
  老祖冷笑道:“傅说都多大岁数了?在武丁死之前,他早就离世了,邪天帝一直蛊惑的是商朝的其他贵族们,在他们这里不时地展现强大的法力,也在武丁后来征伐其他蛮夷,如土方,巴方等诸侯的时候,邪天帝赐予过出征军队祝福,也给了他们不少强大的武器,甚至用在傅平身上的鬼兵药丸,也时不时地给商军提供几个,只要有十几个鬼兵在战场上出现,对着敌军放手大杀,那即使是千军百车,也很难阻挡,二位都亲眼见过鬼兵的威力,应该知道我所言非虚。”
  斗蓬哈哈一笑:“鬼兵既然在今天也很难抵挡,强大善战如刘毅的豫州军团,数万精兵老兵,也给几百鬼兵完全打垮了,刘裕若不是如有神助,找到了对付鬼兵的办法,恐怕他自己也无法战胜鬼兵呢,更不用说这是在商朝的时候,面对装备简陋,武器落后,又信鬼神的当时的军士,只怕看到鬼兵出现,就会吓得望风而逃呢。”
  老祖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只不过当时的鬼兵比现在还不稳定,经常是变成鬼兵后会反过来攻击本方的将士,无差别地乱杀,对此,邪天帝解释道是因为商朝人心不诚,不相信他邪天帝的力量,甚至在内心深处认为鬼兵过于凶残,是不祥之物,所以惹恼了鬼兵,加以反噬,这让傅说和武丁也不敢公开反对使用鬼兵了,就这样,邪天帝一步步地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在武丁死后,几乎可以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商朝诸王了。”
  黑袍的眉头一皱:“那这邪天帝指挥着商朝军队征战天下,消灭诸侯,地盘越来越大,可为何在后面的一两百年时间里,商朝也没有灭掉淮夷,就连西部关中陇右之地,也完全交给了周国呢?”
  老祖叹了口气:“因为邪天帝所要的,是血腥杀戮,而不是征服,所过之处,焚寨灭部,要么杀人于战场,要么把人作为祭品,这激起了淮夷各部的殊死抵抗,他们也有自己的守护神,在江淮之地,水网密集之处,战车无法发挥大的作用,反而淮夷族人神出鬼没,利用舟船在水网地带迅速机动,经常可以打掉商军的补给辎重,即使是前线的商军战争取胜,也很难巩固所占之地,最后只能被迫撤军。”
  第5617章 商朝兵锋向西北
  老祖勾了勾嘴角,继续说道:“这种打法,虽然可以俘虏很多淮夷族人回来作为人祭,但是并不能实现有效的地盘扩张,即使是留下一些驻军保护着奴隶和平民试图在当地定居下来,进行耕作,淮夷也经常会突袭,或者是他们的守护神兴风作浪,制造各种灾异,让人无法定居,只能离开。等到商朝军民一走,淮夷复归,如此反复拉锯,倒是让邪天帝吃祭品吃了个饱,却是让包括商军在内的双方,陷入了无休止的仇杀之中。”
  黑袍叹了口气:“原来如此,这么说来,商朝自武乙之后,对于淮夷的百年战争,就没有真正地取得胜利过了?可是史料和甲骨文上的卜辞纪录,直到商纣王时,商朝才大规模地用兵东征淮夷啊。之前好像没怎么打仗呢。”
  老祖微微一笑:“因为在武丁之后小试了几次,最后无法消灭淮夷,连一些边境小部落都无法打服,而北方的鬼方余部,并州的白狄部落,包括关中的犬戎部落,这时候却慢慢地成了气候,商朝的用兵,开始大规模地转向了西方和北方,而邪天帝本人,更喜欢羌人的魂魄作为献祭,于是就引导商军和其仆从诸侯,在这个方向开始大举用兵了,赢部落作为商朝历代分封在东夷地区的大部落,也是在这个时候,给迁往了关中陇东一带,成为了西陲大夫呢。”
  斗蓬的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么说来,武丁死后,商朝的用兵方向,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邪天帝所决定的?而且他不怎么去打淮夷,而是用兵西方,北方的羌人与北狄,还有那些鬼方残部?”
  老祖点了点头,正色道:“淮夷那边,人不好抓,他们多是隐居在深山之中,建峒寨而居,此外就是会有多个寨子,战事不利时就会退往备用山寨,商军虽然经常取胜,但很难俘虏大量人口用于人祭,而且劳师远征,在这里作战,得不偿失,除了增加和淮夷部落之间的仇恨外,没有什么大的实质性作用,对于商朝想要的两大诉求,一是土地,二是人口,都可以说作用微乎其微。”
  “可以羌人和北狄那里不一样,那边有大量的人口,可供掳掠,商朝的战车与骑兵,可以在一马平川的并州与关中之地上作战,尤其是在并州,散布着大量戎狄部落与鬼方部落的残部,他们没有统一的君长,虽然有些部落有数千甚至上万战士,实力强大,但毕竟跟当年的鬼方大军无法同日而语,而且,这些部落很多在鬼方入侵之后,学到了鬼方先进的战争技术,这让他们实力大增,以前是被商朝甚至是夏朝军队一击而溃的,但在几十年后,拥有了鬼方的战车,军械,皮甲,马鞍,甚至是骑射之法的北方狄人,在并州一带的各个部落,则成为了商朝的心腹之患。”
  黑袍摇了摇头,说道:“这并州之戎,不是一直存在的嘛,当年陶寺被南下的鬼方与石峁部落联手消灭后,并州一带就成了各路戎狄部落的大本营了,从夏到周,其都城都是向南过了黄河设在中原一带,并州成为了蛮荒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各路蛮夷部落横行,有商一代,似乎也没有把他们给驱逐吧。”
  老祖往往一笑,说道:“是的,陶寺,或者是安邑这几个大城邑,商朝有些驻军,但这也只限于并州南部的盆地,出了霍州峡谷后,无论是晋中地区的召方,还是更往北的晋北方戎,都是不服从于商朝,甚至不接受其封号的大型北狄部落,这些人在商朝前中期时都经常袭扰商朝,遇到攻击则远远逃离,在鬼方入侵之后,他们学到了鬼方的不少战争技术后,更是来去如风,很快成为了商朝的心腹之患,甚至是商王出去田猎时,都受到他们的攻击挑衅,在平时,更是经常出击掳掠商朝的人口,最多的一次甚至达数百人之多,就跟后世的匈奴,鲜卑经常犯塞犯边,掳掠边民而去。而那时,还没有长城呢,商朝的北方城邑,不堪其苦,这就有了几次商王亲征的战争。”
  斗蓬勾了勾嘴角,说道:“好奇怪啊,商朝上次大败鬼方,居然也没震慑住这些蛮夷,让他们乖乖地臣服,怎么又反了?”
  黑袍冷冷地说道:“夷狄叛服无常,历代有之,商朝没有借打败鬼方之后的机会,在晋中平原建筑象太原这样的大城,把势力进一步向北推进,这才是夷狄作乱的根本原因,直到后世周朝时,桐叶封棠,把周朝王子分封到晋中一带,建立了晋阳城,当时周公本意可能是想让那个王子死于狄人之手,以免威胁天子之位,可没想到,最后居然成了晋国的起源,只能说造化弄人啊。”
  老祖点了点头:“是的,作为中原的农耕王朝,想要驱逐夷狄,光是军事上胜利,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得建立城邑,在大河边上实现农耕,把草原变成农田,这才能引来人口,在城邑四处扩散分支,最后长久地定居下来,商朝这时候,只在晋南有几座城邑,霍州峡谷以北,那是处处草原牧场,到处是戎狄的家园,并没有因为打败鬼方而有所改变。”
  “但是,随着召戎和方戎先后反叛,商王也开始在这个方向用兵,同时,在西边的关中,各路羌人,犬戎,也开始纷纷异动,周部落在这个时候,在他们所谓的周太王,也就是古公檀父的时期,被犬戎部落中的昆戎部落所逼迫,无法在原来的豳地立足,只能一路逃亡,之前我们说周部落是逃到了周原,其实,并不是非常准确,他们是分两路逃亡的,一路是向西南方向,逃向了在周原一带,与他们有着姻亲关系的羌戎,想去投靠他们,而另一路,则是由周太王的长子和次子,也就是泰伯和仲雍所率,带了一半的族人向东逃跑,一路向着他们祖先后稷时期,曾经长期分封居住过的并州之地所进发。”
  第5618章 大难临头各自奔
  黑袍突然说道:“等等,这好像不对啊,这周太王之子泰伯和仲雍,不是去的江南的吴国,在那里劝课农桑,成为了吴国的始祖吗?怎么去的是并州?”
  老祖平静地说道:“那是后人的以讹传讹,或者是忽略掉了中间传承的几代了,周太王把部落一分为二,自己带着幼子季历和一半的族人西去投靠了羌戎,来到周原地区,另一半族人跟着太伯和仲雍走,这可是在商朝,从陇右岭表之地,到江南的吴地,要走恐怕上万里,而且那时候可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王朝,大路相通,一路平安,到处是游牧的部落和不服王化的强盗,那区区千余人的部众,别说到江南,恐怕连河南之地都走不到,就会给人消灭和吞并了。”
  “至于史记之中所说的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于季历奔吴,那不过是后世的儒者为了营造出一种兄弟谦恭,全家亲情的人伦之美,而刻意作的掩饰,泰伯和仲雍带了部份族人,去了后稷最早在并州的封地,也就是后来春秋时的虞国附近,这是为了把族人一分为二,增加活下去的机率,毕竟刚刚被犬戎之中的昆戎所驱逐,还要面临追杀,要是族人全在一起,遇到强敌,可就灭族了,这和后世秦人被封到关中时,也是把部众亲族分为两支异地安置,最后在西犬丘的嫡流灭族,但秦人还是活了下来,就是因为还有一支在别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