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63节(3 / 3)
斗蓬点了点头:“这叫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是避祸之举,尤其是在实力弱小或者是逃难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其实,夏朝灭亡时也是这样,夏桀带着大部分的宗室成员一路向南,逃向了巢地,而他的少子淳维则带了一部分的族人,以及夏桀的部分嫔妃,一路向北地逃到了草原之上,成为了匈奴的始祖,也是这个道理,周人当年被犬戎所逼迫,举族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豳地,恐怕,情况比起夏桀逃亡,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祖点了点头,回道:“是的,所以周人是分别向两个方向逃难,一路是向东,到并州,向名义上的宗主国商朝求救要收留,虽然在商朝看来,他们是羌人,是蛮夷,但周人历来也受到过商朝的册封,向商朝哭诉祖地被新来的犬戎甚至是鬼方部落所占,自己无处可去,只能回到祖先在夏朝甚至是古唐时受封的地方,在蛮夷横行的地方求一小块生存之地,想必商朝也不会拒绝。”
“当时的商王庚丁心一软,加上正好他正率军在并州一带,与召方,方戎作战,这些从关中流浪而来的周人,还参与了他的战争,立了一些功劳,于是庾丁干脆把原来姒姓虞国一带的地盘,也就是尧舜时期周人的故地,几十里地的一块地盘,划给了太伯,仲雍的这一支,这个国家,就被称为虞国,当然,这个虞国的说法,在商朝这时没有正式册立,只能说,是在虞国故地,册封他们为一个小小的诸侯而已,正式叫虞国,那还是在周朝时,到了仲雍的后人周章的时候,才给封在这块地方,称为虞国呢。”
斗蓬反问道:“那难道江南的那个吴国,就是个谎言了?是那个吴国的土著居民,冒认了太伯和仲雍?”
老祖摇了摇头:“这倒也不是,太伯确实一直在虞国,而那仲雍,可能在虞国建立,安定之后,他或者是他的子孙,后来有随着后世商王东征淮夷过,而某个子孙则趁机过了长江,到了江南,在江南之地遇到了当地的吴人,靠了他们先进的种植粮食的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战争技术,这个子孙成了吴人的首领,被推举为王,考虑到商纣王后来征东夷的大军很多不愿意臣服于周,而是自行溃散,就地落户,这个推测还是很有可能的。”
黑袍笑道:“可是这些子孙跟周朝乃是同族,同族之人为何不去相认,还要逃到远远的吴地呢?”
老祖微微一笑:“那傅说还是北狄之人呢,霍州大决战的时候不也是没帮着同族和鬼方,而是帮了商朝吗?在古人的心中,忠在孝之上,商朝给了周人大恩,赐他们土地,让他们建国,对于太伯和仲雍这一支来说,更是直接让他们回了千年前的祖地,还是派兵给他们建国,护送的,这份恩情,值得他们全力回报,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支虞国,在商周之战时,一直站在商朝这边,所以史书里才特意地隐去了他们的这段经历,直接说太伯和仲雍是跑到了江南吴地建国吧。”
斗蓬长叹一声:“原来如此,不过,我有另一个疑问,这支周人在并州的虞地建国成功了,从此也感恩商朝,可另一支嫡流的周人,到了周原,也是在商朝的扶持下才站稳脚跟,他们为何就不感恩呢?”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这说起来就话长了,你们不要急,听我继续说这周部分的发家史,也伴随着这商朝最后的百余年历史。”
黑袍与斗蓬的眼中冒出了期待而兴奋的光芒,同声道:“弟子洗耳恭听。”
老祖正色道:“其实,在之前的商王武丁时代,鬼方的主力是从北边,从并州而来,武丁通过苦战,终于将之击败,这点我们前面说过了,而在关陇这里,从岭表到陇右河西,鬼方的数十个部落,也作为其偏师,联络了当地的羌戎,犬戎,义渠等西戎部落,也是向着那些忠于商朝,不肯与之一道的部落开战,周部落当时也一度加入了这个鬼方联盟,但他们比较聪明,一直没有直接跟商军王师交手,而是远远地躲在后面观望。”
“可是,等武丁打败了鬼方主力,击杀了鬼王之后,并州一带安定了,而关中这边的鬼方别部,还有那些那几年跳得最凶,想要报开国时被商朝各种屠戮的旧仇的各路西羌部落,可就惨了。”
第5619章 西羌惨败犬戎来
说到这里,老祖的嘴角边勾起了一丝诡异的笑容:“真正的鬼方别部倒是跑得最快,因为他们本就不属于这里,而世居于此的羌戎,就成为了第一批给重重打击的对象,他们的几十个部落,被武丁后来派来的讨伐军所击破,成千上万的羌人,被俘虏回到了商朝,作为祭品,或者说是作为奴隶,连一直与周部落联姻的几个部落,都给打得几乎灭族,可以说,这是商朝开国以来,以庇护夏朝遗民为借口,对西羌部落发起大规模战争后,羌戎再次经历的一场浩劫。”
黑袍的眉头微微一皱:“听您这样一说,又是犬戎又是羌戎的,有什么区别吗?难道不都是西羌蛮夷?”
老祖摇了摇头,说道:“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区别不小,羌戎或者说西羌,那是自上古时期的古羌人,如果要作个类比的话,那就差不多是从陇右到河湟,河西一带的羌人,他们半耕半牧,有时候也定居,战斗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是太高。因为稍有一些强大的部落,那就会想着东进,最后融入华夏一族,这个古羌集团就是西羌,象大禹,姜子牙等人都出于这个集团。”
“而犬戎就复杂得多了,他们融合了不少鬼方部落,北狄部落,要类比的话,更象是胡夏,主要活动的地区,是在岭表一带,与西羌的分界线,也正是这关中北部的山岭,他们更多的是纯游牧的草原部落,来去如风,慓悍凶残,极富攻击性,所以周人可以跟西羌和平共处上千年,,关系还不错,但是犬戎在会合了鬼方势力之后,实力大增,很快就要来攻打周部落了。”
“在商王武丁的时期,周部落居于豳地,从夏朝时期的公刘带着部落迁到这里后,他们已经在这里过了数百年,这地方是分隔岭外和陇右的一个重要地点,虽然土地肥沃,草场丰美,但也成为犬戎南下进入关中陇右的必经之路,以前周部落背靠西羌,同气连枝,受到攻击后可以召唤羌人盟友来援,这让犬戎不敢轻易地进攻周部落,因为那个时候的犬戎,可以看成类似后世秃发部,乞伏部这种从北方草原跑到岭表一带的草原别部,属于北狄一系,他们自身的军事实力也算不得太强,对有羌人支援的周部落,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可是,在武丁打败了鬼方部落之后,这些犬戎部落也迅速地和一些鬼方别部产生了接触和联系,收留了战败的鬼方部众,向他们学到了在当时强大的军事技术,到了周太王的时期,犬戎部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好战,要消灭周部落是随时的事,只不过是忌惮周部落背后的西羌联盟的实力,这才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西羌联盟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昏了头,他们自以为商朝的精力在用于收服并州一带的各种蛮夷,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翻过陇山,越过今天的大散关,向着关中地区进发,想要攻打和占领那些忠于商朝的诸侯国之地。这引起了商王祖甲到康丁的不满,于是连年派出偏师,包括赢部落这样的诸侯,向着西羌部落,大举用兵,数年之间,就大破羌军,连两个羌部大首领,都给俘虏,捉回朝歌当成了祭品。”
“经此战役,西羌各部的实力也严重削弱,就连周部落,也因为对这些西羌盟友提供了一些后勤支援,连带着被商军讨伐了一把,伤亡惨重,就在这种西羌部落受到重创的时候,犬戎来了。”
“这些犬戎部落,或者说融合了不少鬼方部落的新犬戎,也来了个先礼后兵,先是派人过来要求当时周部落的首领,也就是周太王古公檀父,要交出大量的牛羊和谷物,以作支援犬戎部落过冬,如果不给,那犬戎就会自己来取。周部落当时的实力哪里是犬戎的对手,只能不情不愿地交出了大量的牲口和粮食。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可以来个粮食换和平。”
“可是一年过后,犬戎使者又来了,他们看穿了周部落的虚弱无力,更是看清楚了周部落背后的西羌联盟,已经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出兵援周了,于是这回不仅是要周部落更多的牲口和粮食,还要周部落把地盘让出来,允许犬戎族人也进来放牧,还要跟周部落学习农耕的技术,当然,回报是他们答应帮周部落去向商朝复仇。”
黑袍冷笑道:“这就是赤裸裸地想要派兵进驻,继而吞并周部落,要是连这也答应,这古公檀父可就真是个大傻瓜了,这么看来,要么一战,要么逃跑,没有别的选择了。”
斗蓬勾了勾嘴角,说道:“也许,多出点东西,换来商军或者是西羌军队过来驻守,也是个选择吧。”
老祖摇了摇头,说道:“这点没的选,商军在大破西羌之后,主力就撤回去了,带走了大量的俘虏和战利品,西羌部落从此一蹶不振,也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点,犬戎才想要南下,周部落只不过是因为身处南下的咽喉要地,才给驱逐,这两方势力都不足以依靠,所以周部落只能一边压抑族人们想要拼死一战,以卵击石的悲愤心情,一边把部落分成两半,一半由太伯和仲雍率领,东渡黄河去并州祖地,求商朝收留,另一半则是由古公檀父自己和幼子季历所率领,南下去投靠有姻亲关系的西羌部落,以求庇护。”
黑袍笑了起来:“看来这西羌部落也是挺仗义的,居然让出了周原,岐山南侧之地,给这些落难的亲家过来居住,他们难道就不怕周人反过来夺了自己的地盘吗?”
↑返回顶部↑
老祖点了点头,回道:“是的,所以周人是分别向两个方向逃难,一路是向东,到并州,向名义上的宗主国商朝求救要收留,虽然在商朝看来,他们是羌人,是蛮夷,但周人历来也受到过商朝的册封,向商朝哭诉祖地被新来的犬戎甚至是鬼方部落所占,自己无处可去,只能回到祖先在夏朝甚至是古唐时受封的地方,在蛮夷横行的地方求一小块生存之地,想必商朝也不会拒绝。”
“当时的商王庚丁心一软,加上正好他正率军在并州一带,与召方,方戎作战,这些从关中流浪而来的周人,还参与了他的战争,立了一些功劳,于是庾丁干脆把原来姒姓虞国一带的地盘,也就是尧舜时期周人的故地,几十里地的一块地盘,划给了太伯,仲雍的这一支,这个国家,就被称为虞国,当然,这个虞国的说法,在商朝这时没有正式册立,只能说,是在虞国故地,册封他们为一个小小的诸侯而已,正式叫虞国,那还是在周朝时,到了仲雍的后人周章的时候,才给封在这块地方,称为虞国呢。”
斗蓬反问道:“那难道江南的那个吴国,就是个谎言了?是那个吴国的土著居民,冒认了太伯和仲雍?”
老祖摇了摇头:“这倒也不是,太伯确实一直在虞国,而那仲雍,可能在虞国建立,安定之后,他或者是他的子孙,后来有随着后世商王东征淮夷过,而某个子孙则趁机过了长江,到了江南,在江南之地遇到了当地的吴人,靠了他们先进的种植粮食的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战争技术,这个子孙成了吴人的首领,被推举为王,考虑到商纣王后来征东夷的大军很多不愿意臣服于周,而是自行溃散,就地落户,这个推测还是很有可能的。”
黑袍笑道:“可是这些子孙跟周朝乃是同族,同族之人为何不去相认,还要逃到远远的吴地呢?”
老祖微微一笑:“那傅说还是北狄之人呢,霍州大决战的时候不也是没帮着同族和鬼方,而是帮了商朝吗?在古人的心中,忠在孝之上,商朝给了周人大恩,赐他们土地,让他们建国,对于太伯和仲雍这一支来说,更是直接让他们回了千年前的祖地,还是派兵给他们建国,护送的,这份恩情,值得他们全力回报,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支虞国,在商周之战时,一直站在商朝这边,所以史书里才特意地隐去了他们的这段经历,直接说太伯和仲雍是跑到了江南吴地建国吧。”
斗蓬长叹一声:“原来如此,不过,我有另一个疑问,这支周人在并州的虞地建国成功了,从此也感恩商朝,可另一支嫡流的周人,到了周原,也是在商朝的扶持下才站稳脚跟,他们为何就不感恩呢?”
老祖勾了勾嘴角,说道:“这说起来就话长了,你们不要急,听我继续说这周部分的发家史,也伴随着这商朝最后的百余年历史。”
黑袍与斗蓬的眼中冒出了期待而兴奋的光芒,同声道:“弟子洗耳恭听。”
老祖正色道:“其实,在之前的商王武丁时代,鬼方的主力是从北边,从并州而来,武丁通过苦战,终于将之击败,这点我们前面说过了,而在关陇这里,从岭表到陇右河西,鬼方的数十个部落,也作为其偏师,联络了当地的羌戎,犬戎,义渠等西戎部落,也是向着那些忠于商朝,不肯与之一道的部落开战,周部落当时也一度加入了这个鬼方联盟,但他们比较聪明,一直没有直接跟商军王师交手,而是远远地躲在后面观望。”
“可是,等武丁打败了鬼方主力,击杀了鬼王之后,并州一带安定了,而关中这边的鬼方别部,还有那些那几年跳得最凶,想要报开国时被商朝各种屠戮的旧仇的各路西羌部落,可就惨了。”
第5619章 西羌惨败犬戎来
说到这里,老祖的嘴角边勾起了一丝诡异的笑容:“真正的鬼方别部倒是跑得最快,因为他们本就不属于这里,而世居于此的羌戎,就成为了第一批给重重打击的对象,他们的几十个部落,被武丁后来派来的讨伐军所击破,成千上万的羌人,被俘虏回到了商朝,作为祭品,或者说是作为奴隶,连一直与周部落联姻的几个部落,都给打得几乎灭族,可以说,这是商朝开国以来,以庇护夏朝遗民为借口,对西羌部落发起大规模战争后,羌戎再次经历的一场浩劫。”
黑袍的眉头微微一皱:“听您这样一说,又是犬戎又是羌戎的,有什么区别吗?难道不都是西羌蛮夷?”
老祖摇了摇头,说道:“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个区别不小,羌戎或者说西羌,那是自上古时期的古羌人,如果要作个类比的话,那就差不多是从陇右到河湟,河西一带的羌人,他们半耕半牧,有时候也定居,战斗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是太高。因为稍有一些强大的部落,那就会想着东进,最后融入华夏一族,这个古羌集团就是西羌,象大禹,姜子牙等人都出于这个集团。”
“而犬戎就复杂得多了,他们融合了不少鬼方部落,北狄部落,要类比的话,更象是胡夏,主要活动的地区,是在岭表一带,与西羌的分界线,也正是这关中北部的山岭,他们更多的是纯游牧的草原部落,来去如风,慓悍凶残,极富攻击性,所以周人可以跟西羌和平共处上千年,,关系还不错,但是犬戎在会合了鬼方势力之后,实力大增,很快就要来攻打周部落了。”
“在商王武丁的时期,周部落居于豳地,从夏朝时期的公刘带着部落迁到这里后,他们已经在这里过了数百年,这地方是分隔岭外和陇右的一个重要地点,虽然土地肥沃,草场丰美,但也成为犬戎南下进入关中陇右的必经之路,以前周部落背靠西羌,同气连枝,受到攻击后可以召唤羌人盟友来援,这让犬戎不敢轻易地进攻周部落,因为那个时候的犬戎,可以看成类似后世秃发部,乞伏部这种从北方草原跑到岭表一带的草原别部,属于北狄一系,他们自身的军事实力也算不得太强,对有羌人支援的周部落,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可是,在武丁打败了鬼方部落之后,这些犬戎部落也迅速地和一些鬼方别部产生了接触和联系,收留了战败的鬼方部众,向他们学到了在当时强大的军事技术,到了周太王的时期,犬戎部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好战,要消灭周部落是随时的事,只不过是忌惮周部落背后的西羌联盟的实力,这才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西羌联盟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昏了头,他们自以为商朝的精力在用于收服并州一带的各种蛮夷,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翻过陇山,越过今天的大散关,向着关中地区进发,想要攻打和占领那些忠于商朝的诸侯国之地。这引起了商王祖甲到康丁的不满,于是连年派出偏师,包括赢部落这样的诸侯,向着西羌部落,大举用兵,数年之间,就大破羌军,连两个羌部大首领,都给俘虏,捉回朝歌当成了祭品。”
“经此战役,西羌各部的实力也严重削弱,就连周部落,也因为对这些西羌盟友提供了一些后勤支援,连带着被商军讨伐了一把,伤亡惨重,就在这种西羌部落受到重创的时候,犬戎来了。”
“这些犬戎部落,或者说融合了不少鬼方部落的新犬戎,也来了个先礼后兵,先是派人过来要求当时周部落的首领,也就是周太王古公檀父,要交出大量的牛羊和谷物,以作支援犬戎部落过冬,如果不给,那犬戎就会自己来取。周部落当时的实力哪里是犬戎的对手,只能不情不愿地交出了大量的牲口和粮食。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可以来个粮食换和平。”
“可是一年过后,犬戎使者又来了,他们看穿了周部落的虚弱无力,更是看清楚了周部落背后的西羌联盟,已经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出兵援周了,于是这回不仅是要周部落更多的牲口和粮食,还要周部落把地盘让出来,允许犬戎族人也进来放牧,还要跟周部落学习农耕的技术,当然,回报是他们答应帮周部落去向商朝复仇。”
黑袍冷笑道:“这就是赤裸裸地想要派兵进驻,继而吞并周部落,要是连这也答应,这古公檀父可就真是个大傻瓜了,这么看来,要么一战,要么逃跑,没有别的选择了。”
斗蓬勾了勾嘴角,说道:“也许,多出点东西,换来商军或者是西羌军队过来驻守,也是个选择吧。”
老祖摇了摇头,说道:“这点没的选,商军在大破西羌之后,主力就撤回去了,带走了大量的俘虏和战利品,西羌部落从此一蹶不振,也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点,犬戎才想要南下,周部落只不过是因为身处南下的咽喉要地,才给驱逐,这两方势力都不足以依靠,所以周部落只能一边压抑族人们想要拼死一战,以卵击石的悲愤心情,一边把部落分成两半,一半由太伯和仲雍率领,东渡黄河去并州祖地,求商朝收留,另一半则是由古公檀父自己和幼子季历所率领,南下去投靠有姻亲关系的西羌部落,以求庇护。”
黑袍笑了起来:“看来这西羌部落也是挺仗义的,居然让出了周原,岐山南侧之地,给这些落难的亲家过来居住,他们难道就不怕周人反过来夺了自己的地盘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