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顾行渊看了她一眼,终是走上前,摘下她手中的灯盏,低声道:“这种灯不好,我让人明年做个不灭的给你。”
  沈念之“嗤”地笑了一声,却没说话。
  她转身要进屋时,忽然问了一句:“顾将军,这灯……你真信它能照亮什么?”
  顾行渊看着她没回头的背影,只低声应了一句:“我信它可以照亮你前行的路。”
  回到屋内,十分暖和,这边炉子烧的比京城旺。
  沈念之独自坐在窗边,眼前的灯火正一点点熄下去。
  她没吩咐霜杏收拾,也不许关窗,冷风透进来,将屋内灯盏吹得微晃。
  雁回城的上元节,和昭京太不一样了。
  这里没有花灯楼,没有绫罗玉马车,不见那些家家户户炫耀的新衣首饰,也没有谁在街头高声唱戏、吟词。
  人们裹着厚衣,在沙地上走得很快,灯盏也拿得很紧,生怕一不小心就灭了。
  他们放灯不是为了求情缘,更不是为了求富贵,而是为了祭先人、祈安宁。
  沈念之靠着窗,看着那远处街口的河灯一盏盏地飘过去,心里忽然浮起一阵奇异的静。
  昭京的上元节,她参加得多了。
  玉京楼上,酒席不散,宫里宫外都有人争相斗妍,谁家的女儿制的灯最巧,谁家的公子吟的诗最妙。热闹、绚烂、满城风光。
  可那时候,她从不觉得有趣。
  ——她记得自己十七岁那年,穿着盛服坐在楼上前观灯,左右都是借着她阿爷的面子奉承和夸赞,她提着一盏雕凤凰的琉璃灯,灯火灼灼,映着她耳侧红宝的光。
  可她眼里,只觉得腻烦。
  那时她喝了点酒,冷不丁开口说了句:“这满城都是灯,看了这么多,年年都是这些,真无趣。”
  嬷嬷吓了一跳,她却只是笑,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而如今,她却坐在这边陲的府邸别院里,看着城里人将一盏盏素纸灯放进河中,看他们不说话,只低头许愿。
  有老人牵着小孩,有军士默然立在河畔,也有人一个人点灯,点了十几盏才走。
  她忽然想,若是她阿爷还在……想到此处她忽然哽咽。
  风吹过,沈念之低头把披风扯紧了些,胸
  口微微闷痛,却没说。
  她看着桌子上被她带回来的灯,忽然觉得,比她以前见过的所有花灯都要明亮。
  “霜杏,帮我倒杯酒。”
  霜杏端了酒壶来,沈念之接过,不紧不慢地斟了一盏。
  她微微仰头,将那盏酒饮尽,喉头滚动的一瞬,却仿佛咽下了许多说不出口的东西。
  她望着窗外那已经零星的烟火,喃喃道:
  “愿,万事皆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