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正当箭势将尽时,一道白影倏然划破长空。通体如雪的海东青,展开丈余长的翼展,钢喙轻巧地衔住箭杆,翎羽间流转着珍珠般的光泽。。
  “神鹰现世,天命所归啊!”随行的老萨满跪地高呼,苍老的声音激动得破了音,“长生天垂目,此乃真命天子之兆!”
  他手中的骨杖重重叩地,杖首悬挂的铜铃随风发出脆响,余韵在寒风中久久不散,恰与天际神鹰的清唳遥相呼应。
  随行百官和铁鹘骑们见状,纷纷跪地叩拜。铠甲碰撞之声如雷霆滚过冰原,数万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天命所归!”声浪所及,连寒风都为之一滞。
  朔风呼啸中,拓跋仪随着黑压压的跪拜人群缓缓屈膝。他指节抹过额头,拭去的不知是雪水还是冷汗。
  当年武烈皇帝顶着各部非议登基时,正是他们拓跋家暗中驯养的海东青,在万众瞩目下精准衔住御箭。如今这出‘神鹰献瑞’的戏码重演,不过是向新主示好罢了。
  昨夜家孙拓跋晟亲眼看见,那位横扫天堑的北境王,竟是女帝裙下臣。有三十万北境军在女帝背后支持,拓跋氏纵有千般不甘,也只得敛眉俯首,更何况女帝已经抛了台阶,此时不下,更待何时?
  拓跋仪闭了闭眼,喉间泛起铁锈般的苦涩,这口气,他们拓跋家必须咽下。
  何年静立高台,宽大袖袍随风轻扬。她垂眸审视跪伏在地的拓跋仪,唇角噙着了然的笑意。
  “拓跋爱卿训鹰有功,朕当厚赏。”清冷的声线里淬着几分锐利,“即日起,北境十二处军马场尽归拓跋氏管辖,朝廷战马皆由卿家统一调拨。”
  寒风掠过冰原,女帝话音未落,四周骤然陷入死寂。跪伏的群臣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几位部落首领交换着羡慕的眼神,因为北梁以铁骑立国,军马场便是命脉所在。
  跟在何年身旁的阿古拉也大感震惊,“陛下,十二处军马场关系国本......”
  何年眼风扫过,含着安抚的意味,也带着点威慑。
  “朕就是要告诉所有人,顺我者,赏千金封万户;逆我者......”她话音陡然一沉,“诛九族,填沟壑。”
  新帝临朝,当如春雨润物,亦需雷霆镇世。何年深谙这恩威并施之道,
  当然,她让拓跋氏管理军马场,表面是皇恩浩荡,实则也暗藏玄机。
  北境连年雪虐风饕,草料价翻数倍,战马冻毙者十之三四,已经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到时,她只需以‘国库空虚’为由暂缓军饷拨付,拓跋氏若想保住这个要职,就不得不自掏腰包填补亏空。这些世家大族最重颜面,既已得了这份体面,便是倾家荡产也会咬牙硬撑。
  拓跋仪刚要伏地谢恩,女帝清冷的声音又自上方传来,“朕另有一事,非卿不可。”
  她话音未落,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北梁连年征战,国力耗损已极。如今唯有与大宁议和,方是上策。”
  何年眸光如霜,扫过阶下群臣,“拓跋卿世代将门,又深谙两国之事,此番出使大宁,非卿莫属。”
  台下文武闻言,反应各异。
  几位须发花白的老臣,捋须颔首,“陛下圣明,今岁雪患肆虐,牧场凋零,议和止战,确是利国利民之举。”
  武将队列中,几位与拓跋氏交好的将领也抱拳应和,“拓跋老将军熟知边事,确是不二人选!”
  然而几位年轻气盛的将领,却猛然出列,甲胄铿然作响,“陛下明鉴!正因雪灾严重,部族缺衣少食,此时更该南下劫掠!”
  其中一位虬髯将领单膝跪地,声若洪钟,“陛下,南人素来精于囤粮,各州粮仓陈粟堆积如山。若容末将率铁骑南下,都他娘的抢过来,岂不比议和来得痛快?”
  何年闻言,凤眸微眯,眼底寒芒乍现。
  这些北人,平日里不思储粮备荒,一遇雪患便只知劫掠汉人,当真蛮性难改。
  “将军好大的威风,”她声音不疾不徐,却暗含责备,“南人粮仓确实丰盈,可他们的城墙高三丈,护城河宽五丈余,城头弩机射程可达两百步。而今更有北境王陈兵边境,枕戈待旦......将军以为,你每次南下劫掠,胜算几何?又需要多少北粱儿郎,为抢点粮食丧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