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荞荞麦麦说想吃意大利式的早餐,豆豆便带他们去吃意大利式的早餐。玉米根本睁不开眼睛,他们四人真实的瞳色都是非人的青蓝色,不知道与人类的蓝眼睛是否相似,好像是不大能受强光的刺激。意大利的阳光很烫很烫,玉米即便不愿意吃高糖的早餐,也要躲进餐厅,点一杯软饮,没有空调真的会死。
  孩子们愿意和家长一起游览景点,所以这几个钟头他们只是吃些东西,熟悉当地环境。玉米与吉普赛小孩擦肩而过,他转头,对视,意大利的扒手全是看起来最普通、最正常的人,甚至有些也像游客。玉米的心鼓噪起来,其他孩子们虽不说,但大都如是,好像仅仅通过“更换环境”就能唤起非常不一样的感受。不是怜惜、共情、鄙夷等等情感,而是……可以说是从山水画的展览转移到了油画的展览吗?从着墨、笔触、题字、留章,转移到颜料、光影、油布、画框。全换了一种体系的感觉。
  荞荞、麦麦对做手工有超乎寻常的偏执、热爱,他们是非要看威尼斯手艺人制作玻璃的。豆豆带了一箱半的衣服,目的只有出片。玉米成了豆豆的摄影师,一路上或蹲或后仰地给妹妹拍照。他们根本就是人类孩子,哪能玩得出什么新花样。
  回酒店与爸爸妈妈集合,施霜景敏锐地观察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遍布血丝,玉米总揉眼睛,此后一路上施霜景都督促孩子们勤戴墨镜。
  施霜景一路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觉得自己与真实世界的时间完全脱轨了?曾几何时他还有一点点年龄焦虑,可罗爱曜说,既然这是一个新的国度,没有人认识他们,大家看施霜景永远是二十八岁的施霜景,看罗爱曜是三十二岁的罗爱曜,孩子是孩子,可大人永远年轻。虽然施霜景不是在别人的眼光里求活的,可好像以一种全新的身份行走在全新的街道,于施霜景是一次计时的重置。像他们这样的人应该还有不少,就像蒋良霖家,就像……对,庄晓。不知为何,又见到这么多金发碧眼的人,施霜景数次想起了庄家父子。
  那之后虽然他们再没有联系过了,可施霜景知道,在庄晓常住的城市,一家甜品店有丝分裂,开成连锁,一家、两家、四家、八家……庄晓的儿子庄理安和蒋念琅同岁,大约在玉米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庄理安二十四岁那年,施霜景刷到了庄理安拍摄的广告。又过几年,听说庄理安进军影视界演电影,演一位在北欧海上矿井孤独驻守的混血劳工,独自面对大海的波涛诡谲,以及不可言喻的心理恐怖……然后庄理安便拿奖了。
  所有人都在变成熟,施家人却依旧缓缓慢慢的,食用着无用的青春,单纯地养精蓄锐,沉寂以千年为计。物种不同,节奏不同。施霜景好像正在切实地体验着这一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