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汉人好不容易耕好的田地,维护好的山林,转头就让你赶着羊给啃了,这谁受的了啊。
  但在阿拉善蒙古王公看来,所有土地都是他们的牧场,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个贱奴管的着吗?
  而清廷这边公正的处置,则是让阿拉善王公们心里很不舒服,觉着清朝廷是站在了汉人这一边,维护了汉人的利益。
  和他们疏远了。
  这就是立场上的不同了,蒙古人脑子想不到那么多,他们想到的只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而他们,也将用铁血和征略,给南面的汉人一个教训。
  在这种情况下,罗布藏丹津一鼓动,可以想象,阿拉善王公会怎么做。
  他们去到宁夏府,劫掠烧杀了那里的百姓。
  当地官员,飞报朝廷,请求支援。
  因为损失并不大阿拉善蒙古倒不是有良心,而是试探清廷态度,但性质恶劣,所以,这件军报,暂时压制住了,朝廷派遣理藩院和督察院官员,先去宁夏查探。
  但用兵计划,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用兵之时,朝政一定要稳。
  尤其是要上战场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优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接受和改变过来的。
  而德亨所说,将勇武之八旗编制为陆军军队,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除家属外,将剩余不能采选入军队的,放旗为民,他们不能接受。
  因为,有些人有自知之明,别说通过考试入选军队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可能连骑马射箭都荒废了,又怎么“入选”军队?
  能入选的,只有显王、定王这一脉,就相当于,是将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废黜为庶人,显王和定王享受本属于他们的全部优待。
  能接受才是奇怪。
  但偏偏这些人,牢牢掌握着主奴观念根深蒂固的旗民和中低层八旗子弟,没有战事还好,可以通过编制变动,内外调动驻防,更新换代等方式,细水长流的改变。
  但现在,阿拉善蒙古出乱子,青海战事在即,京内八旗,就必须要稳了。
  稳的意思就是保持原状,甚至要优抚老牌勋贵。
  所以,德亨不仅退让了,他还主动当朝向弘晖谢罪,自请削减俸禄和待遇,自禁于王府,以表示自己认错的端正态度。
  嗯,此举一出,别说弘晖和允禩了,整个京城都沉默了。
  就连在报纸上激战正酣的汉人们都哑火了一瞬,静悄悄的揣摩这位一向强势的定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错,当德亨真的认错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是在认错,都以为他是在憋大招。
  而这个大招,一定会将他们打的七零八落,最后实现定王想要的最终目的。
  他们有些慌了。
  德亨:……
  德亨郁闷问允禩:“我就这么让人害怕吗?”
  允禩无奈道:“你说呢?”
  两任帝王都奈何不了你,第三任帝王对你宠信有加,你在他们眼中,跟庞然大物和妖魔怪兽无异,你说他们怕不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