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3)
……
这几日恰好沈记没有夜宴,到了快闭市的时辰,大伙儿便也就纷纷回家了,铺子中只剩下了尹遥、罗珊娜、杜昭和胡大郎四人。
自从被郑师傅收徒后,胡大郎也正式留在了沈记帮厨,只每日晚上回胡家店住。
胡娘子虽然不做晚市生意,不过他们母子一向是住在店里的,自胡大郎来了神都后,便也每日随他们一道儿住。
送走了众人,又将沈记前门关好后,胡大郎这才来了尹遥的房间,兴高采烈道:“尹姐姐,我都准备好啦,你今晚要教我做什么吃食啊?”
尹遥见他一提起来厨艺,便两眼放光、求知若渴的样子,不禁笑道:“走,咱们去厨房!”
杜昭早就将圈椅连同上面的软垫一道儿,给她搬到了厨房,这会儿罗珊娜又把她搀了过去,胡大郎殷勤地倒了杯水递过去,在三个人的“服侍”下,尹遥舒舒服服地安顿了下来。
她朝罗珊娜和杜昭挥了挥手:“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跟大郎在这儿就行了。”
罗珊娜嘴里说着要陪她,实际上最不耐烦下厨之事,一听这话立刻溜之大吉:“那我先走啦,有事儿再喊我。”
杜昭却没走,而是去了另一排灶眼处:“前几日听陆娘子说,她这灶的火似乎有些不够旺,我瞧瞧怎么回事儿……”
尹遥也没管他,闻了闻厨房里飘满的香醇豆香,朝胡大郎笑道:“方才我跟你说的豆浆,你已准备好了吧?”
胡大郎点点头,朝着锅里正微微沸腾的液体指了指:“今日来不及泡豆子,我便按尹姐姐说的,去豆腐铺买了些刚磨好的*。”
他又盛起一勺儿给尹遥看:“我买时豆渣已滤去了,只是磨豆子时加的水多,不够浓稠,我回来又自个儿煮了会儿,你看这样儿成吗?”
尹遥坐的这个位置,恰好是灶台和案板侧面的走道上,软垫铺得又厚,可以很方便地瞧见灶台和案板处的情况。
她看了看胡大郎手中来回晃动的勺子:“嗯,不错,这豆浆够浓稠了,先盛出来吧。”
胡大郎将煮好的豆浆盛出略微晾凉,尹遥又道:“我今儿便是要教你,做两道以豆浆为原料的吃食。这两道吃食虽然味道各有不同,不过原理却是差不多的。”
其中第一道,便是口感细腻清爽的冰豆花。
去岁扬州道叛乱时,尹遥便曾用石膏代替卤水制成豆腐,还靠这个赚了一桶金。
如今虽然叛乱早已平息,卤水也早已随着盐运恢复了运输,不过若是要制作嫩豆花儿,仍是以石膏为凝固剂更加合适。
胡大郎下午已从药铺买好了炮制好的石膏,也就是凝水石,又请店家磨成了细粉。
在尹遥的指挥下,将半包凝水石粉撒入一个盆子里,再加入少许生粉,倒入半碗开水搅拌均匀,确保里面没有任何颗粒。
让胡大郎把豆浆盆子端过来,尹遥略微摸了摸,这会儿煮好的豆浆仍是烫手的状态,按照她的经验来判断,应是在七八十度左右,正好拿来点浆。
胡大郎领命举起盆子,将里面一半的豆浆从高处迅速冲入,再盖好盖子让它慢慢儿凝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尹遥还给胡大郎解释道:“凝水石粉是用来凝固豆浆,生粉则有保水的作用,到时制成豆花儿自会水分十足。”
胡大郎连连点头,将尹遥说的一一记在心中,又问道:“尹姐姐,我方才看你摸了盆子,那这豆浆的温度可有讲究?”
见他观察仔细,尹遥赞赏地点点头,笑道:“不错,若是点浆时过热,那点出来的便不是嫩豆花儿而是成块儿的豆腐了。可若是晾得太凉了,怕是一夜也凝固不了,明早再看可能还是浆水呢。”
胡大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想了想却又有些烦恼:“只是尹姐姐,这温度的高低,却又如何判断?”
尹遥也皱了皱眉头,大唐又没有温度计,对新手确实是比较麻烦,她想了半天只能道:“你多练几次,练多了心里就有数了……”
“这……”胡大郎有些踌躇,“怕是浪费食材吧?” ↑返回顶部↑
这几日恰好沈记没有夜宴,到了快闭市的时辰,大伙儿便也就纷纷回家了,铺子中只剩下了尹遥、罗珊娜、杜昭和胡大郎四人。
自从被郑师傅收徒后,胡大郎也正式留在了沈记帮厨,只每日晚上回胡家店住。
胡娘子虽然不做晚市生意,不过他们母子一向是住在店里的,自胡大郎来了神都后,便也每日随他们一道儿住。
送走了众人,又将沈记前门关好后,胡大郎这才来了尹遥的房间,兴高采烈道:“尹姐姐,我都准备好啦,你今晚要教我做什么吃食啊?”
尹遥见他一提起来厨艺,便两眼放光、求知若渴的样子,不禁笑道:“走,咱们去厨房!”
杜昭早就将圈椅连同上面的软垫一道儿,给她搬到了厨房,这会儿罗珊娜又把她搀了过去,胡大郎殷勤地倒了杯水递过去,在三个人的“服侍”下,尹遥舒舒服服地安顿了下来。
她朝罗珊娜和杜昭挥了挥手:“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跟大郎在这儿就行了。”
罗珊娜嘴里说着要陪她,实际上最不耐烦下厨之事,一听这话立刻溜之大吉:“那我先走啦,有事儿再喊我。”
杜昭却没走,而是去了另一排灶眼处:“前几日听陆娘子说,她这灶的火似乎有些不够旺,我瞧瞧怎么回事儿……”
尹遥也没管他,闻了闻厨房里飘满的香醇豆香,朝胡大郎笑道:“方才我跟你说的豆浆,你已准备好了吧?”
胡大郎点点头,朝着锅里正微微沸腾的液体指了指:“今日来不及泡豆子,我便按尹姐姐说的,去豆腐铺买了些刚磨好的*。”
他又盛起一勺儿给尹遥看:“我买时豆渣已滤去了,只是磨豆子时加的水多,不够浓稠,我回来又自个儿煮了会儿,你看这样儿成吗?”
尹遥坐的这个位置,恰好是灶台和案板侧面的走道上,软垫铺得又厚,可以很方便地瞧见灶台和案板处的情况。
她看了看胡大郎手中来回晃动的勺子:“嗯,不错,这豆浆够浓稠了,先盛出来吧。”
胡大郎将煮好的豆浆盛出略微晾凉,尹遥又道:“我今儿便是要教你,做两道以豆浆为原料的吃食。这两道吃食虽然味道各有不同,不过原理却是差不多的。”
其中第一道,便是口感细腻清爽的冰豆花。
去岁扬州道叛乱时,尹遥便曾用石膏代替卤水制成豆腐,还靠这个赚了一桶金。
如今虽然叛乱早已平息,卤水也早已随着盐运恢复了运输,不过若是要制作嫩豆花儿,仍是以石膏为凝固剂更加合适。
胡大郎下午已从药铺买好了炮制好的石膏,也就是凝水石,又请店家磨成了细粉。
在尹遥的指挥下,将半包凝水石粉撒入一个盆子里,再加入少许生粉,倒入半碗开水搅拌均匀,确保里面没有任何颗粒。
让胡大郎把豆浆盆子端过来,尹遥略微摸了摸,这会儿煮好的豆浆仍是烫手的状态,按照她的经验来判断,应是在七八十度左右,正好拿来点浆。
胡大郎领命举起盆子,将里面一半的豆浆从高处迅速冲入,再盖好盖子让它慢慢儿凝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尹遥还给胡大郎解释道:“凝水石粉是用来凝固豆浆,生粉则有保水的作用,到时制成豆花儿自会水分十足。”
胡大郎连连点头,将尹遥说的一一记在心中,又问道:“尹姐姐,我方才看你摸了盆子,那这豆浆的温度可有讲究?”
见他观察仔细,尹遥赞赏地点点头,笑道:“不错,若是点浆时过热,那点出来的便不是嫩豆花儿而是成块儿的豆腐了。可若是晾得太凉了,怕是一夜也凝固不了,明早再看可能还是浆水呢。”
胡大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想了想却又有些烦恼:“只是尹姐姐,这温度的高低,却又如何判断?”
尹遥也皱了皱眉头,大唐又没有温度计,对新手确实是比较麻烦,她想了半天只能道:“你多练几次,练多了心里就有数了……”
“这……”胡大郎有些踌躇,“怕是浪费食材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