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 / 4)
先帝哪里是被李季臣蒙蔽了双眼!
分明是看准此贼野心勃勃,奈何生老病死不能自控,才……
在座的都是由傅润亲自培养扶持上来的人精,于是下意识避开关键,熟练地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们何其有幸入皇帝的眼、得以参加今日宝庆殿的议论,日后敢不忠心侍君?
同时他们也永久地失去了“自在”。
以后的书信往来、亲友聚会、乃至夫妻闺房耳语,一定有人在暗处盯着,随时汇报与皇帝。
这是陛下准许他们真正进入权力中心的信号。
亦是一次轻描淡写的却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警告。
傅润随便编了十几件帝后同心应对李党阴险手段的“往事”,将茶碗倒扣在桌上。
他说他与皇后年幼时已结为挚友,的确是“同甘共苦”,情同手足,故不能将此事公布于众。
他隐晦地说他身子还有些差,近十年没法子宠幸妃嫔,倘若废后,后宫无人,成何体统。
他说皇后替他挡过刀、挨过打,久病之躯,深居简出,身边只一个老嬷嬷,可怜可爱可敬。
他最后笑着说,“诸位爱卿怎么不说话?”
茶碗的瓷底座与檀木相碰撞,发出笃闷的响声。
众人如梦初醒,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先帝遗命,顾全大局而轻私欲,可怜天下父母心,岂可妄改?
男子为后,闻所未闻,知而不谏,枉为人臣。
赵氏独大,西北战事未平,贸然攻讦有功之人,必生祸乱。
过继宗室子,古已有之,却到底不是正格。
唉,唉,唉!
说到底,可恨太监刘福胆大包天,竟在酒中下毒,坏了陛下的龙/根!
“阉人误国!”元应善压低声线忿忿地感慨道。
一声不吭跨门槛出宫的元勉冷冷地瞥了侄子一眼,“宫宴那晚,你亲眼见陛下喝了那杯酒么?”
元应善正色道:“伯父说笑了。我并未到场。不过,陛下说是,就是,不是么。”
这句话颇绕口,实则切中为官的关键。
子为父隐,臣为君隐,史为尊者隐。
元勉有所触动,眯着浑浊的眼睛眺望碧瓦朱墙的禁宫,“好小子,你说的对。我不如你通透。”
虽然对不住赵坼夫妇,他由衷地希望长乐宫这位“假皇后”尽快病死。
至于国师驾鹤西去前的谶言——他并不信国师的话——什么“我朝有继”,神神叨叨的。
陛下和赵氏,同为男子,怎么生孩子? ↑返回顶部↑
分明是看准此贼野心勃勃,奈何生老病死不能自控,才……
在座的都是由傅润亲自培养扶持上来的人精,于是下意识避开关键,熟练地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们何其有幸入皇帝的眼、得以参加今日宝庆殿的议论,日后敢不忠心侍君?
同时他们也永久地失去了“自在”。
以后的书信往来、亲友聚会、乃至夫妻闺房耳语,一定有人在暗处盯着,随时汇报与皇帝。
这是陛下准许他们真正进入权力中心的信号。
亦是一次轻描淡写的却足以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警告。
傅润随便编了十几件帝后同心应对李党阴险手段的“往事”,将茶碗倒扣在桌上。
他说他与皇后年幼时已结为挚友,的确是“同甘共苦”,情同手足,故不能将此事公布于众。
他隐晦地说他身子还有些差,近十年没法子宠幸妃嫔,倘若废后,后宫无人,成何体统。
他说皇后替他挡过刀、挨过打,久病之躯,深居简出,身边只一个老嬷嬷,可怜可爱可敬。
他最后笑着说,“诸位爱卿怎么不说话?”
茶碗的瓷底座与檀木相碰撞,发出笃闷的响声。
众人如梦初醒,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先帝遗命,顾全大局而轻私欲,可怜天下父母心,岂可妄改?
男子为后,闻所未闻,知而不谏,枉为人臣。
赵氏独大,西北战事未平,贸然攻讦有功之人,必生祸乱。
过继宗室子,古已有之,却到底不是正格。
唉,唉,唉!
说到底,可恨太监刘福胆大包天,竟在酒中下毒,坏了陛下的龙/根!
“阉人误国!”元应善压低声线忿忿地感慨道。
一声不吭跨门槛出宫的元勉冷冷地瞥了侄子一眼,“宫宴那晚,你亲眼见陛下喝了那杯酒么?”
元应善正色道:“伯父说笑了。我并未到场。不过,陛下说是,就是,不是么。”
这句话颇绕口,实则切中为官的关键。
子为父隐,臣为君隐,史为尊者隐。
元勉有所触动,眯着浑浊的眼睛眺望碧瓦朱墙的禁宫,“好小子,你说的对。我不如你通透。”
虽然对不住赵坼夫妇,他由衷地希望长乐宫这位“假皇后”尽快病死。
至于国师驾鹤西去前的谶言——他并不信国师的话——什么“我朝有继”,神神叨叨的。
陛下和赵氏,同为男子,怎么生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