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些话都是不对的,他也要哄着抱着,他其实就是个劣孩儿,得不到好,便积郁在心,不讲道理、不要教导。
  “好了,太子……我总在这儿的。”
  谢琅终究是年长他几岁、性子又沉稳,饶是脖子上被挠了好几道红痕也面不改色,他逾矩握住了太子的双腕,“太子是病了么?身上这样烫......”
  因他这般温柔之语,虽不知真假,元均眼中却渐渐起了水雾,心腔里又疼又无力,除了无助和愤怒之外,更多的是难以名状的恐惧。
  昏暗的无双殿内,谢琅轻声道:“夜里温习课业,听到侍人传报,说太子又不好了。”“你对所有人都这样吗?”元均脑子糊涂,竟问了平日不会问的傻话。
  他晓得这种问话下的无数回答。每一种回答都对接着无穷尽的深意,皆为贪图。
  谢琅静静想了一会儿,回话道:“琅家中有一幼弟,与太子同岁,因而看待太子,与看待自己弟弟无异。”
  那话是真的吗?元均想要从他面上的神情去推测、去分析,可是他很害怕,再不敢猜侧、不能生疑了。
  谢琅重新将元均按在榻上,为他掖上被褥,并没有说什么话。做完这一切,他要走,可元均却喊住了他。他断断续续地说了一句完整话:“宫门下钥,你出不去的。”
  谢琅将自己腰间的令牌呈给元均看:“家翁给的公验,荀雀门自是可通行的。”
  元均噎了噎,半晌,他转身背向里间,紧紧闭上眼不再说话。
  直至外间起了风雨之声,他才终于睁开眼,缓缓转过背来。
  云鹤长灯下,赫然跪坐着一个少年,烛火映暖了他半边侧容。他翻阅着书籍,专注而安静。
  元均瞧他一眼便落了泪,他不知自己这懦弱的眼泪是从哪儿来的,但是一经落下便没了定数。
  “殿下不要怕。”许是顾及着太子殿下的颜面,少年只是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卷,并不瞧着他的方向。他说话时的声音很温柔,“琅会在此处作陪。”
  元均没说话。
  风声雨声交叠,一向克己守礼的谢家二郎头一回违逆了谢老太爷的教诲。在进宫门前,谢老太爷多次嘱咐他,只能浅尝辄止的给太子一些甜头,万不能太过,否则极易叫他起疑。谢琅觉得老太爷说的很对,今夜他若走了,于自己有更多益处,得不到的真情总是最好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留,于是,只能从圣贤书中翻阅,想要觅得一个正解。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我......”元均闷声问了一句,他的声音渐弱了下去,“是因为我是太子,还是因为我是元家人?”
  谢琅愣了愣,他也不知该回他什么。太子的脾性确实算不上好,有的时候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待人冰冷,这样阴鸷的人确实不被世人所喜。他斟酌了一番词句:“殿下可以试着多对他人笑一笑,走出无双殿到外面去看看,不必拘于一处,大千世界自有万般的好。”
  小小年纪的太子爷听着这话却并不觉得宽慰,他握紧寝被,瘦削的脊背绷成一条直线。
  “等你好全了,我就带你出宫去玩。郦安城内有十二花舫、登仙玉楼,城外宴山杏花十里,宴江亭上可观览青山流云,白鹤翩飞,大好河山里尽是自由乡。”
  谢琅抚摸着诗书上的文字,没了礼数的未用敬称,那些话像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灯火昏暗处的孩子肩膀微微颤动,他默默移到被子最里面,让自己贴着墙。
  外面不是下着雨么?可是他的心上好像开了一朵小小的、摸着会烫手的花,就在那泥泞的芜地里冒了个芽,试探着往外生长一些。
  元均一直觉得自己就该躲在壳子里,一切希望都该夭折,那是他作为天家人该有的自觉和本分。可就在这一刹那,所有的阴诡搅弄和算计竟一瞬远去。
  似乎他还很小很小,不曾早慧尝遍这世间丑恶,不曾有这样多疑的性子,他不再是元李合谋、父母争斗、君臣博弈而产生的傀儡棋子。
  如若今夜能有个好梦,邪祟鬼魅再不缠身,那一定是他的谢家伴读陪着的缘故。
  好梦不易醒,他乘鹤去了山水之间的自由乡,与他共览山川。
  第109章 谢萧篇(三)
  消息得来的时候, 谢公府一阵吵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