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3)
来往平安镇的商队络绎不绝,连带着官道沿途摆个小摊卖点山货、热食,都能有些收入。
大家伙儿手里有了余钱,偶尔也能给眼巴巴的孩子买块麦芽糖、称几块点心甜甜嘴。
这日子,有粮有钱有盼头!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光景!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一个人:裕民夫人阮玲珑。她的良种、新法、作坊,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平安镇上空的贫瘠阴云。
看着平安镇熙熙攘攘的人流,听着商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再看着孩子们红润的小脸和身上崭新的棉袄,阮玲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她也看到了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交通不便!
通往州府、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官道,依旧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土路。
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也严重制约了货物的流通。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在末世资料中看到的朴素真理,清晰地浮现在阮玲珑的脑海中。
她找到县令卢文清,开门见山:“卢大人,我想出钱,给平安镇修路。把通往州府的主干道,以及连接几个大村和镇子的要道,好好修整一番。”
卢文清闻言,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修路的好处他比谁都清楚,可平安镇财政拮据,朝廷也拿不出这笔额外拨款,这想法只能憋在心里。
如今裕民夫人主动提出出资,这简直是天降甘霖!
“夫人高义!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善举啊!下官……下官代表平安镇百姓,叩谢夫人大恩!”卢文清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当即就要行大礼。
阮玲珑连忙扶住他,坦诚道:“卢大人不必如此。修路利民,但也是利己。我的作坊、养殖场、田地里的产出越来越多,路不好走,运不出去也是麻烦。咱们这是互惠互利。”
她紧接着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修路方案。
“我考察过,大周官道多为土路,遇雨泥泞难行。我计划采用‘三合土’夯实路基。具体操作是:底层铺碎石,中层用黄泥、炭渣和少量石灰混合夯实,最上层再铺一层细石子碾压平整。”
“这样修出来的路,虽不及青石板路,但比纯土路坚固平整得多,雨天不易积水成洼,车马通行也会顺畅许多。用重石碾反复压实后,路面会非常平整耐用。”
卢文清听得连连点头,双目放光。
“妙哉!夫人此法甚妙!就地取材,成本可控,效果显著。下官举双手赞成,定当全力配合夫人!”
这个好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平安镇及其周边乡村。
听说裕民夫人要自掏腰包为家乡修路,整个镇子都沸腾了!
平安镇的富商大户和田庄地主听说后,纷纷琢磨:这可是博取好名声、积攒人望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们主动慷慨解囊,“裕民夫人为乡梓谋福,我等岂能落后?”、“修桥铺路,功德无量!张某愿捐白银五百两!”、“李某捐石料十车!”
一时间,捐钱捐物修路的热潮兴起。
普通百姓们更是热情高涨,冬天地里没多少活计,闲着也是闲着。如今去修路,不仅管饱饭,每天还能领到实实在在的工钱,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事!
“给裕民夫人干活,我们放心!”
“修的是咱自家的路,出力应该的!”
报名点前,人头攒动,青壮劳力踊跃报名。
短短数日,修路所需的资金、物料、人力便已筹措到位。随着卢文清一声令下,平安镇通往州府的主干道上,一场热火朝天的修路大会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