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 / 3)
大臣们心中大震,这这要不是王上的亲骨肉,王上应当不会这样稀罕才对,上朝都要抱着坐在龙椅听他们一起商讨国事,哪怕肉墩墩的小家伙困倦地打折哈欠,还听不大懂他们说什么,
但王上很坚持,接连几日都抱着一个胖崽上朝,大臣们在下面递眼色,这个让那个出列问问,那个让这个出列问问,半天也没人将脚挪挪地方,敢不怕死去问帝王,谁都不想在王上商讨国之大事,脸色逐渐变得难看铁青的脸色下,当这个挨骂出头鸟,
抱着儿子上朝,殷稷不大想发火,幼子没长在他身边,现下虽亲近很多,还是有生疏地方,他不大着急,早晚能跟儿子亲近起来,
所以在臣子恭敬弯腰,汇报一件又一件让人不满意国事,殷稷压抑着脾气,压了又压,直至又一个不好消息传来,帝王之怒了,
他捂住儿子的耳朵和眼睛,将一群废物骂得狗血淋头,不过出去月余,就能出现这些岔子,臣子们顷刻在大殿之上,诚惶诚恐跪了一地,
骂完,殷稷心里郁气稍散,松开捂着儿子的大掌,暴怒情绪切换自如,向大殿里跪着的一众臣子介绍,温声细语,这是朕的王嗣,一个月后举行太子仪式,他抬头,将视线从儿子身上转过来,挥挥手,办得隆重些,都下去罢,
王王嗣,
之前不大相信,更不敢妄加揣测,毕竟王上后宫连个女人都没有,现在是带回来一个,可实在不能接受王上连子嗣都有了,
还是在选秀在即的档口,底下众位大臣神色各异,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王上肯广开后宫,纳妃选秀,关键时候被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乡野女人给打断了,
送女进宫,是许多宗亲氏族过去惯用伎俩,若家中女儿有幸得到帝王宠爱,一脉相承家族至少还能旺三代,
可以说,后宫突然从民间带回来的女人,这下子算是捅了王朝大臣们集体的利益窝纷纷开始强烈反对起来
126
第126章
◎打翻醋坛子◎
殷稷是什么人,过去就是狂热暴徒,好战分子,尤为热衷开疆扩土,行军打仗不知经历过多少生死,他身上煞气很重,都是刀枪雨林里拼杀回来的凛然气势,
一群文臣手无寸铁,每日只会拿笔杆子,心眼多如筛糠,武臣都是他行军打仗得力干将,只会忠心耿耿服从他,
就文臣跳脚最厉害,还动不动就玩以死明志,血溅金銮殿那套。
瞧着倒是忠心耿耿的,殷稷冷笑,早就想收拾这些心眼多,整日只知道钻营政治往上爬的文臣了,
听到王上要将一个三四岁幼童,草率封为太子,文臣们立刻腿脚麻利,出列苦口婆心劝阻,王上,小皇子还小,过早将大任交到他手上,小皇子怕是还不能适应,凡事都要有一个过渡,何必急于一时,不如等他大一些再作定夺王上
几年过后,这回选秀入宫的妃子,必然能有人夺得皇帝宠爱,到时候就能剩下帝王长子,这是多大的殊荣?
臣子们不约而同都想到了不久后的天子选秀,心里未必没有想要当皇帝国丈的想法,但但王上太过固执了
朕的王嗣只这一个,早晚册封有何区别。殷稷高座上位,俯瞰底下那位文臣,似笑非笑,难不成爱卿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这话就过于严重,但那位文臣还是强自挺直脊背,家中女儿为进宫讨皇帝欢心,付出良多,他们定了定神,继续绞尽脑汁想要极力劝阻帝王,
帝王高座龙椅,手捂着儿子耳朵,面无表情听着,身为帝王之子,经历这些残酷争吵,不可避免,殷稷自然要将儿子放在身边的龙椅上教导,练就一身处事不惊行事方式。
不知讨论多久以后,一个文臣明显情绪过于激动,双手握拳,神色激愤,在高座帝王威严注目下,毫不犹疑撞向了金銮殿的柱子,血溅当场,
,殷稷,
殷稷眉眼微凝,一下怒不可遏,垂眸,俯瞰,
冷问,还有谁反对,
几个臣子未有犹豫站出来,他们宗族势力都很强大,族里早已选好要送入进宫的女儿,为了光耀门楣和利益,他们不站也要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