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像这篇“治水之道,当以仁政为本。圣人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治水如治民,须以德化之。宜令州县官员勤勉任事,体察民情,择贤能者督修水利。若官吏清廉,百姓安乐,则水患自消。”
  一句话,只要我们好好治国,水患自然就能消了!
  空泛无物,不知所云。
  要么就是“治水之法,自古有之。《禹贡》载‘导河积石’,大禹疏九河而定九州。今江南水患,当效古制,令百姓负土筑堤,如《周礼》‘稻人掌稼下地’之法。若人人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何患水之不治?”
  生搬硬套,迂腐守旧。
  江书鸿忍不住想要叹气。又草草翻过几篇,即使没什么大毛病,却也并不出彩。
  本已不太抱希望,她手下翻页的动作越来越快,直到翻到一份字迹*行云流水的答卷,扫过前面两行,她的眼神倏然亮了起来。
  “治水当如治病,须通盘诊治。其一,太湖置'水则碑'于吴江长桥,刻十二刻度,派专员昼夜监测;其二,水田轮作,低处植茭白养鱼虾以蓄水,高处种桑麻固水土;其三,仿波斯'坎儿井'法,于岗陇地凿地下暗渠,既防蒸发,又免占良田。另设'都水监'于润州,统辖江南诸州水利,岁终考课,以工程优劣定刺史考第……”
  这份答案条理清晰便罢了,提出的策略还都很新颖,难得的是点子虽新,却不是凭空而来、不可实现,皆是从前例或他处提取而来,看上去很有几分可行性。
  能得知波斯的坎儿井,和少数民间的水田轮作,更说明此人见识颇丰,不局限于书本之间。
  她抽出那张试卷,看向落名的位置,只见近乎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傅游艺。
  瞧这写名字的架势,若不是怕考官辨识不出,恐怕能飞出天际去。
  江书鸿并不介意:有才之士,性子陡峭张扬些也是应该的,不必要规矩刻板。她急急向后看去,欲看他盐铁一题的答案。
  “可行'盐引抵税'新法:江淮盐户所产之盐,三成纳官,七成给'盐券',许以券抵当年夏秋两税。再设'平准盐市'于扬州,商贾可以绢帛、铜钱兑换盐券,官府按月调控盐券价,使盐价常稳。铁冶则仿魏徵'和雇匠'遗意,召募流民为官匠,所产农具刻'永熙制'三字,优质者免其家徭役……”
  江书鸿越看越兴奋,她仿佛听到自己的血液在飞速流动的声音。她需要这样的人为她所用,她需要手下有这样锐意革新的人才。
  老臣的头脑已成定势,轻易不可改变,因此虽然更有经验和声望,却并不是她能用的棋。
  她要的是干净的、未经熏染的、有无限可能的新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